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思政元素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

2021-06-22 06:03张婷婷李敏吕兴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5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思政元素

张婷婷 李敏 吕兴军

[摘 要] 学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致力于发掘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造就具有正确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应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思政教育遵循寓教于乐,通过建立思政案例库,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科学规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 思政元素;土木工程材料;思政案例库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融入思政元素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深度国际化建设”(DUT2019〔3〕24)

[作者简介] 张婷婷(1983—),女,辽宁大连人,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教授,主要从事低碳建筑材料研究;吕兴军(1980—),男,甘肃民勤人,硕士,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高级工程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5-0165-04   [收稿日期] 2020-11-04

一、引言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无论在任何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个人的发展进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每个国家教育其公民的重要准则之一。新时代经济高速发展,更应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正确的政治观点和崇高的思想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众文化伴随着当代都市环境而产生,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1]。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主力军的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繁杂,虽然有助于个性解放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大众文化本身具有的世俗性和功利性等特点,致使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因如此,积极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削弱或消除大众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更加饱满的青春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和国家发展。学校作为各种思想文化汇聚之地,也是青少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开展广泛有效的思政教育成为培养合格现代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发展前景,高校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规划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道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开创教育事业的全新局面[2]。

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的直观表现,反映学校的教育思想理念及国家的教育方针,决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以课程专业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是将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堆积,将育才重器放在首位而忽略育人育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进一步扩展,不仅仅是简单开设一门课、增加几项活动,而是在各学科教学体系中逐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教育的责任意识,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科间的融合,从而解决目前存在的“重视专业知识疏忽道德培养”、思想政治课程出现“孤岛化”的问题[3]。

基于目前所处的新经济背景及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科技和产业不断趋于复杂化,迫切需要新型的工科人才以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其中培养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爱国情怀尤为重要[4]。相比具有鲜明指导思想的人文课程,工科课程由于其自身的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等特点,更注重理论技术而缺乏伦理道德的培养[5],但是工科专业往往涵盖多种应用领域,交叉在各学科当中。为了消除“重理工、轻人文”的现状,课程思政在人文和科技教育间起到了关键的平衡作用。人文教育真正“融”入工程教育中,可为学生增强文化积淀、锤炼意志品质、提升协同意识、培养创新思维等提供丰厚滋养。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伦理冲突逐渐凸显,将正确的价值观伴随专业知识传授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由人创造、发现,最终也将为人类服务,应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依托人文本源[6]以制约技术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推动助力作用。学生需要真正认识到科技惠及人民群众,为人类本身发展造福才是理工科“课程思政”践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的所在。

三、开设“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行业已经成为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土木工程材料”是土建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也是学好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的重要基础[7,8]。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工程建设中建筑物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工程质量、造价和建筑寿命。随着科技的进步,创新型材料的出现也会推动工程技术的改革和发展;工程的特点和需求也会反过来制约材料的选择,新的建筑结构和形式也会催生新型的建筑材料。建筑物的可靠度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的质量,即使存在微小失误也可能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材料的选择、生产、运输和使用环节都应进行严格的把控[9],因此土木工程行業人员,无论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必须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确保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应用。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与人类文明、中华历史的发展十分契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矿”,课程中很多章节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中,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深度研究,逐步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成就自己的青春风采。

四、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若直接将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并强行植入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并不符合倡导课程思政的初衷。以教师引导并强调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案例教学在课程思政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承担了知识传授的责任,其质量对思政教育传递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10 ]。但是案例教学并不同于举例教学,学生需要从真实、典型且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出发,独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11,12 ]。结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内容,我们围绕古建筑材料、新型材料、超级工程、科学家精神、绿色环保材料等与土木工程材料息息相关的专题建立了思政案例库,摈弃传统说教,将思政元素穿插在案例中,促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以积极的心态高效接受思政教育。

(一)爱国主义,民族情怀

我国建筑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不同年代建筑风格各有不同,因此土木工程材料也折射出时代的特点。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史依存于我国古代建筑史,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传统社会文明历史的缩影,是人类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虽无言却见证了整个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新石器时代,天然材料泥土与木材是最原始的材料,土木工程尚处于萌芽阶段;经过加工,石灰、砖、瓦等烧土制品出现,“秦砖汉瓦”闻名于世,不仅出现了宫殿等建筑,桥梁、水利等大型工程和斧、铲等先进的技术工具也登上了历史舞台。随着大规模工程的需求增加,建筑技术和材料发展日益精湛,经验不断被完善,故宫、长城等宏伟工程的出现彰显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发展,无一不体现着当时人们的聪明才智。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群,透过红漆下耐腐蚀性能优异的金丝楠木可以感受到帝王的威严和凝聚华夏文明的中国元素[ 13 ];八达岭长城沿用了秦长城时独特的黏合剂糯米和石灰,也创新地使用了混合黏土,青砖工艺的不断精进均体现了当时工人的匠心独运,对胶凝材料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4 ]。让学生在奠定课程基础的同时感受经过岁月沉淀的建筑艺术美,体会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古往今来劳动人民智慧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和民族自信,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得爱国之情更加坚定。

(二)學术志向,专业伦理

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影响了建筑物的数量、规模和类型,对材料的耐久性、美观度和实用性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建筑材料逐渐突破限制,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以满足现代生活不同的建筑形式和结构需求。人们更加注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使得具有不同特色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应运而生。

新型材料的关键点还在于“新”。创新意识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被作为源泉激发各行各业的活力,影响国家的科技实力发展。为响应和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相结合,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体现。

科技水平产生质的飞跃,不仅促使新型材料蓬勃发展,众多超级工程的建成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彰显出我国的综合国力。超高难度的工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基建狂魔”的称号成为世界重新认识我国的标签。港珠澳大桥伴随多项世界纪录而诞生,除了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防止腐蚀的耐候钢、可抵御台风等灾害或事故的橡胶隔震支座、高性能环氧涂层的防腐涂料体系等材料的实际应用外,还应该意识到港珠澳大桥的背后是各行各业集大成于一体的结果,一项让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建成离不开各精细部位功能材料的支撑,而材料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整个工程质量的优劣。在感叹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神速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及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并立志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品德修养,人格养成

品德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品德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发展,也会对所处的职业、甚至社会和国家产生影响。

通过引入××大桥重大坍塌事故、××质量问题和豆腐渣扶贫路等问题工程的案例,带领学生探讨事故中各源头材料存在的问题。事故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经济损失等惨痛经历让人惋惜的同时,也给学生敲响了警钟。不管将来作为设计者、管理者还是监督者,工程事关千家万户的利益,片面追求进度而牺牲质量、偷工减料、不规范操作等做法实不可取。质量是工程管理中的核心,“楼歪歪”等恶劣性质的事件使得人们对工程质量及建筑行业提出了质疑,从而影响了国家基础建设的步伐[ 15 ]。学生肩负着未来社会发展的光荣使命,责任越重,就越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通过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常作为品德教育的方式之一。将个人荣辱系于国之盛衰的师昌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材料科学家,他一生都在为我国的材料科学事业奋斗,“为国家做贡献是人生第一要义”是他的座右铭[ 16 ]。通过师昌绪先生毅然决然回国做科研的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并将实现“中国梦”作为学生的职业理想,为之不断努力奋斗。严东生先生在高性能无机材料领域成绩斐然,极其重视对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人才的培养。他的研究领域从国家需求着手,并不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行为处事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敢于设想并大胆实践。

(四)顺应发展,关注前沿

传统的建筑材料在生产、使用、拆除等过程中既消耗能源又会产生有害气体等污染环境,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推动经济发展而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和使用性能最优化的绿色生态材料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植生生态混凝土将植物与混凝土有机结合,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又能维护边坡稳定、净化水质、吸附有害气体,属于环境友好性材料;纳米光催化功能材料能氧化分解大气污染物,净化环境,自洁防污等,能耗低、除净度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以上实际案例解析,学生不仅将环保节能意识付诸在日常生活行动中,还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行业发展相结合,顺应时代背景要求并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全新的思想观念尝试新事物。如果仅局限于过去的思维发展方向而不敢迈出走向新事物的步伐,最终只会落伍被时代所遗弃。

五、结语

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简单生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往往收效甚微。“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工科基础课程,更应重视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多元融合,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资源,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历史、榜样人物、典型案例等学科文化,将正确的价值观、政治方向融入课堂教学,培养专业知识与思想素质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田.大众文化视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3):119-124.

[2]张烁.习近平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李萍.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机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22):86-88.

[4]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5]陈海玉,徐福卫.理工科类专业课程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221-222.

[6]赵丽玲,杨春艳.高校工科课程思政改革的特点与实践关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10):29-33.

[7]曾刚,全峰,王学兵,等.基于课程思政的《土木工程材料》绪论课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53-54.

[8]吕恒林,周淑春,吴元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6(4):90-92.

[9]封文静,李昊鹏,刘玉欣.探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20):27.

[10]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44-45.

[1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51-53.

[12]姜海丽,孙秋华,赵言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实例教学模式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2):162-164.

[13]刘蕙凝.故宫文化的传播和发展[J].大眾标准化,2020(12):81-83.

[14]杨华山,车玉君,马小满.中国传统糯米—石灰砂浆的原材料和结构[J].混凝土,2015(1):131-135.

[15]姚兵.工程质量新概念体系的构建[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1):2-6.

[16]范桂兰,孙崇儒.为了祖国科技事业的腾飞——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师昌绪院士[J].中国科学基金,2011,25(2):65-70.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ZHANG Ting-ting, LI Min, Lü Xing-jun

(Faculty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China)

Abstract: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na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schools should devote themselves to cultivating new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bringing up socialist successors with correct values and ideals and belief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but  should also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skillfully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form a clos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education with fun. By establishing a databa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and patriotism while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o as to help students correctly understand history and scientific laws and master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 base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材料思政元素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转型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土木工程材料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