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几个问题

2021-06-24 05:02付东瑾
理论与创新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

【摘  要】全党全国在更深层次贯彻学习党的全会精神的新形势情况之下,进一步分析与中国特色法学体系有关系的一些问题对形成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形成

1.关于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形成

在提高立法效果的前提条件之下,保证形成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并不断地进行改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个方面持续不断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总体上都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宪法为总领的多方面、多部门的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即将形成。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充分地体现了三个层次。一是决定了我国法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二是法学体系的构建必须把握住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牢固把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三是法学体系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体现了法学体系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初步形成到基本形成再到形成、然后通过不断完善趋向更加成熟的过程。

确保了解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构成,还应该注意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构建法学体系是为更好的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做准备。目前我国各方面最基础主要的特别是起支架作用的法学总体上已经生成,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已经总体上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法学体系构成以后,我们还需要依照发展变化了的情况制定新的法学。第二各方面的法学规定在各自的区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用法学来规范目前不具备条件的,可依据法学制定出合适的法规。第三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建立法学体系任何时候都要立足本国国情。我国实际情况需要的,我们需要及时的制定出来。

2.关于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法学体系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部分,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具有特别鲜明的特点。法学体系体现了传承中华法制文化优良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2.1法学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规定的各类法学制度,必须对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规定有利,从而表现出人民的共同意旨、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建立,始终都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实际出发,很好的体现出了这个法学体系在文化上的先进性、包容性与广泛性。传承中华法制文化中的优良部分,很好的吸收人类法律文明的果实,参考国外的优秀经验,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取其精华。

2.2法学体系显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为法学体系的建立与改善提供了很好的舞台。中国特色法学体系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互相提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法学体系的形成提供内在的需求动力与实践基础经验。改革开放与当代化建设越向前进对改善法学制度的要求就越急,法学体系构成所靠的基础也就越牢固,从而达到良好的法制环境。

2.3法学体系体现了内在的结构一致而又多方面的科学要求

为了使我们的法学不但应用到全国,还能适应各地不同情况的要求。我国逐步完善了多方面的立法体制,按照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宪法原则。不同立法主体根据宪法和法学要求的立法权限制定不同的效力,都是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重要一部分。

3.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形成的重要含义

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构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点,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与现实需求,具有特别重要的含义。中国特色法学体系与中国实际紧密相关,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为实现依法治国的有效提供了有力的法学保障,根据宪法与法学规定,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与形式管控国家与社会的大小事务,提供了可行的法治保障。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建设对于全面促进依法行政,加速转换政府的工作职能;积极配合司法体制的改革,大力发挥司法程序的规章制度与司法机关的作用;确保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上得到很好的保障,对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备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聂秀华,张琳,李华,林婧婧.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路径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法治解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6(8)。

[2]孙婷婷.关于中国特色法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活力,2017(17).

[3〕张文显.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几个问題[J].中国大学教学,2017(5)。

作者简介:付东瑾(1999.3-),女,贵州毕节人,本科 ,法学专业。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
中国电网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报告
浅析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从中国特色到中国学派
GDP核算方法——中国特色核算与接轨国际计算方法的平衡
浅析动画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