心衰患者血清Irisin 水平的变化规律与心功能的关系分析

2021-06-22 12:44何就明凌碧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射血心衰心功能

何就明 凌碧珍

心衰是指心力衰竭,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活动受限、体液潴留等[1]。因临床主要表现为组织、循环器官淤血,也称为充血性心衰[2]。而心功能不全或者心功能障碍的含义就更加广泛,当心功能不全出现临床症状时就称为心衰[3]。心衰可以导致气促、乏力、心悸以及下肢水肿等多种临床表现。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龄人群好发心衰,作为一种进展性疾病,需要尽早开展对症治疗和规范管理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早期的准确诊断极为重要[4]。Irisin 作为新近发现的一种调节糖脂代谢的肽类激素,其由 FNDC5 经剪切修饰后分泌入血,对心肌细胞亦有较高表达。Irisin 作为新近发现运动诱导、肌肉释放、维持能量代谢的重要细胞因子。Irisin 能增加解偶联蛋白1 表达,加速白色脂肪棕色化,促进机体产热耗能,减轻肥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亦有较高表达,但关于心衰患者循环Irisin 水平改变鲜见报告。基于此,本文就心衰患者血清Irisin 水平的变化规律与心功能的关系展开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80 例心衰患者作为心衰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BMI 与心衰组相匹配的30 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心衰组男42 例、女38 例,平均年龄(52.08±6.54)岁,平均BMI(24.79±3.69)kg/m2,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43 例、Ⅲ级23 例、Ⅳ级14 例。健康组男16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51.32±7.01)岁,平均BMI(24.87±4.0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详细了解本研究内容、目的、流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关于心衰的诊断标准;NYHA 分级Ⅱ~Ⅳ级。排除标准:患有严重风湿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包疾病患者;终末期心衰或LVEF﹤30%患者;合并恶心肿瘤、精神疾病、免疫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患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隔夜禁食10 h 以上,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4 ml,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 min,以2000~3000 r/min 离心20 min 后留取血清,分装于EP 管中,置于-40℃冰箱中保存,集中检测。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ELISA 测定血清Irisin 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risin 和LVEF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衰组患者心功能Ⅱ、Ⅲ、Ⅳ级以及健康组的LVEF 水平分别为(42.53±1.06)%、(36.54±1.08)%、(30.11±1.29)%、(66.45±6.25)%,血清Irisin 水平分别为(5.14±0.89)、(4.45±0.67)、(3.89±0.46)、(5.69±0.24)μg/ml。心衰组患者的LVEF 和血清Irisin 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衰组患者的LVEF 和血清Irisin 水平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见表1。

表1 两组LVEF 和血清Irisin 水平对比()

表1 两组LVEF 和血清Irisin 水平对比()

注:与健康组比较,a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正式步入人口老龄化,再加上国民生活水平的上升,近年来心衰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当前临床的高发疾病之一。心衰是所有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具体是指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脏充盈受损或射血能力下降,从而引起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临床表现有肺淤血,是由于心脏射血能力下降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5]。部分心衰患者还可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为水钠潴留、全身水肿,多数患者首先出现双下肢水肿,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肝、脾淤血,甚至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腹腔积液等。

心衰主要分为四级,且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6]。Ⅰ级患者正常体力劳动下无心衰的症状;Ⅱ级患者其临床症状可在正常体力活动下出现,但稍作休息即可缓解并消失;Ⅲ级:症状在低于正常体力劳动下出现,但随休息而缓解;Ⅳ级:在休息状态下出现症状,需治疗干预方可缓解[7]。心衰的分级也会随病情进展而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应尽早开展积极的治疗干预。

Irisin 是调节糖脂代谢的新激素,主要是由肌肉分泌的一种肌肉因子,其前体物质为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5(FNDC5)[8]。运动可以促进骨骼肌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辅助激活因子PGC1d,PGC1d诱导FNDC5 表达,FNDC5 断裂形成分泌性肌肉因子Irisin,从而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导致能量消耗增多,体质量减轻,改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而心衰患者骨骼肌细胞Irisin 前体型FNDC5 表达下调,可能参与运动耐量下降,故推测心衰患者Irisin 水平发生相应改变[9]。

这与巨敏等[10]对血清Irisin 水平与心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一致,在其研究结果中表明心衰患者Irisin 水平(6790±3628)ng/ml 显著低于心功能正常组的(12691±227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Ⅱ~Ⅳ级,逐渐降低;心衰患者LVEF 水平(45.7±8.0)%显著低于心功能正常组的(59.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Ⅱ~Ⅳ级,逐渐降低;心衰患者N末端B 型利钠肽原(ProBNP)水平(2938±2795)pg/ml 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的(184±15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Ⅱ~Ⅳ级,逐渐升高;低Irisin 组心衰发生率92.6%明显高于高Irisin 组的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risin 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694,P﹤0.05),与proBNP 呈负相关(r=-0.45,P﹤0.0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心衰组患者的LVEF 和血清Irisin 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衰组患者的LVEF 和血清Irisin 水平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由此可见,心衰患者血清Irisin 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随之降低,因此,心衰患者血清Irisin 水平与心衰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监测心衰患者血清Irisin 水平评估患者心功能。

综上所述,心衰患者的血清Irisin 水平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可为心衰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射血心衰心功能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心功能如何分级?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