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徽州古建筑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2021-06-24 08:40朱玉清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徽州古建筑发文

高 峰,罗 乐,朱玉清,郭 杨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徽州古建筑是徽州文化的精华之一,其形式特色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是徽州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1]。徽州的宏村和西递在2000年被记录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也正式获批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随着徽州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徽州古建筑的研究也引起广泛关注,相关文献数量大幅度增长,目前,针对徽州古建筑研究的梳理分析和前景预判,合肥工业大学的顾大治、孟庆贺、虞茜茜提出深入挖掘徽州古驿道、新安江流域等徽州线性文化遗产,并将先进科学技术与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紧密结合[3],合肥工业大学的李诗敖提出深入挖掘小众村落,并重视文化发展和防灾减灾的研究[4]。但以上文献都是基于人工收集文献进行的整理,缺少软件辅助分析,因此本文将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生成徽州古建筑的科学图谱,对相关领域的机构、作者和关键词进行梳理总结,挖掘徽州古建筑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为徽州古建筑未来研究发展提供参考和方向。

1 研究工具及数据处理

1.1 CiteSpace工具介绍

CiteSpace是运用Java程序语言开发的一款可视化分析软件,它主要基于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和共引分析理论(co-ciation)等,对选定领域文献进行统计,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来发现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和预测学科发展前沿[5-7]。其主要优势是可以将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表达帮助研究者快速把握相关领域研究的核心特征为其提供研究思路。该研究方法属于计量学范畴,于2005年引入国内,目前广泛应用于医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六十多个领域[8-11]。本次研究运用citespace的5.7.R3版本,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我国期刊文献收录最全的数据库是中国知网(CNKI),因此,本文以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来源。为了更全面的收集数据,期刊来源选择为全部,检索日期选择1991年作为初始年份,时间跨度为1991年至2021年共计30年,输入检索条件为“主题=”“徽州建筑”或含“徽州民居”或含“徽派建筑”或含“徽派民居”或含“皖南民居”共计5个篇名字段关键词,进行精细检索,检索出至检索时间(2021年2月5日)的所有期刊文献,共计2318条,为确保每篇有效文献都必须是有作者的、是正式出版的分析性文献,因此手工筛选删除无作者文献、期刊会议征稿、书评或无关数据934条,留下有效文献数据1384条,导出为“Refworks”格式,导入 CiteSpace 可视化工具进行格式转换并进行研究分析。由于搜索结果中2021年的发文数量太少,因此分析图中的发文数据截止至2020年。

2 徽州古建筑文献数量分析

通过发文量柱状图可观察不同年份发文数量的变化,以分析研究走势。以发文量为纵坐标,年份为横坐标绘制1991-2020年发文量统计图如图1所示。绿色柱状条为全部期刊的发文量,黄色柱状条为核心期刊的发文量。

图1 发文数量柱状图

2.1 文献发布数量分析

根据图谱的“全部期刊”绿色柱状条可以看出,在1991-2000年的10年间,发文数量普遍较少,总共只有89篇,仅占发文总量的4%,年均发文量9篇,说明此段时间对徽州古建筑领域的关注程度较低;在2001-2017年的17年间,文献数量大幅度增长,其中2001-2005年间,发文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年发文量从20多篇增长到了年发文量50多篇,2006年开始,年发文量达到三位数,虽然中间几年略有回落,但总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并在2017年到达峰值。这17年间,共发文1851篇,占总发文量的76%,年均发文量109篇,为30年间的最高值。但2018年后的发文量出现下滑,2018-2020年三间发文涨落幅度较大。

2.2 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分析

核心期刊文献更加具有该领域研究成果的代表性,为了更精确的分析研究趋势,进行了核心期刊文献数量的统计处理。根据图谱的“核心期刊”黄色柱状条可以看出,在30年间,共发表396篇核心期刊文献。在最初10年 (1991-2000年)中,共发表27篇,占核心期刊发表总数的6%,年均发文量为3篇;在快速增长的在2000-2017年17年中,共发表文献208篇,占总数的52%,年均发文量12篇;在2018-2020三年间,共发表52篇,占总数的13%,年均发文量17篇。从图中可以看出,核心期刊发文量变化趋势和全部期刊发文量的趋势不太一致,特别是从2008开始,呈现出较稳定的趋势,平均在十几篇左右,这说明对徽州古建筑的深入研究处于较为理性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徽州古建筑的核心文献数量出现了增长,共计26篇,较前一年的13篇翻了一倍。针对这一特殊情况,笔者分别搜索了2019年和2020年的徽州古建筑核心文献进行对比分析。搜索结果根据下载数量排列,下载数量前5名的文献如表1所示。可见2019年的研究主题更多集中于文化元素和符号,而2020年研究范围则扩展到景观、意象、艺术特点、热环境、结构特征等方面,研究维度进行了突破创新,呈现出跨学科研究的趋势。

表1 2019年和2020年核心期刊发文对比

3 徽州古建筑发文机构分析

3.1 高产发文机构分析

通过对发文机构发文量的分析可发现研究徽州古建筑成果较多的机构以及其之间的合作联系。利用CiteSpace对1991-2021年发表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Year Per Slice”面板设为“1”,在“Node Types”面板中选择“Institution”选项,Top=50,运行后生成徽州民居研究机构可视化图谱,图谱中共有502个节点,107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09,如图3所示。根据分析图可以看出,研究徽州古建筑的机构以高等院校为主,发文量最多的是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66篇),其次是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34篇),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7篇)。前10名高产研究机构中90%为安徽高校,具有鲜明的地区特征,体现出安徽高校研究徽州古建筑的地域优势。

3.2 发文机构合作分析

图2中节点大小代表发文数量多少,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机构合作关系,连线的密集程度代表机构之间合作的密切程度[12-15]。基于可视化的结果可以看出,(1)研究机构较多,但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较弱,没有形成广泛且密切的合作关系;(2)相比之下较为密切的是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和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之间的合作,这3所高校发文量均在前五,可见,综合各机构的研究优势,通过团结协作整合各项资源对于科研产出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2 高产发文机构图谱

4 徽州古建筑研究热点分析

4.1 关键词共现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为研究探讨某领域的热点问题[16]。研究热点是特定学术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该领域在某一时期主要探讨问题的体现[17-19]。基于此,本文采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用以探究徽州古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Node Types”面板中选择“Keyword”选项,为了更清晰的突出关键节点,在“Pruning”面板中勾选“Pathfin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对不重要的节点进行切片,运行后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图3。图谱中共有638个节点,1283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41。

图3 关键词共现研究热点关系图谱

图谱上方色带是时间轴,从左向右为1991年至2020年。同前几张图一样,节点大小代表了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出现频次越高,节点圆圈越大。其中外围带紫色的圆圈是特别重要的节点。

图谱中连线颜色与时间轴颜色相呼应,表明文献间的联系在哪一年。图中分析可知,(1)“徽州地区”“屯溪老街”“徽州古建筑”“封火墙”之间的连线为紫色,可知这是最早研究的重点,大约在1991-1997年间,但研究范围不广,主要集中于这几个关键词;(2)1998-2005年间的连线为蓝色,主要集中图谱左边和中间,较紫色相比范围有所扩大,说明这个时期对于徽州的研究范围扩大,几个重要关键词 “徽派建筑”“徽州民居”“徽州建筑”“徽州古民居”都在这个范围内,说明是徽州古建筑研究的热门时间段;(3)2005-2012年间的连线呈青绿色,图谱中青绿色连线80%集中于图谱右半边,20%在左半边。说明对于徽州古建筑的研究在这个时期开始寻找新的研究方向并有所成果,同时与早期文献有一定关联,研究热点从传统的建筑、村落转向 “保护”“发展”“传承”的措施层面和 “文化”“地域性”“建筑文化”等精神层面。

4.2 关键词时区可视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时区图是指将关键词和时间相互关联的图谱,因为关键词往往意味着研究重点,通过时区图可以清楚的看出研究领域的演进路径,梳理其阶段性热点及方向,预测未来研究趋势。在“Node Types”面板中选择“Keyword”选项,运行后在 “Control Panel”面板的“Layout”面板中选择“Timeline View”,得到徽州民居的关键词时区图,图谱中共有638个节点,157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77,如图4所示。

图4 关键词时区可视化图谱

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中心度越高,是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20]。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越密集代表关联性越紧密。图中12个“#”符号的聚类知识群体,反映了学者们的重点研究领域[21]。

从图中可以看出,(1)整张图谱的连线较为密切,说明30年间徽州古建筑领域的研究内容有较强关联性;(2)“徽州民居”关键词最早出现,随后是“徽州”“徽州建筑”和“徽派建筑”,说明学界最先关注到民居,随后扩展到徽州各方面以及徽州的各类建筑;(3)从节点大小来说,“徽派建筑”的节点圆圈范围最大,与后面各年份的连线最密集,说明徽派建筑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多,同时也是联系最为密切的关键研究领域;(4)“徽州”聚类的研究在2000年、2004年、2010年、2014年都有大小不一的节点,说明这30年间关于徽州的研究不定期有更新的关注点且有较新的成果;(5)“徽派建筑”和“徽州”两个聚类上的连线很密集且一直延续至2020年,说明关于这两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很丰富的;(6)对于“天人合一”文化层面的研究开始于2001年,延续到2009年左右,是一段时间的重点;(7)“徽州民居”和“徽州古民居”时间线的线条在2017年后有所减少,说明这方面的研究在2017年后关注减少;(8)“徽州文化”时间线上的线条在2005-2012年间有所减少,但2013年后又有所增加,说明中间有过一段时间的停滞期,2013年后又开始被学界关注;(9)结合时区图图4和发文量柱状图图1可以看出,徽州古建筑的研究阶段大致上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1-1995年的萌芽时期,主要集中于“徽派建筑”“徽州”“徽州民居”“徽州建筑”的研究,关注点较少,但都是后期所有研究的核心,是成果最多的区域;第二阶段是1996-2000年的发展早期,这时期研究拓展到各个方面,“徽州古民居”“传统民居”“古村落”的实物层面和“徽州文化”“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层面都有涉及,丰富了研究领域;第三阶段是2001-2010年的发展稳定期,这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徽州”和“徽州古民居”的聚类中,成果较丰富的关键词有“传统建筑”“建筑文化”;第四阶段是2011-2020年的分化时期,从图中可见,“徽派建筑”“徽州”“传统民居”“古村落”4个聚类的点线较多,说明这10年间在这些领域的发文仍然保持相当的热度,而“徽州民居”“徽州古民居”“徽州建筑”“徽州文化”的点线很少,说明这些角度的研究热度已经消退。

5 结语

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基于科学计量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对1991年至2021年发表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徽州古建筑的全部期刊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对30年间发表的论文数量进行分析,对高产发文机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用关键词进行了重点关键词分析,利用关键词时区,分析了徽州古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路径,梳理出该领域研究的大致框架和发展脉络,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从文献数量来看,全部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发文趋势不太一致,全部期刊的发表数量呈稳定上涨趋势,但近3年有明显的波动;而核心期刊文献数量近10年保持稳定,但在2020年出现了突然猛增的迹象,根据和2019年文献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研究领域进行了突破创新,有跨学科研究的趋势。

其次,从研究机构分布来看,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密度较小,没有形成稳定密集的合作网络关系,其中几个发文量较高的机构的合作网络节点较为丰富,说明在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另外研究机构以安徽地区的高校为主,体现出地理位置就近原则的优势。

再次,从徽州古建筑的研究内容来看,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建筑风格、村落布局、地域文化、建筑文化、建筑装饰等,近年来扩展到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防火防灾等方面,并有融合新技术进行研究的趋势。

最后,从发展阶段来看,徽州古建筑可划分为4个阶段,1991-1995年的萌芽时期,1996-2000年的发展早期,2001-2010年的发展稳定期,2011-2020年的分化时期。

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对徽州古建筑的研究角度进行创新,从理工科学科中寻找跨学科研究的可能,进一步深化研究层次。其次,合作研究体现出对于学术成果较强的推动力,建议跨机构、跨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最后,对研究方法进行创新,从质性研究向更严谨、科学的量化研究方式转变,争取得到更具有实践意义的结果。

猜你喜欢
徽州古建筑发文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人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
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