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学习在乡土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1-06-25 03:17黄强
下一代 2021年3期
关键词:马山乡土资源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中小学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利用和开发当地蕴含的特有的乡土课程资源。由于每名学生所处地域的乡土文化资源不尽相同,正所谓“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因此,使乡土资源和乡土文化科学、合理地融入小学课程的开发,体现地域特色和地方情怀,发挥乡土文化资源独有的教育价值。鉴于乡土资源和乡土文化具有零碎、断代、不系统等特点,巧妙运用碎片化学习,结合乡土课程开发和学习,能够将乡土文化贯穿于小学课堂中,使得零散的乡土文化资源得到传承。

一、碎片化整合学习的特点

与完整系统学习相比,碎片化学习是指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零散知识接纳的一种表现方式。它相当于整体知识和技能的分解与组合过程,最后把相对零碎的知识经过整合变成比较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一)知识碎片化

与知识体系相比,知识的碎片化是指将完整的知识分解为许多碎片化的点,碎片知识点在网络中反复传播以形成相对分散的小点,这将导致信息分散或不完整。 信息时代的教育培训不仅是系统知识的学习,而且是网络中零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尽管零散的知识是混乱的并且缺乏完整性,但这是获取新知识的当前方法之一,也是信息时代接受教育的新方法。 每一项碎片知识和技能都可以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二)时间碎片化

时间碎片化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多余的时间碎片。 在“零散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学习或查看他们感兴趣的新闻,电子书和零碎的知识及各种技能演示。一旦充分利用了这些零碎的时间,团聚后的学习效果将极大的提高。

(三)思维碎片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呈现更加分散,每条分散的信息都隐藏着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因此,分散的时代需要加强其分散的思维,思考如何在零碎的时间内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我们需要学习更多有价值的内容,通过整合碎片化思维组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4]

二、 乡土文化资源零碎的特点需要碎片化学习方法

乡村风俗、乡村历史、农耕事务等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具有碎片性。利用碎片化学习方法,将支离破碎的乡土文化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的课程,能够调节、优化农村学校与农村本身悬浮游离的现状,使农村学校教育成为有根的教育,使农村学生成为有根的学生,使农村教师成为有乡土文化自觉的教师。学生在开展乡土性课程主题研究性学习时,要对农村社会资源,如村民、村委、村企业等进行充分利用,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运农村小学实践活动课程乡土性研究用问卷、访谈、实验、社会调查等方式探究生活的世界。

(一)语文、校本地理

结合校本地理课程,参观藏马山旅游度假区,了解藏马山的传说和历史:相传,秦始皇七巡天下 ,三登琅琊台,以建功勋。有出海寻仙者为讨始皇帝欢心,奉出海所获不死灵药,始皇帝龙颜大悦,斋戒三日,欲择吉时而服。吉时至,秦始皇手托灵药,却有白马突至,掠灵药而逃,向西南方向狂奔而去,在胶东区域,忽见大山印入眼帘,遂隐入深山,始皇帝派重兵近前搜捕数日,却始终没有发现白马的影子,只好扫兴而归。白马隐居于此山之中,两千年来时有传闻,为百姓奉为灵兽,人们便把这座山称之为“藏马山”,顺水而下的那条小河也称为“白马河”。通过学习了解了藏马山、白马河的传说和由来,加深了热爱家乡的情怀。学生写出的藏马山旅游度假区游记颇有广告推广效果。

三、碎片化学习能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促进乡土课程开发应用

(一)每个任课教师是一个局部的碎片整合系统

每一个任课教师根据自身课程特点,碎片化穿插融入本土文化资源,既传承了文化,也拉近了课程和本土的联系。例如小学语文课堂中,针对教学需求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乡土文化资源相融合。综合实践课:革新乡村教育模式,将农村现存的乡土资源中的教育资源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内容引入课堂,运用乡土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农村学生更全面、系统、理性地了解家乡的精神文化。数学课:以身边见过的计量器具:过去的斗、杆秤到现在电子秤。理解计量方法的精细化准确化发展进程。

(二)班主任是比较大的碎片整合系统

班主任除了做好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开发外,每个学期末整合各任课教师的乡土教材融合部分,形成分门别类的本土系列教材。

(三)学校做最后的碎片整合,形成体系

学校最后整合各班主任的本土文化教材资源,调整、整理、合并,并分门别类,重新修订形成系列:农耕文化类,乡土文化类,乡土民俗类,乡土自然类,乡土社资等。同步进行对应的融入课程分类。

(四)学校再有针对性的分配到各班、各科,形成良性循环。

根据.学校做整合修订完成、形成体系的本土教材,有针对性的分配到各年级,各个学科。配套准备各种器材、物品、场景等辅助性工作。

经过近两年的运作、整合和磨合,目前基本形成本地乡土教材系统体系。设立校内本土文化陈列室两个,建立校外学习观摩实践基地两处,联系二十多处游学基地。家长反映孩子接地气,学生反映学习有趣味。效果良好。

(五)碎片化整合驻地各种资源,完善课程开发。

当然本土课程开发离不开所在地农村学校、各类社会资源的帮助和支持。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村、居委行政部门和各种社会组织的鼓励配合。其次,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能有效帮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顺利实施,他们可成为研究所需的问卷访谈对象,可为课程教学提供财力、物力的助力,也掌握农村社会各领域的知识技能。甚至,农村中的各种专门人才(种、养殖的能手、本土企业家、田间技术员、民间艺人、村居委干部)可成为课程教学和实践的辅助教师,让生产、生活真正进入校园和课堂。

碎片化学习把零碎、分散的本地乡土资源整合成系统,并有效的融入日常教学的各门课程中。所传授的知识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融入了本地文化资源,学生的课堂气氛活跃,知识面得到拓宽,也使乡土文化得以传承。

作者简介:黄强(1983.3-),性别:男,籍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學乡土文化课程开发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猜你喜欢
马山乡土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资源回收
命悬一念
乡土分外妖娆
青海湖游记
苍马山之韵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半路认个陌生的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