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震墓志》探社会生活

2021-06-24 21:51王义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

王义轩

摘 要:《黄震墓志》不仅是对黄震一生的悲欢苦乐的文字缩影,更是对其不断追求个人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真实写照。从潜心致学到精诚为政,再至著书精思、忧愤终老的个人生命轨迹,绝非冰冷孤立,而是同时代大众的普遍情态交织,个人生命中的特殊表达中,也生动承载着现实背景下的时代记忆。

关键词:《黄震墓志》;社会生活;时代印记

0 引言

碑刻材质坚硬,不易损,可记载纷繁往事、名人妙语而长久留延。碑刻种类繁多,墓志为其一种。墓志碑刻既浓缩凝练着事迹生平,也蕴含记忆着时代生活。社会生活最广泛,也最生动,是围绕人的生命活动而展开和深入的。本文探寻的社会生活,既是对所研究对象的个人特殊生活情态的反映,也是对社会大众普遍生活情态的反映,既有个人的特殊性,也暗含时代的普遍性。

1 墓志碑刻简介

略览墓志情况,可从规制、流转、内容几方面展开。规制上,依据墓志碑拓可见,碑文采用正楷直书,共计20行,满行36字,由儒雅等人泣血谨志,填讳之人为袁从。流转上,《慈溪县志》记载黄震之墓大致位于杜湖山附近,精准一些即为浙江慈溪杜岙村的西埠头,该墓在当地也有“探花坟”之称。回看历史,不幸的是黄震之墓曾经于20世纪70年代遭受拆毁,志石也由此流落民间,后经袁展如先生发现并高度重视,征集收藏于当地文管会,现由慈溪市博物馆馆藏。内容上看,墓志主记黄震仕途期间官职调动之事,略记黄震的字、籍贯以及家庭关系,仕前之事基本未涉及。

2 墓志内容分析

2.1 家庭关系

墓志简要介绍了黄震的家庭关系,涉及范围为上及曾祖辈,下及孙辈。黄震的曾祖名为黄允升,允升之妻为朱氏;祖父黄世尧,祖母分别为朱氏和陈氏以及李氏。黄震父亲为奉议郎黄一鹗,母亲为安人叶氏与陶氏。妻子为赵氏,先其十六年逝世,被赠为安人。黄震有三儿三女,长子梦幹先其一年故去,次子为叔雅、叔英。至黄震逝世,长女嫁给前文林郎陈若,次女许配给前将仕郎袁襄,小女儿尚小未出嫁。黄震有两个孙子、三个孙女,长孙女嫁给潘世洪,另外两个孙女尚小未嫁。①在脉络传承上,其子叔雅、叔英均重经史考辨,致力于东发学派思想的传承与推广。

2.2 生平事迹

总而观之,黄震中年步入仕途后,不畏权贵,清廉正直,官场生涯中真心为民,直言弊病,但多触犯权贵而坎坷多磨。晚年之时,因国事已非而隐居终老。据墓志记载,将其事迹整理如下:

出生(1213年);预乡书(1255年);登进士第,名列第四甲(1256年);迪功郎及平江吴县尉,致力灾荒政事(1259年);秩满后升从事郎及主管帐司文字(1262年);浙西提刑司同提领镇江府转般仓分司干办公事(1263年),任职前曾力辞两浙盐事司干办公事;任镇江府常州江阴军公田所干办公事(1264年),言述分司之害;差在行在点检赡军激赏酒库所检察官(1265年);任文林郎(1266年),登由圣恩;任史馆检阅(1267年);授宣教郎(1268年),后转奉议郎,因史馆进书恩,故转;轮对而触犯时忌(1268年7月);添差通判广德军(1268年9月),同贾蕃世不和;派遣别职(1270年3月);改添差通判绍兴府(1270年4月),磨勘转承议郎(4月);知抚州(1271年);特转朝奉郎兼权提举江西常平茶(1272年),因赈荒功事特转;任提点江西刑狱(1273年3月);主管华州云台观(闰六月);磨勘转朝散郎(1274年7月);受恩而转朝请郎(1275年);授宗正寺主簿(同年2月);任提举浙东常平茶鹽(同年3月),平息盐民暴乱;拜直宝章阁,兼绍兴府长史(同年六月),力辞,时年皇叔祖掌管绍兴府;授侍左郎官(同年11月),未赴至而朝亡;自11月,退隐山林有五年之久;于先祖墓侧的精舍,疾逝(1281年)。①

分而论之,墓志字数局限,主要简述其为官历程,但任职事迹实则更丰满生动,也足以看出东发的为官之道和行事风格。以下四件事情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后人加深对黄震在应对官场事务、民生事务的立场态度、决断理性与底线原则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其一,朝廷想以买公田来免和籴之扰,贾似道在浙西六州军,买公田而设分司加以管理,并任黄震为分司镇江府常州江阴军公田所干办公事。黄震尽述公田、分司会造成“佃户自此无宁日而公田之利只见其害矣”②的局面,“当革三郡公田之弊不当置镇江分司之官”③,并坚辞不就。

其二,咸淳四年(1268)七月,黄震“轮对,触时忌”,其上两札:一札主言民穷、财匮、兵弱、士大夫无耻四大弊病,望度宗能辨清“一时之安”与“万世之忧”;另一札则针对度宗妄侫佛道而误国误民之举,提出尽消邪伪以修正国弊的忠告,因触怒度宗而被贬官下放,任添差通判广德郡。

其三,下放至广德郡后,黄震为政依旧,精诚图治,坚决取缔民众在滥杀耕牛以祭之事,缓和了民众间的斗争矛盾,维系了正常农业生产和村族团结。其后不久,黄震因不满知军贾蕃世“以权相之子,骄纵不法”④,而“数与争论是非”④,丝毫不惧不屈。

其四,德祐元年(1275)三月,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的黄震妥善处理并平缓了盐民争乱动局。黄震察晰出在春荒之下,石堰、鸣鹤两场地区官员吞剥,官逼民反,亭户衣食无着,饱经压迫。黄震如实反映,安恤亭民,平宽盐课、清肃两地诸弊,最终平缓争乱,“镇安饥民,折盗贼萌芽”④,恢复生聚之气。

此外,黄震在整饬吏治、打击豪强、兴修水利、赈济救灾等诸多方面卓有作为。为政之路的事迹缩影与“决滞狱,清民颂,赫然如神明”⑤的肯定都是其清廉正直、关心民疾的为官之道和个人形象的体现。除去家庭关系外,墓志主要记录其官职迁贬,这也侧面反映出黄震为官的经历和作为,在其生活、生命占有的地位与影响,也是对其生活与志向追求的生动见证和写照。

3 社会生活解读

3.1 潜心半生

对照《湖山黄氏宗谱》与墓志,可见黄震并非显赫望门,家庭背景与社会背景也较为普通。从“宝祐乙卯预乡书,次年登进士第”可以看出,黄震直到中年才得志入仕,关于仕前之事,墓志却少有记载。黄震也曾言:“如某者仅有一朴初无寸长,惟某生长田闯,身经苦难。”⑥由此可见黄震早期生活的状况与处境并非十分优越。在未入仕的前半生中,缺少优越家世的黄震基本都在过着务于农耕、以求生计的平民百姓生活,这也是黄震前半生的面貌简览与基本写照。然而,将前半生的平民生活与后半生的仕途之路对比来看,两者相差明显。黄震人生的极大转变除了较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早期奠基之外,正统理学教育与科举社会是使其能够实现跨阶级流动、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原因。宋代重文轻武思潮下科举制度有了长足发展,取消门第限制、采用糊名、誊录等方式,奠定了选拔公正公平的基调,扩大录取比例也利于吸纳更多民间人士。至黄震生活的南宋晚期,科举成为有真才实学之人实现跨阶层流动的有效途径。黄震所处时期,理学正统思想浓厚,只有深谙儒学经典、精心研修才可能得逞场屋,这也是一心试图科考入仕群体所共同经历的社会现实。在庆元地区教育盛况下,当时科考之子与学术大家的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士人社会生活情态,也正是黄震在潜心半生之中的学习、生活经历的重要组成。近半生的潜心积累,为其仕宦事业与学术成就在知识储备、社会经历等方面均奠定了深厚基础。

3.2 仕途苦乐

黄震一生历任县尉、通判、知州、监司等多职,后半生几乎都在官场生涯中度过,为官之时的所听所见、所感所想、所作所为都是其生命历程或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黄震通过科举实现了由平民百姓到官阶之士的阶级与人生跨越,这是其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的重要转折。除去已提及的官场事迹,黄震仕途的救济活动也透露出其体恤民情、关心民事、深懂民心的为官与处世心态,如“劝分”以救灾、变革“社倉”以救乡民、改革慈幼局以拯弃孤等都能够与其为官和处世之道相互契合与印证。①看尽了民间疾苦与权贵狡恶,在衰亡的大环境和趋势下,仍旧为百姓和社会生计求变革、精对策以保安稳,足以表明其为利民救民之事而奔走尽力的坚守和为官之道。可见,黄震绝非处于谋权图利、只求功绩的官吏之伍,而是将为官作为事业看待,恪守为官的责任和义务,甚至逐渐维系演变成为一种民乐吾乐、民忧吾忧的工作与生活常态。仕途苦乐与人生苦乐之间相互交融,彼此影响,渐次深化。另一方面,黄震人生后期的苦痛情感更为深化。在南宋后期阶级与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社会大背景下,黄震为官生活的经历所为与忧患家国的心理情态相互交织,当理想照见现实,悲苦忧愤也更多地贯穿于生活、工作之中。“未造朝而国事非矣”可以深刻体会其心犹在但国事非的忧愤苦闷与无奈。选择归林隐居,著书精思,而终以疾了其一生,也许是其最好的生活选择和生命归宿。

3.3 学术精益

黄震除去仕宦能吏身份之外,其学术地位极高,还是经学、史学大家。就其经学而言,有重视却不拘泥局限于经、兼采多家、经世致用等特点;其史学则有注重历史总结与借鉴,注重考据与理事证兼顾等特点。由于前人对此已有专业深入的学术探讨,在此不赘述其经学、史学之成就与不足,更多是想就形成其学术思想的可能原因加以分析。笔者认为,黄震的学术思想较大程度受社会生活影响,其思想本身也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思考,尤其是占其一生重要组成部分的仕宦经历见闻。考察其原因,可基本从三方面简要论述:其一,正因黄震本人除史馆检阅,才有机会和身份去接触和编修国史、实录,并完成本传初稿,以致后人能将《戊辰修史传》编撰成书。同时《古今纪要逸编》大胆揭露南宋晚期朝政腐败与内忧外患情形,并总结南宋亡因,这与其故国之思、壮志难酬的现实忧愤和苦痛密不可分。其二,黄震通过科举实现了寒门下层的阶级跨越,备战科考的经义积累和学术精思,无疑为其经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程朱门户催生蔓延的科场之风也影响了他学术思想上的门户之别。②其三,仕途之中,由于身份和地位不同导致黄震的机遇增多,见识广卓,这也为其学术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也利于其经世致用等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甚至,早期乡先生教学与生活经历都不失为一种潜在积累,更不谈与地方名儒求学的交流经历所带来的学术增进与受益。

4 小结

通过对黄震墓志解读和合理延伸,能够真切感受到黄震一生中的跌宕起伏和悲欢哭笑。无论是潜心致学、内在积累,还是科考入仕、精诚为政,或是国事已非,忧愤终老,无论哪段经历还是人生得失,都不是孤立冰冷的。相反,这些都是相互交织与内在联系的,都能够相互印证、相互影响的。同时,黄震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在真切反映和揭示出像科举社会、民间疾苦、恃权奸凶等不同社会现象和现实背景。围绕黄震生命历程而展开的社会生活,既是众人普遍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时代社会生活的特殊表达,更是其本身生命历程的生动写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时人也应从黄震品质作为与核心原则中汲取营养,在浮华和纷繁中仍能够有所沉淀与坚守,循序渐进,积极承担起所处时代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网络文化发展对社会生活影响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马克思视阈下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现实意蕴
从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看当前文艺作品的创作
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