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的“蛋糕观”

2021-06-24 11:01陈彩虹
书屋 2021年6期
关键词:帕累托湖南人均分

陈彩虹

经济学喜欢拿“蛋糕”说事。如何做大蛋糕,是经济学的“效率”问题;如何分配蛋糕,是经济学的“公平”问题。经济学讨论“效率”问题,肯定是主业,因为“效率”综合地代表了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评判某事“效率高”时,实际是说,获得确定收益耗费的时间、人力和物资等资源相对较少,或是虽然耗费的这些资源相同,但获得的收益相对较多,这正是经济学核心的研究内容。

经济学讨论“公平”问题,是不是主业,存在争议,“公平”这个概念,可以有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诸多的理解。如政治学的“公平”,偏重于权力平等,偏重于集体组织,偏重于政治构架等。经济学是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解,还是自我独创,并无定论。不过,经济学明确认为,“公平”是一件事,“效率”是另外一件事。这就划列出了两种思维走向,一种将“公平”和“效率”断开来看,认定经济学应当重“效率”,因为“公平”和“效率”有种内在对立,不可兼得;另一种将“公平”和“效率”结合来看,认定经济学只有通过两者关系的深刻认知,才能理解现实,“公平”和“效率”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构建了一个公平和效率结合的理想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它是经济学史上并不多见的理论成就之一,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帕累托最优”通俗讲,是指在资源和人数既定情况下资源配置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人人都觉得很好;如果有人想要更好,只有让别人变差,否则不可能实现。

举个简单例子。甲和乙两人种三亩地;甲的产能每亩一千斤,乙的产能每亩一千五百斤;甲、乙两人都要有地可种,否则有人无法生存,有失公平。我们的配置是:甲种一亩,乙种两亩,产能总量达四千斤,甲、乙两人都满意这样的配置。如果甲想多种一亩,就只能让乙少种一亩,反过来也一样。这里“甲一乙二”的配置,就是“帕累托最优”。为什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有意思的是,“帕累托最优”作为资源配置最完全和最有效的顶级形态,它当然是效率最高的,又被称为“帕累托效率”。凡是与这个状态存在距离的资源配置,因为有可以改善的空间,相应又有“帕累托改善”一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距“帕累托最优”较远的状态。这表明,一方面,我们有许多的经济活动可以再提高“效率”,同时再改进“公平”;另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有强烈的理想色彩,它可以向往,可以逼近,但几乎无法达到。

不论如何讲,“帕累托最优”传出的重大信息,是“公平”和“效率”可以结合起来,这就有了经济学自己关联“效率”的“公平”观。换句话说,没有“公平”的“效率”,不是经济学的“效率”;同时,没有“效率”的“公平”,不是经济学的“公平”。再换句话说,经济学讲“公平”,以“效率”为前提;同样,经济学讲“效率”,以“公平”为基础。两者不可分而论之,更不能分而追逐。

尽管有那么点“乌托邦”的意味,我是“帕累托最优”的向往者、支持者和实践者,拥戴经济学意义上的“蛋糕观”。我只是出生于湖南群体中的一员,且外地生活时间更长,湖南人主流的“公平”和“效率”观,又是如何的状态呢?

湖南人喜欢“权”甚于“钱”(参阅前文《湘人的经济学》,《书屋》2021年第二期),逻辑上,就可以推导出湖南人“重公平”甚于“重效率”的结论来。也就是说,湖南人更在意“分配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道理很简单,“权”总是先于“钱”而存在;经济学的说法是,“权”是存量,“钱”是增量。重“权”甚于“钱”,不过是重眼前的“存量”分配,甚于对未来“增量”追求的另一种说法。实际生活中的湖南人是这样的么?如果是,湖南人又是如何“分配蛋糕”的呢?

先说革命历史。湖南人在现代中国革命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经濟意义上讲,中国革命的实质就是“均贫富”,目标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天下为公、共同富裕、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中国是农业大国,土地是农业的根基,这是既已存在的“权力”。中国革命的核心正是土地权力的再分配,从少数封建地主的掌下转移到广大贫苦农民的手中,这一点成为了新、旧中国历史划界主要标志之一。作为这场天翻地覆革命中贡献十足的湖南人,显然具有极为深厚的“分配蛋糕”的偏好,且以“均分”为准绳。追根溯源,儒家“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批判意识,王夫之的“均天下”社会理想,在湖南人看来,绝不只是心中神圣至善的“桃花源”,更是值得为之奋斗的方向。他们怀揣这样的理想,义无反顾、不怕牺牲地投身革命,最后推翻了“不均”的旧制度,构建起平等的新世界。

次看建设时期。中国社会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整个国家划列成城市和农村两大区域、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以及居民和农民两大群体。这有历史演进的自然性,更多则是“分配蛋糕”制度安排的人为性。城乡二元的明显差别和城乡内部各自的高度平均,构造出这一时期经典的社会经济特征。计划经济的建设实践,全国统合为“一盘棋”,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最大限度地分配资源和成果。在如此大局之中,一个省域之内人的经济理念特色就显现不出来了。不过,作为“湖广熟,天下足”地域之上的湖南人,粮食和生猪长期调往省外,自己不时“杂粮蔬菜当饭”、“清汤寡水无油”地度日,无怨无悔,却是十分契合他们“均贫富”分配思想的。由此来看,湖南人的经济理念,与其说无法在“大棋局”中得以表现,不如说当时整个社会的观念都是“均分蛋糕”类型的,以至于人们分不清这样的偏好,究竟是湖南地界内的,还是国家范围内的。不争的事实是,根植在湖南人头脑深处的“均贫富”理念,在建设时期得到了强化、固化和厚实,“均分蛋糕”因而具有了地域的色彩,成了湖南人经济行为的内在驱动。

再讲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做大蛋糕”的“效率”追求,陡然提升到了高位,“效率优先”成了早期制度变革的基本原则,“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这一原则的通俗解读。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城市企业“松绑”并权力下放,激发起生产和创造能量,直指全社会“做大蛋糕”的目标。然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战是“渐进式”的,“效率”并非一骑绝尘,因“分配蛋糕”总是相伴左右,“公平”问题始终牵扯着“效率”;而且,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和社会财富增长,“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结果,“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制度应运而生,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向“帕累托最优”逼近的意味。显而易见,湖南人由历史沉积而来的“均分蛋糕”理念,与改革开放的“效率”基调存在反差,在这场大变革中,湖南人“跟随”特征突出,制度、市场到企业的创新相对滞后,也就理所当然。坊间常对某地经济发展不快,归结为“人的观念落后”,将其放置在改革开放一段时期的湘水之境,并无不妥。在历史大的转折节点上,人的既有理念的作用不可谓不强大。

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天,完成了一场脱胎换骨的经济革命。制度体制重构,市场全面开启,产权多元并重,人员流动频繁,信息传递通畅,这些既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快速增加,又荡涤了传统体制下人们固有的经济理念,地域大多不再有划分理念的功用。看当下的经济现实,再说湖南人变革、创新的“效率”理念较弱,似乎是无根之木——整个社会都统一在共同的制度环境、市场体系和竞争原则之下,更有日常“成功的”经济行为、经济活动和经济模式可参考、可借鉴和可复制,湖南人还会抱残守缺,固执于“均分蛋糕”的理念?

“领先”和“滞后”总是相对的。相比于以往,如今湖南人的经济理念自是不可同日而语,“效率”认知达到了相当高度。不无遗憾,“均分蛋糕”的思想一直未能远去,特别是相对于其他“高效率”区域,那种沉淀在精神层面,逼近人性内核更为关注“分配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的偏好,只要有局部的、某种环境和群体的誘使,很容易由暗转明,重返经济舞台上演新时段“均分”的旧剧,在实践中扯“效率”的后腿。事实上,“均分蛋糕”理念,如果没有人的主观自觉,仅仅由外部变革推动,或许需要较长的阶段(如两代人到三代人的时间)才能消散。在这里,经济学发现了人的主观自觉的巨大能量,故而大力推崇理念的变革,应当并行于实践,甚至先于实践。经济学“改造世界”的功能在此显现无余。

湖南人“均分蛋糕”的理念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细究:一是就分配讲分配,不考虑或基本不考虑其他约束条件;二是对于“公平”的理解,几乎等于“平均分配”。这两者紧密相关,就分配讲分配而不及前因后果,“均分”自然就是“公平”。举例说,十个苹果五人分,人均两个,不管男女老少,不问贫穷富裕,不凭贡献多寡,更不讲喜好厌恶等,平均便是绝对公平。当然,现实生活中,这种“均分蛋糕”的理念及理念下的实践并不那么纯粹,时常会加入某些调整因素,但分配的首要原则和方式是“均分”性质的。

观察看到,湖南人“均分蛋糕”的理念,稍不留神就会通过一些行为暴露出来。一是抑富均贫。这类行为的特点是,谁在经济上发展得好些,富裕程度大点,谁便容易成为众矢之的的“唐僧肉”,各路神仙尽分吃之能量,直到这个“谁”被拉到富裕的一般水平。以湖南的民营企业为例,应当说,近些年长沙地区营商环境改善较大,但省境其他地方仍然问题较多,湖南的民企全国拔尖者寥寥,平均的生存寿命很短,究其深层的经济理念原因,“均分蛋糕”的幽灵时隐时现。

二是鞭打快牛。这类行为大多涉及的是职责分配,要求“能者”在职责既定情况下有更多付出,且无相应激励安排,通常冠以“能者多劳”的说法。无疑,如果“多劳”是“能者”主动的,“能者多劳”就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德行;如果这是“他者”迫使而为之的,“多劳”就不只是不公平,还会深刻地影响效率。鞭打快牛产生的一般作用,是“惩勤纵懒”,结果自然是“快牛变慢”和“慢牛更慢”的叠加。在湖南日常经济生活中,从社会管理到企业经营,再到小团队运作,稍加注意,很容易看到“鞭打快牛”的现象。尽管说,这种现象绝非湖南区域存在,但它的某种“湖南特色”较为鲜明,这就是“鞭打快牛”大多不只是有决定权“他者”的行为,更是“慢牛们”的普遍愿望和可能的行动,直到没有“快牛”为止。

三是成果攀比。经济成果的分配大多有预设依据,如按等级、贡献或打分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按贡献来分配成果是主流方式。不论如何分配,最后的结果总是存在差别,按贡献分配的差别时常更大,这就产生了“重依据”还是“重结果”的两种理念和做法。湖南人相对偏重于后者,即将结果置于依据之上——结果的差别超过某种自认的边界,攀比就随即到来。通俗地讲,看人家碗里的肉比自己碗里的多就叫板,而不看人家是凭什么多得的。

无须多言,“均分蛋糕”的理念并非毫无价值,它的“公平”倾向值得肯定,但它“保护懒惰,打击勤劳”的激励是与“效率”对立的,经济学不认同这样“均分式”公平。从另一面看,基于“效率”并不能孤立于“公平”得以最佳实现,如果分配极端地考虑“效率”追求,贫富差距就会达到失衡的高度,成为“效率”提升的巨大障碍。因为此,提倡经济学的“效率”和“公平”统一观,提倡结合“切分蛋糕”来“做大蛋糕”,或结合“做大蛋糕”来“切分蛋糕”,简言之,提倡向“帕累托最优”逼近,极为要紧,于“均分蛋糕”理念浓厚的湖南人更是意义非凡。自然,从湖南人自身来看,弃旧从新,自觉地革自我理念的命,给脑袋里新装入“帕累托最优”的理念,需要早醒者,更需要早醒者唤醒越来越多的父老乡亲,一起迎来新经济时代喷薄而出的朝阳。

猜你喜欢
帕累托湖南人均分
成都经济区极端降水广义帕累托分布模型研究
柔性喂丝机均分盘CFD分析和优化设计
湖南人精神的深度开掘——读《湖南人的精神》有感
审判工作量何以最优:民事审判单元的“帕累托效率”——以C市基层法院为例
帕累托最优
单簧管基础练习新探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湖南人
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稳健估计法的沪市VaR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