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苏州河

2021-06-24 10:24摄影陆元敏姜纬编辑黎明
中国三峡 2021年4期
关键词:面粉厂辰光苏州河

◎摄影| 陆元敏 文| 姜纬 编辑|黎明

《苏州河》是上海著名摄影师陆元敏的代表作之一,大部分照片是1991年至1993年间拍摄的。陆元敏的苏州河不是流过去的水,而是一坛有年份的酽厚的老酒,就如他对我讲的:“辰光好像停牢了一样。”

这“辰光”,是陆元敏小时候到亲戚家路过苏州河留下的印象,河边几个摆渡码头,给他很新奇的感受;这“辰光”,更是有关父亲的记忆,有的休息日里他父亲在河边的单位值班,带他去过好几次,用电炉烧咖啡喝,下面条吃。所以当陆元敏参加工作后调到普陀区文化馆,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苏州河时,封存的记忆“复活”了,昨天仿佛就在眼前,丰沛而刻骨铭心。《苏州河》 成了那几年最主要的功课,他沉浸于“停牢”这样的“辰光”的欣喜中。

就这样,光阴荏苒,我们看见一个人从河边走过来,走向灯火灿烂的今天,身后的河流渐行渐远,即便如此,也能发现那人的身心里依然伸展着那条悠长的河流。

一百多年前,苏州河边是万商云集的集散地,苏锡常杭嘉湖的大米、蔬果、生丝、老酒和茶叶就是通过苏州河在市内分销。今河南路桥向东的地带,云集着外国领事馆、公园、洋行和教堂等;今河南路桥向西,库栈众多,再往西直到武宁路桥一带,则是越来越多的厂房和码头,缫丝厂、油脂厂、钢铁厂、面粉厂、纺织厂、化工厂、造纸厂林立于两岸。随着船只往来频繁,沿岸地区昌隆,苏州河的内陆交通功能进一步得到加强,建起了大量的粮油码头、建材码头、水果码头甚至垃圾码头。沿岸连片的贫民区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落脚地,这些劳动力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苏州河是上海真正的母亲河。上海第一个饮用水厂就是取苏州河水为水源。1894年甲午战争前,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诞生在苏州河北岸。1912年到1925年,民族工业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河面船行如织,河畔烟囱林立。1921年荣氏家族起步的上海面粉厂(福新面粉厂),百余年一直为全国老大。1913年的上海啤酒厂,沪埠第一家啤酒厂,不仅以产品陪伴市民度过无数炎炎夏日,还因其厂房由邬达克设计而享有盛名。1922年的中国造币厂,由美国人设计建造,现为上海造币厂,这是苏州河沿岸为数不多的目前仍在生产的企业。1934年化工实业家吴蕴初创建的天利氮气制品厂,后成为上海化工研究院。1935年开办的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原为1912年创办的中华书局。直至二十世纪中叶,1957年,上海棉纺织工业公司成立,下属纺织企业仍有二十家设厂在苏州河畔,后来很多全国性的流行风潮是从这里的纺织女工手中酝酿出来的,从人造棉、涤棉细布到卡其布。苏州河一带不仅有经济,也有文化,比如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东方图书馆,还有闻名遐迩的四行仓库、邮政总局大楼、河滨公寓。这一切使上海成为大上海。

在相当长的时间中,苏州河与上海人居家过日子有着不可替代的血脉关联。从摄影师按下快门至向前回溯七八十年的岁月中,季节、饮食、服饰、房屋……还有人的表情、人的意愿、人的境遇其实并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照片中那些在重重限定之下、在命运注定的逼仄里仍存有梦想和并为之受累的人,以及他们与生活的苦斗,这些都构成了苏州河最基本的面貌。这正是城市和河流芜杂表皮之下真实的神经和骨骼,它有强大的活力,恣意生长,甚至有时候冲垮了人的预设,它的生动、广大、宽阔和复杂,使任何文字的述说都显得孱弱不堪。

苏州河曾经是上海的内在机枢,上海人和它百感交集的繁复经验在陆元敏手中呈现。作为敏锐的摄影师,他看出了“他”的河流和“我们”的河流有着根本的差异,这不仅是翻新几座桥梁、冲淤排污绿化的问题,追忆旧日时光会使我们感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城市大规模的改造是一个当代现象,但当河流不再是“他”的河流时,苏州河的精气神在生活中的内在瓦解、断裂就已经开始了。

在这些照片里,河流袒露出了它的家常,那是生活的循环,是日复一日的日子,是视觉上的疲倦和单调:苏州河并非引人注目的审美对象,也不是光耀人类活动戏剧性的舞台。但陆元敏决心留存这样的一条河。陆元敏的照片里,苏州河成为安放一切的中心,庄严、雄辩、令人敬畏。

猜你喜欢
面粉厂辰光苏州河
苏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
面粉厂爆炸案
晨雾浓浓
面粉厂智能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旧辰光
面粉厂的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初探
郭敬明风波续:被“深度绑定”的和力辰光如何IPO?
麦价上涨加快加工业整合步伐
苏州河
苏州河的现实与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