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治疗对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2021-06-22 12:45叶静燕戴婷欣游翠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6期
关键词:语言障碍脑瘫发育

叶静燕 戴婷欣 游翠婷

临床当中所有的脑瘫患儿当中有约75%左右的都会合并出现程度各异的语言障碍[1]。脑瘫患儿语言障碍各异主要指的是在交流能力,如手势、书面语及口语等方面都存在功能缺陷。脑瘫患儿合并语言障碍跟围生期的脑受损及脑受损之后继发出现的脑发育迟缓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不能正确表达、不能成句说话、构音不清、发音困难及语言发育迟缓等;甚至有部分脑瘫患儿完全失语[2]。导致脑瘫痪患儿发生语言障碍的原因主要为损伤大脑而导致的,大部分的语言输入及输出系统都存在着程度各异的功能障碍[3]。临床研究证实,脑瘫患儿的脑损伤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因为脑损伤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婴幼儿的脑组织拥有较大的可塑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4]。通常来说部分神经突触的阈值十分高,很难被有效利用,在受到反复的刺激之后,会逐渐降低这部分突触的阂值水平,并使得其被活化而有效利用,最终形成全新的一个神经及突触环路[5]。所以,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补救及矫治,即实施语言治疗对脑瘫患儿正常回归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20 年11 月~2021 年6 月确诊并治疗的52 例脑瘫患儿,应用语言治疗,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0 年11 月~2021 年6 月确诊并治疗的52 例脑瘫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对脑瘫的诊断[6];且患儿家属均知情研究;年龄1.1~6.0 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 例。对照组中,平均年龄(3.1±0.6)岁;男14 例,女12 例;分型:失调型:5 例,徐动型:8 例,痉挛型:13 例。研究组中,平均年龄(3.0±0.8)岁;男13 例,女13 例;分型:失调型:6 例,徐动型:10 例,痉挛型: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基础治疗:主要包括:运动治疗,推拿、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矫形器及脑循环治疗仪、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及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仪等。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语言治疗。基础治疗方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治疗实施者:语言治疗师,方式:一对一独立治疗。整个治疗过程确保环境安全且安静,治疗时间依据患儿的状态来进行决定,选择患儿情趣较高及注意力较高的时间段来进行语言治疗。内容:依据不同患儿的实际病情及语言发育情况评估结果来为患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语言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对治疗效果进行定期性的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来对方案进行随时调整。原则: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尽可能的激发脑瘫患儿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治疗时间:30 min/次,1 次/2 d。

主要包括:①锻炼听力理解:主要方式为播放患儿喜欢的音乐或者呼唤患儿的姓名,提升患儿的听力理解能力。同时提供患儿所熟悉的用品及玩具,并引导患儿正确的说出其名称。②锻炼手势符号:指导患儿在日常有需求或者想要进行表达的时候使用手势,并进行反复训练。③锻炼语言表达:通过玩具、图片或者视频来刺激患儿的视觉,并通过口型来提醒患儿,促使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同时还可以指导患儿对发音的口型来进行模仿。④锻炼复述:结合不同患儿的实际理解能力及情况,进行短语、单词的朗读,鼓励患儿积极复述。

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疗效评估标准语言发育迟缓检查(sign-significance,S-S) 法进行评估,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儿的语言功能发生了十分显著的提升及改善,S-S 检查法评估结果较治疗前提高超过1 个阶段;有效:经治疗后,患儿的语言功能发生了改善,且S-S 检查法当中有2 个项目评估通过;无效:经治疗后,患儿的语言功能没有出现提升,S-S检查法的项目评估结果通过数目﹤2 个[7]。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水平。在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3 个月应用Gesell 量表来对两组的语言发育水平进行量化评估,评估分值:0~100 分,得分越高时提示语言的发育水平更高,反之提示越低[8]。

1.3.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商及总发育商。评估依据:《0~6 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得分越高时提示发育情况越好,反之提示发育情况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2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水平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1、3 个月语言发育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水平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水平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对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语言发育商及总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对比(,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语言障碍在临床当中对表现主要为呼吸异常、鼻音过重、发音节律异常、发音速度异常、音调异常、吐字不清、发音不准及发声困难等,同时还会合并出现流涎及咀嚼功能困难[9,10]。脑瘫患儿语言障碍不仅使得患儿丧失了的基本交流功能,还对患儿的日后生活及学习都产生了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11]。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联合使用语言治疗,可更为显著的改善患儿的语言能力。分析其原因为:语言治疗可以充分的刺激患儿的感觉器官,同时配合实施阶段性的符号语言理解及表达,使得患儿的交流能力及态度都显著提升,进而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理解及认知能力[12]。研究指出,给予口腔感知觉发育障碍儿童使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进行治疗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流涎、伸舌及张口等临床症状,使得患儿的发音器官功能得到改善[13]。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治疗后1、3 个月语言发育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语言发育商及总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语言治疗师的介入治疗,依据不同患儿的实际情况来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语言治疗方案,从而更好的改善患儿反应外界刺激的能力[14]。使得患儿的主动表达能力显著提升,对潜在能力的发育及发音产生促进作用,进而提高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15]。

综上所述,给予脑瘫患儿在基础治疗上联合使用语言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

猜你喜欢
语言障碍脑瘫发育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用药规律分析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策略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