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抗病小麦品种中植091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1-06-25 01:17阮新建张宏波陈家博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6期
关键词:抗病抗病性河南省

阮新建 杨 仿 张宏波 陈家博

(1.息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息县464300;2.河南科林种业有限公司 新乡453731)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第一生产大省,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来稳定在8 500万亩左右,占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的24%,总产为375.5亿kg,占我国小麦总产的28%,对保证我国口粮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1]。河南地处亚热带湿润区向暖温带半湿润区的中间过渡地带,因此气候生态条件复杂多样。近年来,随着平均气温上升引起的温室效应加剧,加上秸秆还田、浅旋耕、大播量等因素导致赤霉病、根(茎)腐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影响河南省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2]。为此,河南科林种业有限公司在认真研究国内外小麦育种趋势的基础上,立足河南,面向黄淮麦区设计育种目标,认真筛选亲本材料,针对抗病、高产、稳产、优质、早熟、矮秆、多抗、广适等育种目标,成功培育出半冬性多穗型抗病高产早熟小麦品种中植0914。该品种于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12),2019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引种号:皖引麦2019010)。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2007年用抗病丰产型小麦新品系中植88-15为母本、以矮秆稳产适应性广的百农AK58为父本进行杂交,2008年F1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表现为植株矮健、结实性好、抗病性较好。为进一步提升后代增产潜力,增强抗病性,保留矮秆抗倒性状,期望培育出超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进行了详细的室内考种和分析。2009年F2种植面积大,选种圃分离严重,表现为多数单株个体分蘖成穗率高、抗病性好、成熟期熟相好、矮秆植株比例大,对这个组合重点进行选择,收获了68个优良单株。2010年继续选择,经过严格的筛选淘汰了大量的株系,保留了18个较为优秀的株系。2011年选择4个较为优秀的株系,选取单穗进行稳定提纯。2012年继续单株选择,经过严格的筛选淘汰了大量的株系,其中08(09)-1-2-7-4单株表现突出,株高75 cm,成穗数多,穗粒数较多,千粒重53 g,抗病能力强,后期落黄好,且籽粒饱满、颜色黄亮。2012年正式命名为中植0914,新品系开始参加试验和鉴定。其选育系谱见附图。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2012-2013 年度参加本公司的新品种鉴定试验,平均亩产602.3 kg,较对照增产7.3%,居60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且成熟落黄好,籽粒亮黄、饱满。2013-2014年度推荐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品比试验,平均亩产542.6 kg,较对照增产6.9%,居36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

附图 中植0914选育系谱

2.2 区域试验

2014-2015 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区试,10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70%,平均亩产520.2 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9%,差异不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7位。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B组区试,12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44.0 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05%,差异极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7位。

2.3 生产试验

2016-2017 参加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92.9%,平均亩产552.7 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6%。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系,全生育期229.8~232.3 d,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0.6~1.1 d。幼苗半匍匐,叶片较长,苗壮,冬季长势较强,大分蘖较多,抗寒性一般,分蘖成穗率中等,亩成穗数偏少。春季发育快,拔节抽穗早,受春季低温影响穗部有缺粒现象。株高76.5~86.0 cm,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能力较好。旗叶偏大、上举,穗下节较长,穗层不整齐,成穗多。后期不耐高温,熟相一般。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较饱满。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8.4万~40.4万穗,穗粒数30.3~35.6粒,千粒重43.5~48.9 g。

3.2 抗病性

2015年和2016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白粉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中感纹枯病。田间自然鉴定,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赤霉病发生较重。

3.3 品质分析

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05%,容重824 g/L,湿面筋含量27.7%,降落数值459 s,吸水量64 mL/100g,形成时间3.5 min,稳定时间4.8 min,弱化度82 F.U.,出粉率73.8%,沉淀指数75 mL,硬度64 HI,白度74%。

2016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3.67%,容重790 g/L,湿面筋含量28.8%,降落数值369 s,吸水量57.6 mL/100g,形成时间3.0 min,稳定时间3.3 min,弱化度116 F.U.,出粉率72.7%,硬度65 HI,沉淀指数51 mL,白度76.3%,恒定变形拉伸阻力158 E.U.,延伸性142 mm,最大拉伸阻力173 E.U.。

根据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小麦》(NY/T 967-2006),该小麦品种为中筋类型,其面粉适合宜做面条、馒头等主要面食制品。

4 转基因检测

经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合肥)检测,结果为阴性,未含有NOS终止子、Ca MV35S启动子、bar或pat基因和NPTⅡ基因。

5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高肥力地早中茬种植,其栽培要点如下。

5.1 重施基肥,配方施肥

小麦要想达到高产,必须选择较高的土壤肥力和具备良好的肥水条件,配方施肥、重施基肥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结合中植0914的生长发育特点,一般底施尿素300 kg/hm2、磷酸二铵37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或三元素复合肥(15∶15∶15)750 kg/hm2,春节前后每亩追施尿素105~150 kg/hm2。

5.2 精细整地,足墒下种

适当深耕,耕深20~30 cm,耙地2~3遍,做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干旱时,在整地前一定要浇透底墒水,然后再整地播种,做到足墒下种,争取一播全苗。

5.3 适期播种,控制播量

中植0914虽然是半冬性品种,但因其年前生长势较强,再加上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播种过早,小麦生长过快,冬前群体容易偏大,造成冬季冻害和遭遇倒春寒的危害。因此应适当推迟播期,适宜播期为10月10~25日,播量为8~10 kg/亩,随播期推迟适当增加播量。 播前3~5 d用适乐时和吡虫啉进行拌种并晾晒。

5.4 冬前管理

冬前管理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时期,应围绕培育壮苗、增加大分蘖为中心,抓好以下几项措施:①除草。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每亩用75%的巨星1 g或10%的苯磺隆10 g对水30 kg进行喷雾除草。②控长。由于中植0914植株较高,抗倒伏能力一般,因此在11月中下旬到12月上旬用15%的多效唑30~40 g进行化学控制,可起到壮秆和适当控制株高的作用。③防治病虫害。年前用氧乐果和三唑酮进行喷雾防治红蜘蛛和纹枯病。

5.5 中后期管理

综合防治病虫害,浇好灌浆水。麦田中后期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发期,防治好病虫害是夺取高产的关键。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每亩用20%的三唑酮50 g加40%的氧乐果50 g对水30~50 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及麦蚜和红蜘蛛。5月上旬用20%三唑酮加10%的吡虫啉粉20 g及磷酸二氢钾150 g,可防治多种病虫害和预防干热风,若扬花期遇雨应喷洒多菌灵防治。小麦抽穗期也是小麦的需水高峰期,因此若田间缺水应及时浇水,浇水时应结合天气,切忌浇水过晚遇大风雨倒伏。

5.6 适期收获

在小麦蜡熟末期应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猜你喜欢
抗病抗病性河南省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送伞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植物细胞内存在“自杀神器”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2007年上海生物高考卷部分遗传题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