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印钞造币种类与特点刍议

2021-06-25 03:28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
中国钱币 2021年6期
关键词:印钞印制纸币

郑 悦(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

旧中国由于印钞造币技术、产能条件限制,“不得不求助外国印钞厂”[1]代印本国货币。1948 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统一管理印钞厂,完成由战时向服务经济方向的转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促使国家货币印制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先进印钞造币体系。同时,以中国对外印钞造币为代表,充分“展示了中国印钞的技术实力”[2]和来自于中国货币文化的昂扬自信。

一 对外印钞造币的种类和版别

1951-2021 年,中国先后为越南、蒙古、阿尔巴尼亚、老挝、几内亚、柬埔寨、古巴、尼泊尔、泰国等九国设计、印制货币,其中按大类计算,计纸币85 种、硬币26 种(表1)。

表1 中国对外印钞造币一览表

(续表)

(续表)

二 对外印钞造币辨析

(一)越南(北方)第一套纸币代印国定性

由于克劳斯纸币目录记载问题[3],国内著作误认为该套纸币为“前捷克斯洛伐克印钞厂印制”[4]。笔者根据实物风格、样票编号,分析发行数量,认定该类纸币除10 元(盾)外,应是中国代印。

1、纹样具有中国纸币元素。该套纸币除10 盾外的所有面额,其花符网状纹样、半圆文字框式连续单线胶印底纹以及边饰与我国第一套人民币设计手法一致,素材相同(图1)。而原捷克斯洛伐克同时期货币设计,底纹多用浮水线加横纵纹套印,人像、风景雕刻线条滑腻有写意处理,用纸带有网文、棉纤维更长,不同于中国代印纸币。

图1

2、以票样对照辨析为中国代印。中方为越南代印的第一套纸币其票样分为四种:一式二张(正背面各一张,单面印刷)背面有编号、一式正背面一张(双面印刷)背面有编号、无编号单面和分版印样。用我国国内资料记载无误的绿色100 元(盾)票样与未记载的绿色200 元(盾)票样背面编号字体比较,可见其相同性;再用有记载是中国印制的红色200 元(盾)票样与未记载的蓝色100 元(盾)比较,可见票样、数字编号字体(图2)一致,其他样票编号规律亦然。

图2

3、不同版别纸币印量总和不超过代印总数。1951 版20、50、100 元(盾),均为英文双冠号加8 位阿拉伯编号样式,理论最大印制量为:一个冠号印1 亿张,根据中方印制量统计,20 元(盾)印了1 亿张、50 元(盾)为1.6 亿张,100 元(盾)为1.52 亿张[5];200 元(盾)为英文双冠号加7 位阿拉伯编号样式,印量2510 万张[6],理论最大印制量为一个冠号1000 万张。利用目前能见到实物的冠号、最大编号,并将两种同版不同色纸币编号数量相加,均未超中方公布的印制数量。

(二)老挝1957 版纸币与中国代印

老挝在1957 年发行有无年份1、5、10、20、50 基普五种,该套币有两种版别,第一种为带圆点防伪纸张,由“SBNC(按:美商保安公司)印制”,大面额为凹印;第二种与第一种版式图案、样式相同,但均为胶印,面额有1、5、10、50 基普纸币,使用了红蓝纤维纸张(图3)和大字号码印制(图13-3),从中方公布档案和票样来看,仅可以确认其中红色50 基普为中国代印,因此所谓由“保加利亚印制”的认识是错误的[7]。鉴于纸张、编号一致性,但目前未见该类中国代印制式样票或文献记载,稳妥起见仍需进一步求证。

图3

(三)越南(南方)纸币代印和发行有时间差

第三套(1966 年版)、第四套(无年份版)越南盾是中方印制部门的称呼。这两套纸币与1951 版、1958 年版北方越南盾无换版递承关系。第四套越南盾,1968 年开始印制[8],属于越南南方游击区战时货币,该币上书“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有记载称“印制和发行时间为1963 年”[9]是错误的。参见该类纸币的早期封签,有1968 年字样(图4);第三套越南盾,纸币正面印有“越南银行”行名,该券一直封存到1975 年,才由越南南方革命政府投放市场,用于收兑南越傀儡政权货币,至1978 年起被作为越南全国统一货币的“1976”年版越南盾代替。

图4

(四)代印阿尔巴尼亚货币

据阿尔巴尼亚央行编著的银行史资料,1976 年版10、50、100 列克除了由中国印制、续印,还有“瑞士复刻印刷”[10],一般认为使用粗码的1976 年版50 列克、100 列克是瑞士印刷(图5),经实物比较,多色接线印版有差别,但是纸张上水印位置、字形、无网文特点与中国代印该国1964 版为同一纸型,令人费解;10 列克未发现纸张、印码等差别,还不能有效区分。除此外,与1992 年中国代印的200、500、1000 列克,有同模不同纸张、防伪、印码的他国代印产品,均反映了印制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

图5

三 代印纸币彰显中国印钞特色和实力

(一)见证印制纸张质量的飞跃提升

中国为越南(北方)代印第一套纸币时,还在使用旧存的道林纸、美国进口纸等。到印制越南(北方)第二套纸币,我国将进口的苏联水印钞纸—苏特1 号(空心五角星水印纸),使用在该套除5、10 盾以下纸币上;后在越南(南方)无年份高面值纸币、老挝第一批次代印货币的低面额纸币上也有使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河北保定钞票造纸厂的技术人员攻克圆网抄造工艺,把中国水印纸质量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出多种对外印钞用纸(图6、7)。其中,如五星火炬水印纸后来还成为有价证券(国库券、债券)、外汇兑换券使用的专用纸张。

图7 固定水印

表2 对外印钞所用水印纸张

(续表)

此外,1992 年版阿尔巴尼亚纸币的满版水印纸上还使用了无色荧光埋入式安全线(图6-8),中国代印尼泊尔5 卢比为埋入式安全线,100、1000 卢比有宽型开窗镂空文字安全线。

(二)特种印刷凸显品质

1、多色接线底纹的运用。学名为“奥洛夫工艺”,由俄国印钞大师伊万·奥洛夫在1891 年发明,当时英国德纳罗、华德路以及美国钞票公司紧随其后,也能实现四色简单网纹接线印刷;二战时期德国从奥地利获得该技术;我国印钞技术先驱沈永彬先生于1921年发明一版三色凸版和一版四色平版多色接线印钞工艺。新中国成立后,李根绪团队发明采用干法间接凸版平印技术的“145 甲”印钞机,以及朱焕明团队研制的“245 甲”印钞机[11],将我国多色接线印钞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该技术先后应用于第三套人民币、中国对外印钞(图8)印刷,也是第四、五套人民币部分底纹所使用的技术。

图8

2、凹版接线工艺的运用。该印刷工艺,牵涉集色、施墨、擦版等流程,品控难度大,是目前世界上采用最广泛的凹印技术。虽然荷兰在1953 版10 盾、1955 年版25 盾,以及其为印度尼西亚代印货币上实现多色凹版接线印刷,但实物来看串色明显,在后来发行的荷兰货币上不再大面积使用;到20 世纪70 年代,国际上才大范围将该技术使用在钞券上。我国则在1953 年左右,由柳溥庆团队改造并设计了国产四色凹版接线印钞设备,给第三套人民币印制以及后续凹印印制设备升级打下坚实基础,至今我国人民币仍在使用这项特种技术。在对外印钞方面,使用该工艺的有1966 年版越南银行券2 盾;几内亚1971 年版10、25 西里、1980 年版10、25 西里;古巴1990 年版50 比索、1991 年版5、10、20 比索,以及尼泊尔2015年 版100 卢 比、2016 年 版1000 卢比和2017 年版5 卢比(图9)。

图9

(三)精雕细琢突显大国工匠精神

1、手工雕刻。中国凹版雕刻技术源于1908 年美国海趣(Mr.Hatch)来华传授雕刻凹版技艺。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技法高超的雕刻大师,他们除了雕刻人民币票券,还参与到对外印钞任务之中。例如,几内亚1980 年版500 西里正面的铁托像,由雕刻第三套人民币5 元面值“炼钢工人”主图的吴彭越先生创作,素描笔触是他的技法特点,通过流畅的交线和如珍珠粒凸起的点刻线构成,人物形象精准还原;佚名雕刻作者的越南1958 年版10 盾胡志明主席像,光影对比效果好,面部肌肉纹理、发丝雕刻线条流畅多变;尼泊尔2015 年版100 卢比背面的犀牛图,由“大国工匠”之称的马荣老师雕刻,布线精湛、视觉效果精良(图10)。得益于几代雕版大师的努力,对外印钞保持着很高的艺术品位,但是能确定雕版技师姓名的作品还很有限(表3)。

图10

表3 雕刻者名录(部分)[12]

2、机雕与手雕的综合运用。中国代印货币大量使用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机雕团花、手工雕刻装饰花纹,其中机雕的黑白线、暗花工艺,最早在上世纪50 年代由中国老专家商伯衡研制发明[13]并用于第二套人民币,后在赵亚云老师参与下,于1960 年研制出具有丝绸效果的黑白交错暗花,质感、层次更加多样,是电脑雕刻矩阵装饰和缩微防伪技术的先驱。该技术在第三、四、五套人民币,以及中国代印纸币上使用(图11)。

(四)有中国制式特点的纸币编号

代印纸币分为两大类号码,其中有人民币系列的衍生号码和代印货币专制号码,大多采用双组号码制,使得纸币具有一定的防变造功能。

1、人民币号码衍生印码(图12)。(1)第一套人民币号码。越南1951 年版100 元(盾)绿色、蓝色券均使用。(2)仿苏码。其编号阿拉伯数字均为第二套人民币使用的仿苏联卢布制式号码,如柬埔寨1975 年版1、5、10、50、100 瑞尔,阿尔巴尼亚1964、1975 年版25 列克及部分50、100 列克,几内亚1971-1981 年版的所有面额纸币,这种号码后在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国债券等有价证券上使用。(3)第三套人民币制式号码。柬埔寨1975年版0.1、0.5 瑞尔所用号码。(4-1)第四套人民币制式号码。见阿尔巴尼亚1992 年版200、500、1000 列克。(4-2)在古巴1990 年50 比索,1991 年5、10、20 比索使用。

图12

2、专制号码(图13)。(1)越南1951 版,20 元(盾)号码。(2-1)细码。越南1951 版,50 元(盾)号码。(2-2)越南1951 版,200、500、1000 元(盾)主券,7 位号码。(2-3)越南1951 版5000 元(盾)主券,6 位号码。(2-4)英文双冠、6 位号码,在对外印钞上使用最普遍,从阿尔巴尼亚1964 年、1976 年版低面值券,到1976 年版50 列克,再到越南1966 年版、越南无年份版和老挝全套1968 年纸币,以及大部分中国代印纸币的票样编号印制使用,我国抗美援越1965 年版军用代金券也使用该类号码机印码。(3)粗码,老挝红色50 基普纸币。(4)代印印尼泊尔纸币专用尼泊尔文数字号码。

图13

(五)代铸硬币彰显中国工艺

1、早期代铸币与人民币硬分币(1957-1979 年)材质相同。对外造币使用了我国成熟的硬币材质,代铸硬币如北越第二套货币相配套的1 分、2 分、5 分硬币;1964 年、1969 年代铸阿尔巴尼亚5、10、20、50 勒塔拉、1 列克硬币;1971 年代铸的几内亚共和国50 古里,1、2、5 西里硬币,经过检测均为铝镁合金材质,其合金成分为铝98.8%、锰0.2%、镁1%。

2、浮雕人像技术的成熟。代铸的阿尔巴尼亚、几内亚共和国、尼泊尔、泰国部分主币硬币使用雕模难度大的浮雕人物像、人物头像作为主图案,尤其代铸的泰铢及尼泊尔硬币,细节突出,浮雕和电镀水准更上层楼。

3、币边防伪具有中国特色。代铸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几内亚共和国硬币均使用我国同时代硬分币的圆柱边缘直丝齿工艺,一方面增加防伪系数,一方面增加摩擦力,方便使用。

4、尊重代铸国的硬币设计习惯。代铸越南、蒙古部分硬币均为中部穿圆孔设计,是当时亚洲地区流行的硬币设计,又如代铸阿尔巴尼亚硬币,均为180°背逆设计。

总之,中国对外印钞造币经过老一辈印钞人的艰苦努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辉煌历史,由于印钞的特殊性质,还有诸多史料等待挖掘,期盼对外印钞深入研究的出现。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央行领导下的印钞企业勇于开拓、注重市场,以高水平、高质量,积极角逐货币制造代工业务,给世界钱币不断注入来自中国的造币文化,相信中国印钞造币还会有更多惊喜带给我们。

注释:

[1]W.克拉尼斯特、殷毅主编:《国际钱币制造者》,新华出版社,1989 年,第156 页。

[2]马贵斌主编:《简明中国印钞史》,印刷工业出版社,2010 年,第363 页。

[3]Krause Publications,world paper money (1368-1960).p1295.

[4]云南省钱币研究会、广西钱币学会编:《越南历史货币》,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年,第90 页。

[5][6]《当代中国印钞造币志》编委会:《当代中国印钞造币志》上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年,第320-321 页。

[7]Krause Publications,world paper money (1368-1960).p794.

[8]《当代中国援外印钞造币》编委会:《当代中国援外印钞造币》,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年,第71 页。

[9]云南省钱币学会、广西钱币学会:《越南历史货币》,第91 页。

[10]Banka E Shqiperise,Monedhat Dhe Kartemonedhat E Shqiperise,pp.year1977.

[11]马贵斌:《中国印钞通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367-368 页。

[12]高铁英编:《高振宇张炳奎艺术作品集》,长征出版社,2002 年;苏席华:《我的人生历程—手工雕刻钞票钢凹版原版四十年》,第37-43 页。

[13]刘贵生主编:《现金的魅力》,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年,第50 页。

猜你喜欢
印钞印制纸币
内容丰富印制精美老挂历成为收藏界新宠
FILA 明星同款矩阵式“印钞”
浅谈美联储救市政策下我国的应对措施
带了多少钱
图书印制时效保障探析
尼泊尔钞票“中国造”
猜纸币
Value
木刻刀法与印制
微缩版画的教学实施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