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县种植大户大豆症青发生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

2021-06-25 01:17张延梅刘清瑞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6期
关键词:结荚大户花期

张延梅 王 璐 刘清瑞

(1.新乡县古固寨镇便民服务中心 河南新乡453707;2.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新乡453003;3.新乡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新乡453700)

正常成熟的大豆,果荚是金黄色的,果荚也是被晒干的,打开之后,里面是饱满紧实的黄色大豆。但是近几年由于气候变暖,栽培措施不当,病虫害加重发生等因素的影响,某些地块大豆生长后期营养生长旺盛,叶片变厚,叶色浓绿,茎秆坚硬,长期保持青枝绿叶,并不断抽发新枝或次生分枝,花期长,结荚稀疏,出现结荚不鼓粒或瘪荚皱粒,籽粒过小,导致产量下降,商品性差,即为症青。在新乡县大豆生产区,症青成了大豆生产上的突出问题,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初步调查2019年减产损失20%~80%,个别地块绝收,已成为新乡县大豆生产上的第一大灾害。

1 大豆症青发生原因分析

1.1 品种选用不合理

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只有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进入以花芽分化和开花结荚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大豆属于对日照长度反应极为敏感的作物,因而对地域性要求较为严格。但是不同大豆品种类型,对日照时数的敏感性也有差别。早熟品种对日照时数的敏感性较弱,积温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开花结荚;晚熟品种对日照时数的敏感性较强,必须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结荚;中熟品种对日照时数的敏感性位于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之间。大豆在短日照和长黑暗条件下,开花提早,生育期缩短,反之开花延迟,生育期变长。若将北方大豆品种引到南方种植,由于每天日照时数缩短,提前进入生殖生长,植株生长量小,开花提早,产量较低;如果将南方品种引到北方种植,由于北方日照时数较南方长,不能满足对短日照的要求,会延长营养生长,植株生长高大,开花延迟甚至不能开花,或形成症青,不能正常成熟。在当地将春播早熟大豆进行夏播种植,使幼苗生长期处在高温条件下,将造成提前开花结荚,花荚量少,减产幅度大[1]。

1.2 常年连作

新乡县部分种植大户一般认为种植大豆不用施肥或很少施肥,田间管理省工,成熟后可以机械收获直接入仓,相对种植玉米而言,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投入,因此,大部分种植大户常年种植大豆,个别大户连作年限达5年。据调查常年连作不利于大豆正常生长,常有症青发生而减产。

一是养分过分消耗。有些种植大户常年种植大豆,使土壤中磷、钾、钙等大量元素和锌、硼、钼等微量元素过分消耗,不能满足大豆生长生育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同时会造成土壤氮素过剩,抑制根瘤菌的形成。钼是根瘤菌固氮酶的重要成分,硼能促进大豆荚果的形成。硼、钼不能满足大豆生长需要时,会诱发植株荚而不实,呈症青症状。

二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差。大豆体内产生的有机酸较多,分泌到土壤中,破坏原有的微生物群落,特别是根瘤菌活性变差,大豆根系生长受到抑制而减产。

三是病虫草害加重。大豆重茬的地块可以使一些以大豆为寄主的病、虫、草害加重危害。如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孢囊线虫病及菌核病为主的病害和点蜂缘蝽、飞虱、蓟马、蚜虫、大青叶蝉、棉粉虱、蚜虫为主的虫害,菟丝子、马泡瓜、苍耳、反枝苋等双子叶恶性杂草等逐年加重发生,轻者影响大豆生长,重者发生症青影响大豆产量。

四是大豆植株发育不良。常表现为根系和植株发育差,叶片发黄,功能期缩短,光合产物少。

五是土壤耕层理化性质变差。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减少,通气性变差,固相、液相、气相比不协调,土壤酸化严重。

1.3 高温热害天气影响

大豆开花适宜的温度为25~28℃,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90%。气温长时间维持在33℃以上,大豆花粉粒就会干瘪,造成授粉受精不良。如果大豆开花结荚期碰上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就会不开花或花量少,或者花而不实[1-6]。如新乡县2018年6月上旬播种的大豆,7月中旬进入花期,据新乡市气象局气象观测,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日平均最高气温均超过33℃,持续高温干燥天气长达1个多月(附表),使大豆花期与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相吻合,高温干旱条件下大豆作物长势弱,发育不良,抗逆性差,吸收水肥能力差,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导致大豆花而不实,造成大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又如在小冀镇侯庄村大户调查,荷豆12品种在5月24日播种的开花期以高温晴朗无风的干热天气为主,幼嫩花粉被晒死,影响授粉,形成有荚无籽、无产量。

1.4 田间种植管理不科学

1.4.1 大豆播期过早或过晚 新乡县夏季正值长日照,雨热同季,个别品种在播种偏早的情况下,遇到雨水充足时容易出现疯长,同时使营养生长阶段拉长,导致大豆开花期生理年龄太老,结荚困难;在干旱情况下容易出现老苗,结荚困难[1-6]。有些大户为躲避夏季高温热害异常天气影响,采取推迟播期措施。盲目推迟播种期,势必使生育期生长积温减少,影响产量提高。如七里营镇李台村2016年7月上中旬播种的大豆,因晚播遇后期低温等不良天气,无法正常成熟;小冀镇聂庄村种植大户李新勇2018年6月1日播种的大豆,面积7 hm2,由于播种过早几乎绝收。

1.4.2 农田及四周杂草丛生 部分种植大户管理滞后,没有做到适时化学除草,使田间、地头、路边、坟墓、沟渠杂草丛生,不仅影响大豆生长,同时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地。

1.4.3 控旺不适时 一是控旺不及时。大豆由于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较高、施肥过多、雨水充足、偏施氮肥等因素的影响,生育前期容易出现茎叶徒长,如果控旺不及时,很容易出现旺长现象,表现为植株高大细弱,茎秆纤细柔嫩,叶片淡绿,第一分枝离基部较远,节间过长,分枝少,群体繁茂,封行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致使花荚脱落重,结荚少。二是控旺过晚,使得花荚量大幅度减少。三是大豆生长过旺,适宜病虫害的发生[1-5]。如2018年新乡县翟坡镇杨任旺村种植大户,在水改旱地种植大豆7 hm2,由于土壤湿度大,化控不及时造成旺长,最终产量50~150 kg/亩。

1.4.4 大豆需水临界期缺水 大豆在常规农作物中属于比较耐旱、耐涝的作物。大豆整个生育期需水较多,形成1 g干物质需水580~744 g。生产1 kg籽粒需水2.175 t。平均1株大豆的总耗水量为35 kg。每亩大豆的耗水量为350 t。发芽时要求水分充足,土壤含水量20%~24%较为适宜。幼苗期较耐旱,开花结荚期对水分最敏感,要求水分充足,干旱会造成花荚脱落、荚粒干瘪,易引起减产[6-9]。如2018年新乡县小冀镇秦村营村种粮大户范长兴种植大豆10 hm2,6月10日播种,大豆花期与高温热害的不良气候相吻合,加之严重干旱,于大豆初花期的7月14~21日浇水,降低了大豆田间小气候的温度,解除旱象,增加株间湿度,缓解了灾害天气的影响,大豆获亩产量227 kg的好收成。但邻居同期播种近10 hm2的大豆由于未浇水,造成授粉不良减产,个别点片绝收,平均亩产量73 kg[1]。

附表 2018年7月11日至8月10日新乡县气象要素统计

1.5 病虫为害

大豆花期受到飞虱、蓟马、蚜虫、病毒病、点蜂缘蝽、棉粉虱等病虫害为害时,易造成花荚脱落,茎叶徒长,花荚量大幅度减少,甚至不结荚,形成症青症状[8-11]。但是在田间种植的时候发现这样的情况,相邻的2株大豆,同一个品种,一个“症青”,另一个正常,甚至有1株大豆的个别分枝发生症青现象。据田间调查,症青的大豆茎秆处有点蜂缘蝽穿刺的黑孔,有大有小,成黑色针刺状。引起症青的重要原因与点蜂缘蝽有关,防治点蜂缘蝽可以有效防止症青现象的发生。

点蜂缘蝽属半翅目、缘蝽科,别名白条蜂缘蝽、豆缘蝽象,分布在浙江、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主要为害以大豆为主的豆科植物。点蜂缘蝽在河南一年发生3代,第1代6月上旬出现成虫,在豇豆、菜豆上产卵;第2代7月中旬出现成虫,大量迁飞到大豆田为害,为害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与大豆花期相吻合,点蜂缘蝽成虫和若虫在大豆花期吸食植株汁液,致使植株发育不良,造成花蕾凋落,豆荚不结实或形成瘪粒,点蜂缘蝽在吸食汁液的同时,也传播病原菌,导致大豆籽粒污斑或霉烂;第2代9月上旬至11月中旬成虫羽化,为害盛期为9月中下旬。据2019年在新乡县翟坡镇北翟坡村种植大户调查,种植同一品种20 hm2,6月23日播种,大豆初花期8月1~2日用药防治病虫害的,生长正常;8月4日用药防治病虫害的,生长后期症青率20%,减产20%;8月6日用药防治病虫害的,生长后期症青率40%,减产40%。

2 综合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开展化学防治。

2.1 农业防治

2.1.1 品种选择 选用中晚熟高产优良大豆品种。

2.1.2 适时播种 夏大豆播期在6月10~25日,最迟不应超过6月30日,一般以6月中旬为宜。

2.1.3 种植密度 株型较大的大豆品种种植密度0.8万~1.3万株/亩,以60 cm等行种植为宜;株型适中略小的品种种植密度1.3万~1.6万株/亩,以行距40~50 cm为宜。肥力高的田块种植密度0.8万~1.3万株/亩,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密度1.3万~1.6万株/亩。

2.1.4 配方施肥 大豆田应增施有机肥 (农家肥),施用配方肥,适当施用钼肥和硼肥。以优质有机肥配合适量氮磷肥作基肥,培育壮苗。一般每亩施配方肥或复合肥15~20 kg,看苗追肥,一般在开花前或开花初期追施尿素5.0~7.5 kg。

2.1.5 合理灌溉 大豆出苗至始花期,以根系生长为主,耐旱性较强,需水量少,一般不需要浇水;大豆开花结荚期需水量较多,在遇干旱、墒情不好的情况下,必须及时浇水,以满足大豆对水分的需要,减少秕荚;鼓粒期阶段耗水较少,但鼓粒初期缺水,会造成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

2.1.6 及时控旺 大豆初花期有旺长趋势时,及时用多效唑、缩节胺等化控剂喷洒控旺。如果长势过旺,要视情况进行第2次化控,间隔10~15 d。

2.1.7 合理轮作 大豆应在种植2年后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因为大豆属于直根系,吸收土壤深层养分,禾谷类作物属于须根系,吸收土壤表层养分,合理轮作能够使不同层次养分均衡利用。据研究,大豆的根瘤固氮作用能够使下茬小麦增产37%,使玉米增产16%,而且可以减少大豆病虫害宿主寄生。

2.1.8 深耕灭虫 对大豆地收获后于秋后进行深耕,深埋豆类枯枝落叶,避免点蜂缘蝽等害虫卵来年孵化,同时减轻其他病虫害的发生。

2.2 化学防治

2.2.1 药剂包衣 选择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等包衣剂对大豆进行包衣,预防大豆生长前期的飞虱、蓟马、蚜虫、大青叶蝉、棉粉虱、蚜虫、病毒病等病虫害。

2.2.2 大豆花荚期喷药防治 大豆初花期开始药剂喷雾防治。可以交替使用3%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8%噻虫胺悬浮剂2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用量40~50 kg/亩进行植株整体喷雾防治。因为点蜂缘蝽具有迁飞性,每隔6~7 d喷药1次,连喷2~3次,喷药时要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同时结合防治虫害加入硼、钼、锌微肥及芸乐收等,促进大豆健壮生长。

猜你喜欢
结荚大户花期
优质蜜源植物不同播种期对花期的影响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豆角开花多结荚少管理有绝招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
容颜盛放,花期未至香谢凉
汉服有礼——陌上又花期,相思又一年
中熟优质长豇豆——鄂豇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