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与山东地域文化浅述

2021-06-24 21:51张宾魏元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山东

张宾 魏元波

摘 要: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资源富集、精神标识作用重要。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剧烈,影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黄河文化参与了中华文化孕育发展、繁荣鼎盛、交流转移的全过程,并内化成中华文明的正统核心,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关键词:黄河文化;山东;区域文化;齐鲁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被尊为“四渎之宗”“百泉之首”,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横贯9个省区。黄河从菏泽市东明县进入山东,由山东垦利注入渤海,流经山东9市、25县。在中华文明史的发展历程中,黄河文化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

历史上黄河环绕鲁中山地,左右摆动,流经鲁西南、鲁西北和鲁北平原等大半个山东地区。黄河下游与济水,为海岱文化与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交流的通道,最早融入中原文化区,是商王朝晚期以来至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经济、人口、文化中心和盐业生产基地。因山东黄河流域的变迁演变,又有着不同的文化属性,其九河流域的黄河三角洲和济水下游地区是齐国最初的分封地,成为齐文化的源头。不同时期的黄河支流—汶河及泗水则涵濡了鲁地文化。在黄河文化的形成发展中,齐鲁文化作为其中的主要构成之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黄河文化孕育齐鲁文化,齐鲁文化反哺黄河文化。

1 黄河文化与泰山文化和儒家文化

黄河、泰山、孔子在山东汇聚,同处一个共同文化空间,共同铸就中华民族文明摇篮。

1.1 黄河文化与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诞生、发展于黄河流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哺育了儒家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黄河下游地区是当时文化最发达、思想最活跃的地区。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孔子是鲁国人,他的学生也多来自黄河下游和济水流域的鲁和卫、齐、宋等诸国。孔子的众多学生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主要在这一带传播儒家学说,使儒家文化在黄河下游地区发展壮大并最终走向世界。儒家文化成就了黄河文化。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后,经过孔子弟子的弘扬与传播,其影响不断扩大,儒学在战国时期就已传播至中山国、楚国等广大的地区。汉武帝时董仲舒“独尊”儒学后,儒学渐渐深入中国各朝代的各个社会阶层,儒家思想对黄河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越来越显著,尤其汉代以来更是奠定了黄河文化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干,影响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1.2 黄河文化与泰山文化

泰山在黄河下游拔地冲天、巍然屹立,与黄河相距不过百里,是黄河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山脉,是唯一能够看到的最高、最大、最能给人类以庇护的大山。

泰山作为首个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历史人文厚重,文明曙光久远,与中华文明孕育产生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历代统治者、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市井小民等社会各阶层都采取各自的独特仪式,表达对泰山的虔诚膜拜与景仰,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泰山文化”,主要包括泰山崇拜及其民间信仰文化、泰山封禅文化与帝王文化、泰山宗教文化、泰山文学与艺术等。

泰山位于华北平原与大海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之自身“高”“大”,成为古代东方先民最早推崇信仰它的原因之一。泰山崇拜反映了文明初起阶段早期人类对自然力、自然之神的敬畏与依赖,虔诚和无助的人们希冀这座“大”山能带来神秘的力量,帮助族群和自己驱除灾害,求得幸福。以“泰山石敢当”和碧霞元君信仰为代表的泰山民间信仰,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形态。而东岳蒿里仙界地府和东岳庙诸神体系和相关仪式,也逐渐成为中国人生死观的重要表征。

泰山因其高,阻斷黄河入海之路,黄河围绕泰山南北摆动,频繁改道,泰山及周边高地,便成了既有水可用,又逃避水患的合理居所。泰山区域得以成为古代东夷文化的中心区域,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早期文化便诞生于此。进入商周时期,泰山以其超凡的神圣空间,成为当时的区域政治和宗教文化中心。上古帝王封禅不绝。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宋真宗的封禅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泰山在国家政治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并成为国泰民安的象征,金、元、明、清的帝王也纷纷在泰山留下了踪迹。

泰山及周边地区,也是中国早期道教与佛教等宗教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域,承载了诸如山水文化、文学艺术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元素,并通过黄河、济水等水系传播四方。

泰山文化极大地丰富了黄河文化的内涵,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政治和文化作用。

1.3 黄河、儒家、泰山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儒家文化和泰山文化都诞生于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与黄河文化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黄河文化、泰山文化和儒家文化这三者之间不仅在空间上和实际活动中紧密相连,在文化内涵上也相互关联。

黄河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文明发展史上,它哺育了中华文明。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因应着社会历史变动,它在中国政治、文化中确立了崇高的地位,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儒家思想的引导作用下,中国古代社会逐渐走向独特的制度化和礼仪化,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为巩固君权,封禅活动作为山岳祭祀礼仪中最隆重的盛典,巩固了泰山的地位,泰山文化也逐渐形成,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因为有了“孔子儒学”这一坚强的文化核心,黄河文化才能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保持独尊的地位。而文化上的这种“独尊”,又往往是通过“五岳独尊”的泰山在政治上的阐释。黄河、儒家和泰山文化,三者在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在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2 黄河文化与齐文化、海洋文化

齐国西半部分位于黄河流域内,建立在东夷和周文化结合基础上的齐文化,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等原因,齐文化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这也使黄河文化与海洋文化产生了交集。

齐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立在东夷和周文化结合基础上的齐文化,主要孕育成长于作为黄河支津的济水下游。在新石器时代,东夷龙山文化就通过济水与黄河下游的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商代文化也通过济水影响到今济南、淄博、青州等地。周代齐国始封地就位于济水之畔的今高青附近。

从商周直到汉代,济水下游地区薄姑、齐等古国、古封国、古都城众多,是齐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齐国迁都临淄,以姜太公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学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并加以发展。管仲等继往开来,形成以齐国为中心的黄老思想流派。齐国的稷下学宫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道家思想在此形成、儒家思想在此发展完善,有力地促成了先秦时期的天下学术繁荣,在黄河下游的卫、燕、赵、魏等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发展。

齐国诞生于黄河下游的入海口区域,随着向东扩张,兼并纪、莱等东夷古国,海疆更为广大,富有渔盐之利,促进了齐国商业经济的发达和商贸活动的频繁。黄河作为连通海、岱的重要通道,齐地浓郁的海洋文化特征,自然影响到黄河文化内涵的发展。

经济上,齐国创始人吕尚“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最早把盐业等海上产业当作治国资本。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利用各种手段来进行商业贸易,赚取最大利润,并已开始与海外诸国通商。受齐国商业政策和经商风气的影响,直到西汉前期,山东始终是商人势力最为活跃的地方,汉代在全国设盐官36处,仅山东就有11处。

文化上,有著浓郁海洋文化特征的齐地八主信仰,成为中国岳镇等山岳信仰模式的来源,特别是海中仙山的信仰,通过秦皇汉武从黄河中下游到海疆地区巡视,影响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秦汉宫苑的园林摹写对象,也成为所有中国人对于神仙世界的想象来源。金元时期全真道教发源于胶东海上仙山之祖的昆嵛山脉,并在黄河中游两岸和下游泰山地区发扬光大。

齐文化作为东夷海洋文化遗存最大的保留者,具有尊贤尚功的政治理念、农工商并重的经济模式、崇尚武力的军事特色、严格赏罚的法治观念等特征,在黄河文化和中华文化形成与发展历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展现出灿烂的光彩。

3 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

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无论在时间、空间还是文化内涵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和融合。运河开凿与黄河治理相伴共生,对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在其基础上形成的运河文化和黄河文化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山东境内运河的开凿离不开黄河水系的治理,黄河的改道治理也深刻影响了运河的走向布局。山东运河水系是黄河、淮河水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山东与中原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连通起来。

流经山东黄河流域的运河文化,是齐鲁文化与其他运河流经地域文化如吴越文化、江淮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等相互融合的产物,虽然具有外来文化的因子,但主干仍是黄河下游的齐鲁文化,齐鲁文化也通过运河传播影响到其他地域。

黄河文化也因运河文化而更加开放、多元。运河作为人工开凿的通航河道,历史悠久,农商融合、绵延千里、兼容并蓄的运河文化,已内化为黄河文化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成为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展现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巨大文化价值。

唐代以后,贯通南北、东西的大运河,作为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交通通道,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区域之间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使黄河下游地区成为对外交往和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区。

运河文化,一方面使黄河与江淮等周边区域文化的差异不断缩小,从而使各个区域文化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文化体系,呈现共同的文化特征与面貌;另一方面,运河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丰富了黄河下游地区的文化内容和维度,使黄河文化更加多元化。

4 黄河文化与革命文化

山东黄河文化中饱含革命文化的因子,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山东沿黄地区广大人民一直站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前沿,黄河下游的清河、微山湖、北海成为山东革命文化的重要象征。

山东沿黄地区的党组织革命历史光荣而辉煌,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山东早期党组织创建于1921年春的济南,是国内六个早期党组织之一,王尽美、邓恩铭代表山东早期党组织参加了中共一大。抗日战争时期许多重要根据地和军事、党委指挥机构设于山东沿黄地区。鲁西、湖西、清江浦区等黄河流域的根据地占据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一半,冀鲁边区、冀鲁豫边区等抗日根据地也主要活动于黄河下游地区的明清故道和九河故道周边。清河地委设于广饶的小清河下游。湖西革命根据地以黄河故道的山东单县、江苏沛县、丰县等为中心。山东作为解放战争的主战场为全国解放做出了贡献,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山东人民“北上南下”无私奉献支持,支援全国解放。

5 结束语

黄河在山东入海,与泰山相遇的山前冲积扇平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使山东地区的黄河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均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在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泰山文化、儒家文化等也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在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方面起到重大作用。革命文化成为齐鲁大地的时代文化特征,反映了当代黄河文化的崭新内涵。

参考文献

[1]丁秀平.活化传承黄河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N].河南日报,2021-04-16(009).

[2]崔学军.深入挖掘精神内核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N].河南日报,2021-03-24(009).

[3]赵元杰.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黄河故事”[N].海东日报,2021-03-23(004).

[4]刘翠玉.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机遇与路径[J].新闻爱好者,2021(3):70-72.

[5]郭林涛.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J].决策探索:中,2021(3):5-8.

[6]马珺.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N].团结报,2021-03-06(005).

[7]石培华,申军波.文旅融合视野下黄河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思考[N].中国旅游报,2021-02-26(003).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山东
我和我的家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论区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山东老家规 (中)
傅有田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