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与优化研究

2021-06-24 04:38彭可铭耿江涛胡翌丹侯金影
理论与创新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彭可铭 耿江涛 胡翌丹 侯金影

【摘  要】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务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队伍的主力军。高质量的教务管理队伍,是保证教学有序进行、推进各项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与保障。随着高职办学规模扩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及育人模式和“三教”改革等多方面的形势变化,要求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创新教务管理的方式方法。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从高职教务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分析;高职院校

引言

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教务管理工作在高职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贯穿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民办高职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当前“百万扩招”及新冠疫情时期,既有民办本科院校围剿,又有公办高职院校拦截,民办高职入学学生基础薄弱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日益提高产生的巨大“剪刀差”,使得民办高职的教务管理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大,对教务管理队伍的要求日益提高。

1.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团队现状分析

为对广东省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团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33所高职院校的教务处长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其中部分教务处长进行了访谈。

1.1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与结构

教务处是高校负责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更加事务繁杂,从学校宏观的发展规划到教学管理中的琐碎小事,均与教务处有关。而教务处长是教务处的主要负责人,考虑到其工作的异常繁忙,在调查问卷设计上力求简明扼要,易于回答。因此在调查问卷仅采用了10个问题,并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7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和1道填空题,没有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7个单选题中,首先2个问题确定调查对象所在高职院校的性质是公办校还是民办校,接着是确定学校的办学规模。其次用2个问题调查从教务处长角度对所在教务处工作的总体评价以及教务管理能力的培养途径。再次的2个问题了解学校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和保障,最后一个问题了解教务管理人员的发展。

2个多选题则了解教务管理队伍建设及影响队伍稳定的不利因素。1个填空题则对所在教务处人员的数量、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进行了解,掌握当前教务管理队伍的素质现状。

1.2调查的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星系统在广东省高职院校的教务处长微信群发布了调查问卷,共收到33所高职院校教务处长的调查问卷反馈,约占所有高职校数量的50%。其中有25所公办高职院校占比76%,有8所民办高职院校占比24%。民办院校反馈问卷的比例低于民办与公办高职数量占比36%,但考虑到反馈样本约占总体的50%,因此这一差距不影响整个调查结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从下图反馈的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看,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在10000-15000人之间的占比最多,达到33%。进一步分析看出,在校生规模在5000-15000人的高职院校比例高达75%,从市场自然选择角度反映出这个办学规模在各方面条件和效益上易于达到综合平衡。

1.3调查问卷结果与简析

将33所高职院校教务处长反馈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可得表1 教务管理队伍建设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分析出:

① 只有33%的教务处长对所在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表示认可,即满意或比较满意,但多达64%的教务处长对其教务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说明教务管理队伍建设和工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② 教务管理人员中,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高达73%是个人学习和总结获得,而仅有21%是通过学校的培训获得。这一方面说明教务管理队伍的自学能力较强,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的培训工作大有可为。

③ 在学校的薪酬保障公平性方面,持肯定与否定态度的教务处长选擇比例是45%与42%,正面略多透露出积极的态势,但负面比例也超过四成,同样反映出学校对教务管理队伍的公平对待上应该加强。

④ 在涉及教务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职称评定公平性方面,持肯定与否定态度的教务处长选择比例是33%与55%,明显看出各高职校对教务管理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呈漠视的态度,这对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极为不利,必须予以扭转。

这一现象在人员的发展空间选择上,各教务处长的选择也呈现同样的趋势。正面和负面两个极端的比例分别是3%和21%,

⑤ 在影响教务管理队伍的不利因素方面,超过一半以上的高职教务处长按认可度排序的主要因素是:79%-学校没有制定教务管理队伍建设规划;67%-学校没有针对教务管理队伍的专项培训;61%-学校对教务管理队伍建设工作不重视;52%-学校没有建立鼓励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机制。这些因素都是在强化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必须考虑也是可以加以克服的。

⑥ 在教务处人员离开教务管理队伍的主要原因方面,超过一半以上的高职教务处长按认可度排序的主要因素是:82%-工作琐碎,不能发挥专长,没有成就感;64%-发展空间小,缺乏归属感;55%-工作压力大,经常要加班。这几方面的原因有些本身就是教务管理岗位自身特点决定的,但发展空间等原因还是可以通过畅通行政管理系列和技术发展系列各自的上升空间进行拓展。

2.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队伍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上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继续对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教务处长访谈,掌握更深层的情况。综合分析目前教务管理队伍的现实情况,教务管理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定位教辅岗位,学校对教务管理队伍建设重视度不够

目前高职普遍将教务管理人员定位为教学辅助人员,认为教务工作是专业化程度要求不高、可替代性强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往往对教务管理队伍建设重视度不够,导致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的随意性较大。教务管理岗位的招聘也无法达到高职教师的硕士学位要求,特别是很多民办高职甚至是从留校专科生做教务员,再通过专升本取得本科学历后走上教务管理岗位。教务管理岗位人员缺乏基本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造成教务管理队伍建设“先天不足”,从而引发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配置足够的教务管理人员,致使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较高的工作要求还没有任何加班报酬,工作量与错误率呈正比的趋势也严重影响到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恶性循环之下就难以再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2.2人员流动性大,学校对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保障度不够

教务工作繁琐、枯燥容易使教务管理人员产生厌倦心理,而且教务管理岗位待遇差、能力提升困难、职位晋升不畅则影响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因此导致教务管理人员更替频繁,给教务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学校对教务管理队伍的保障不够。这主要体现在:

首先是人员配置标准无章可依。当前对于教务管理人员的岗位,从国家到省到学校,均没有专门的队伍建设文件,岗位设置相对较为随意,有的二级学院一个专业一百多学生时是一个教务员,发展到几个专业、上千名学生时仍然是一个教务员,薪酬基本不变,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务管理人员的主动性。

其次是考核评价体系缺乏。教务管理工作本身琐碎、繁杂、事务性强的特点使得不少人对此工作心存偏见,再加上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与考核细则去评价,工作质与量很难得到真正认可,影响了教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再次是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务管理工作的成绩往往是隐形的、滞后的,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务管理人员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其薪酬往往处于学校的最底层,这也影响了教务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最后是晋升和发展渠道不通畅,无论是职称晋升还是职务晋升,难度皆高于其他管理岗位。日常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占据了教务管理人员的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且教务管理队伍中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比例较低,科研成果薄弱,職称晋升几乎无竞争力;教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了教务管理工作出成绩难、出亮点难,反而失误的概率较大,特别是严格的管理使教务管理人员替制度背锅而背负骂名,导致在职务晋升方面的几率更低。加之学校缺乏人员流动的合理渠道,能者多劳鞭打快牛,无能者饱食而敖游,影响了教务管理工作效果。

2.3培训体系欠缺,学校对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支持度不够

目前学校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学校层面缺乏相关队伍建设规划,人事部门更缺乏系统培训方案与计划。实际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一般只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将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传递给新员工,而工作方法、专业技能则要靠自己去学习摸索、思考领悟。进入岗位后,学校也没有给教务管理人员提供进修的机会。从调查的结果看,教务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的机会太少,这也是造成他们对职业前景感到不乐观、发展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2.4研究意识薄弱,教务管理人员欠缺理论基础探究能力

教务管理人员教育管理理论水平和教学管理调查研究意识较低,缺乏把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用理论指导工作的能力。大多数教务管理人员凭经验办事,对实际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能力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对于将工作中的经验转化为理论的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导致在人员发生流动时,做不到以经验累积形成书面理论知识来进行工作交接和对新同事的工作引导,新同事仍旧需要从零开始积累经验,影响工作顺利开展。

2.5缺乏职业特色,学校没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务管理上比照普通本科高校,缺乏职业特色,没有形成一套属于高职院校特有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特别重要的实践教学管理上,学校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构,导致实践教学中各项资源统筹调配不到位,导致有些课程实践教学无法开展,或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3.加强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对策

3.1高度重视教务工作和教务管理队伍建设

实践表明,教务管理工作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从事教务管理的人员不仅需具有相关的知识背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还需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随着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务工作和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务人才培养,这样才更好地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与效能。因此,必须优化高职教务管理队伍结构,把素质好、学历层次较高、管理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教务管理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吸引和充实到教务管理队伍中来。

3.2完善教务管理实施有效的保障激励制度

对教务管理队伍应该制定和完善岗位制、目标管理制及各种工作规范,其目的是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高职教务的发展。一要明确教务管理人员配置标准,解决同酬不同工问题,且在教学管理岗位的人员工作量要相对平衡。二要建立健全教务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岗位考核标准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现多劳多得。三要完善激励和竞争机制,为教务管理人员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舞台和发展机遇。通过开展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岗位争优活动,调动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奖优罚劣,优上劣下,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四要疏通人员流动渠道,解决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前景不乐观问题。

3.3加强培训提升教务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

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是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发展后劲、拓宽发展空间、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要将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列为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考虑,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要把教务管理队伍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养计划,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及教育,不断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具体来讲,一是做好岗前培训,在入职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掌握教务管理工作要点;二是加强在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高职教务管理人员接受教育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有关的课程培训,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真正地落到实处;三是增加交流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务管理人员参加讲座、课程培训、同行或校际间的考察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扩展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见识。

3.4教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提升研究水平

教务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高职教育的方法,把握高职教育特点,掌握高职教育的规律,了解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主动转变工作模式,以改革和创新思维开展工作,加强学习不断探索教务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探究先进的教务管理模式,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教务管理人员应该针对教务和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进行管理研究、教学研究等改革活动,并及时将优秀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教务管理实际工作中,努力营造管理与教学共赢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在教务研究工作中要深入研究教育模式,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务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总抓手,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3.5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以彰显高职教育特色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积极吸取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为我所用,综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应用于实践教学管理之中。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构,可以在教务处下独立设置实践教学科,专门负责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设置结构清晰、职责明确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有利于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实践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践教学科可根据实践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对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更好的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实践教学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中,建立一套科学的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对教师、学生、设备、经费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注重组织和开发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课程,研发能突出本校特色的教育模式,将新知识、新技能融入实践教学,满足学生在就业、创业等各方面技能的需求。

4.结语

教务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工作的保障。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务管理团队是当下高职院校最迫切的需求。高职院校要充分的认识到教务管理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为建立高職院校高质量教务团队不断努力。民办高职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覆盖学院的整体教学活动,是连接学校行政管理、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为推动教务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加强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从而适应生源不足、专业不优、师资不强等各项困难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陈泽萍.高校研究生教务秘书队伍的管理与优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3): 176-178.

[2] 张倩,曹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教务管理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08):194-195+162.

[3] 马悦.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中外企业文化,2020(09):55-56.

[4] 袁希.高校基层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A1):224-225.

[5] 何志英.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04):86-90.

[6] 黄海宁.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队伍现状与发展[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23):163-164.

[7] 关蓓蓓.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 105.

[8] 肖晗.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路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9(04):92.

[9] 陈田田,张晓莉,葛洁琨,吕静品.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初探——以淮阴师范学院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44):6-12.

基金项目: ①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委员会2018年度教改项目(JGW2018019); ②广东省教育厅2019年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2019GKTSCX152);③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教研项目(2020JY07)。

作者简介:彭可铭(1985.5—),男,讲师,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务部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实践教学管理、教务人力资源管理。

*通讯作者:耿江涛(1965.12-),男,教授,高级工程师,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智慧职教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职业高等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胡翌丹(1978.9—),男,副教授,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

侯金影(1975.10—),女,助理研究员,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务部干事。研究方向为教务管理、职业教育。

1.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40

2.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631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基于SaaS的教务管理工作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关开设跨文化课程优化教务管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