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究

2021-06-24 10:15张钧佐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

张钧佐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课程体系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小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和法治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做好青年教育工作是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而小学教育是整个义务教育的起点,在该阶段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法治观念和行为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相关行业工作者应注意融入新时代创新发展理念。

关键词:创新发展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策略

一、目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行业的整体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部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优化和改进空间,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教师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因为目前还有很多小学教师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等都属于辅助课程,少上一节无所谓,这种想法是具有片面性的;其二是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授课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大多都是以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学生被动倾听为主,缺少必要的课堂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比较低下,在这方面教师的教学灵活性还有待提高,教学模式有待创新和丰富;其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过分注重理论学习,而未能将理论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导致小学生“死读书”现象比较严重。

二、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整合教学资源的原则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础条件。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动力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创新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丰富教学资源,从而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因此教师需要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理论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入探究道德与法治内容。

(二)丰富学生体验的原则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采取的是理论灌输模式,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的理论缺乏兴趣,而缺乏体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就很难使学生的心灵对其产生共鸣。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注重加深学生学习体验,从具体的案例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使课堂教学更直观、生动,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原有知识储备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参与学习体验活动,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要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得到提高,促使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以及法治意识得到增强,只靠单一的理论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与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作用。在教學中要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具象化的教学情境中,突破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此外,还要引领学生参与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化德为行,增强法治意识。

(四)自主合作学习的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是靠学生自身的观察、学习与总结而完成的,教师的讲解灌输并不能直接将知识植入学生头脑。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运用小组合作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于学生觉得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确立探究性学习课题,让小组成员各自承担相应任务,通过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出结论;对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通过矫正与反馈,促使学生对自身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完成知识的系统性建构。

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策略

(一)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工作,课堂教学只是引导小学生建立道德法治观念的基础,受到课程体量的限制,教材内容只能挑选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理论和案例进行展示,而实际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复杂得多。基于此,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扩展教学理论的维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堂设计,增强学习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教育思想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这将直接决定学生继续学习和长期坚持学习的兴趣以及动力。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自身自制力还不够强,所以更需要教师通过优化课程设计,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我体验提升其感悟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新时代教育思想提出以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二者的融合和应用。目前,许多学校都开始采用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将生活场景迁移到课堂当中,让小学生通过模拟案例,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形成直观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现实,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道德法治理论的价值。

(四)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促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需要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有必要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初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教学《生活中的合作》一课,教师可以借助“合作”这一话题,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们自主设计本次的学习活动,按照各自的特长,分配组间学习任务,认识到合作的力量。考虑到小学生在各方面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甚至可能会偏离主题,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组内进行指导和监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果能一直有效地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都会大大得到增强,也会总结出一些宝贵的学习经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阐述可以发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的,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都发生了很大转变,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加倾向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等。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当对此形成全面的认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与法治涵养。

参考文献

[1]罗征宇.新课程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我见[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3):197.

[2]邬建红.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3):22.

[3]于保军.新媒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对策[J].中小学电教:下,2019(6):59-60.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
探究学校内如何开展亲情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政治信仰及教育策略研究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探析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