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融合教育玩教具应用的教师评价调查

2021-06-24 11:01曹盈马青杨洋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特殊儿童

曹盈 马青 杨洋

摘 要:为了解当前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玩教具的应用情况,现对江苏省196名一线幼儿教师就融合教育中儿童玩教具的来源、数量、类型等展开问卷调查,并邀请幼儿教师对玩教具的针对性、教育性、趣味性、创新性、简易性、科学性、安全性、互助合作性等维度展开评价。本文依据教师评价结果分析了当前融合教育玩教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学前融合教育;特殊儿童;玩教具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前融合教育中特殊儿童玩教具的应用与改进”(项目编号:20201268009Y)。

一、引言

学前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0-6岁儿童和其他正常儿童一起接受学前教育机构提供的保育和教育「1」,其教育方式是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式来适应不同特质幼儿的学习。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一般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这些要求涉及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或一定时间显著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需求。

玩教具是指幼儿在游戏和学习活动中使用的玩具、教具。融合教育实践中应用的玩教具,应符合特殊儿童个体特点和发展需要,是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互作合作的载体。玩教具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材料和辅助手段,还存在诸多问题。胡碧颖在对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中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幼儿园忽略了为幼儿提供柔软性的设施和玩具「2」。张国栋表示幼儿园物理环境在学前融合教育上存在的适用性有限,并且在自由和安全两方面存在很大的矛盾「3」。高黎阳的研究发现物质的环境例如缺乏无障碍设施和低觉醒的环境区域、无适合学前特殊儿童的材料以及材料投放时间不及时、环境缺乏指导等「4」。

二、调查介绍

为了对学前融合教育环境下玩教具应用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邀请一线幼儿教师对当前玩教具使用各方面进行评价。此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形式,共收集了19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4份,特教老师占比2.55%,幼儿园教师占比85.71%,幼儿园园长占比7.69%;幼儿园在城市的占比90.66%,在乡镇的占比9.34%;在岗时间1-3年的新教师占比42.31%,3-5年的教师占比11.54%,5年以上的教师占比46.15%;有26.3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工作的幼儿园是融合教育师范幼儿园;有76.9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当前工作的幼儿园存在或疑似存在特殊儿童。

三、调查结果

(一)玩教具数量

融合教育环境下特殊儿童玩教具,有69.23%的受访教师表明幼儿园没有适合特殊幼儿使用的玩教具,他们与普通孩子共用一般玩教具。18.68%的受访教师表示,幼儿园缺少相应的教玩具,现有玩教具种类少、数量少,不能满足教育需求。只有12.09%的受访教师认为当前的玩教具种类和数量较多。

(二)玩教具来源和类型

幼儿园特殊儿童使用的玩教具主要依靠购买和自制两种途径,单纯依靠购买的只占15.93%,有9.34%教师表明特殊幼儿玩教具由家长提供。当前幼儿园中特殊儿童使用的玩教具的主要是实木类玩具、塑胶类玩教具、布偶制玩教具,较少出现的是玻璃制和泥塑类玩教具。

(三)玩教具各维度的评价

在玩教具的科学性、创新性、简易性和教育性方面,评价等级为高的在41%-51%之间,评价等级为中的在46%-52%之间,评价等级为低的在3%-9%之间。受访教师认为特殊儿童玩教具针对性高的仅有20.81%,針对性低的有38.84%,在“对于特殊幼儿的发展是否需要配备专门适用其身心发展特点的玩教具、绘本等”问题上,58.24%的受访教师认为特别需要,31.32%的受访教师认为比较需要,一般玩教具也能发挥一定的教育功能。在玩教具的互助合作性方面,受访教师认为互作合作性高的有38.46%,互助性低的有24.90%。对于玩教具的趣味性,受访教师认为高的仅有38.00%,可能特殊儿童玩教具更强调训练与干预的功能,因此忽略了趣味性。玩教具的安全性方面,有62%的受访教师认为当前的玩教具安全性高,仅有5%的受访者认为安全性低。

四、当前问题

(一)玩教具种类和数量较少

幼儿园应保证教玩具的数量和种类充足,为特殊幼儿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感官材料。当前调查的受访者以城市为主,结果表明玩教具的资源缺少,而在广大农村幼儿园,此现象更加普遍。

幼儿园玩教具主要来自于购买或自制,特殊儿童玩教具数量和种类少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不足,市面上可购买的工具化玩教具适用于特殊儿童需要的种类单一,自制玩教具由于教师缺少相应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自制玩教具时也存在困难。

(二)玩教具缺少针对性

当前教师针对特殊幼儿群体所制作的玩教具缺乏针对性。自制玩教具是教学教育的重要来源,也是提升玩教具针对性的有效途径。由于教师缺少相应的培训和指导,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持, 自制玩教具很难满足特殊幼儿的需要。特殊幼儿的心理各有特点,如同属于自闭症儿童,但不同幼儿障碍程度不同,有些幼儿对螺旋状的物体很感兴趣,有些幼儿对音乐有兴趣,教师需要在与幼儿密切接触时,学会观察每个幼儿的特点,制作出符合其发展特点的玩教具。

五、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实现资源联动

由于特殊儿童的类型多、数量少,而且有些辅助类的器材往往价格不菲。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要给予幼儿园更多的资金支持,辅助幼儿园建立资源教室,购置特殊儿童玩教具,丰富幼儿园玩教具的种类和数量。

我们要构建健全的支持系统。在社区设立的资源中增加特教知识和技能培训,尤其要重视干预策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幼儿园也可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的现有资源,将校外资源积极纳入到幼儿园教育资源库中。如有些社区、街道专门设立和购置了一些特殊人群使用的器械和图书,可供借用或共享。家长也应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双方共同合作制作玩教具,而社会应承担起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教育和干预的重要职责,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最好的环境和最大的发展空间。

(二)构建特殊儿童玩教具评价体系

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服务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家长,融合教育学校、玩具生产厂商的玩具评估系统,因此缺少选购玩教具时科学的依据,以及玩具改造依据。为了提高特殊儿童玩教具的适用性,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优秀成果,早日出台特殊儿童玩教具评估体系,并对幼儿园融合班玩教具的购置策略和购置依据进行专项培训,提高特殊儿童玩教具的适用性。

(三)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论培训

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对特殊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和教育策略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可设立“教师—专家”结对等形式,加强对幼儿教师特殊儿童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性指导。根据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型和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设计合作型玩教具,提高特殊幼儿人际交往意愿和人际交往技巧,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或改造日常用品或普通的教具、学具、玩具,自制玩教具以满足学前儿童尤其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碧颖.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评估对全纳教育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0(9):9-15.

「3」张国栋.质量评价视角下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跨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1-10.

「4」高黎阳.质量评价维度下学前融合教育现状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2):124-128.

猜你喜欢
特殊儿童
心理游戏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数学计数器在特殊学校数学教学中的使用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国内特殊儿童性教育问题探析及启示
谈主题月活动让随读生绽放笑容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