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90 mmHg≤收缩压<100 mmHg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1-06-26 12:09郝正阳张彦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低钾血症库巴心肌病

郝正阳 张彦周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1],纠正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其最主要的治疗目标。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治疗HF的新型药物[2-7],其疗效优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ARB)[5-11]。由于ARNI、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均有可能降低血压,在面对90 mmHg≤收缩压<100 mmHg的DCM患者时,医生往往较难制订治疗方案,有的会避免应用ARNI/ACEI/ARB,而有的则会应用小剂量(25 mg,每日2次)的沙库巴曲缬沙坦,究竟哪种治疗策略更优,目前尚无研究论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90 mmHg≤收缩压<100 mmHg的DC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DCM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选标准:(1)DCM符合《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12],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男性>55 mm、女性>5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5%(Simpsons法),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25%[13],发病时除外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14];(2)采用电子血压计测得的入院第2天早晨(治疗前)的肱动脉收缩压≥90 mmHg且<100 mmHg(测量次数≥2次);(3)服用小剂量(25mg,每日2次)沙库巴曲缬沙坦(生产厂家: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国药准字:J20190001)或未服用ARNI/ACEI/ARB。排除标准:(1)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血钾水平异常;(2)治疗过程中改变治疗方案或终止治疗。最终,共筛选出115例DCM患者,其中服用小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者62例(A组),未服用ARNI/ACEI/ARB者53例(B组)。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采集入选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烟酒嗜好、合并疾病。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LVEF、LVEDD和LVFS,并记录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包括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的不适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减少)和不良事件[包括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肾功能异常:血肌酐>115 μmol/L和(或)血尿素>8.2 mmol/L,低钾血症:血钾<3.5 mmol/L]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分布、NYHA心功能分级、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吸烟、饮酒、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升高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用药情况、症状改善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服用美托洛尔、伊伐布雷定、呋塞米、螺内酯、地高辛、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经过6周治疗,A组症状改善率和不良事件低血压、肾功能异常、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8.7%和12.9%、9.7%、14.5%,而B组分别为73.6%(P=0.036)和13.2%、13.2%、20.8%(均为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情况、症状改善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经过6周治疗,两组患者的NT-proBNP、hs-CRP和LVEDD均降低(均为P<0.05),而LVEF和LVFS均升高(均为P<0.05),且这些改善在A组中更为显著(均为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3 讨论

DCM的临床表现包括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和猝死。根据病因,DCM可分为多种亚型,包括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和酒精性心肌病,但无论哪种亚型,其治疗的重点都是HF。治疗HF的经典药物主要包括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强心剂[15-21]。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作用机制主要为沙库巴曲的代谢产物LBQ657能够抑制脑啡肽酶,减少利钠肽、缓激肽等内源性血管活性肽的降解;缬沙坦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两条途径均能够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进而发挥扩张血管、减轻水钠潴留和改善心肌重构等作用。McMurray等[7]的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降低HF住院和死亡风险方面优于依那普利;Schmieder等[8]的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降低左心室质量方面优于奥美沙坦。相信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8-11],沙库巴曲缬沙坦的适应证将会越来越广。

90 mmHg≤收缩压<100 mmHg的DCM患者很容易发生低血压,因此其药物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有的医生认为,相比于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RNI/ACEI/ARB对血压影响更大,因此90 mmHg≤收缩压<100 mmHg的DCM患者应避免服用;而有的医生则持相反观点,认为低于常规剂量(50 mg、100 mg、200 mg,每日两次)的沙库巴曲缬沙坦并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反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两种治疗策略在临床上均很常见,但是哪种更优,目前尚无专门的研究论证。

已有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可反映DCM患者的病情和预后[22-23]。因此,本研究采用NT-proBNP、hs-CRP、LVEF、LVEDD和LVFS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6周治疗,小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NT-proBNP、hs-CRP和LVEDD的水平较未服用ARNI/ACEI/ARB组低,而LVEF和LVFS的水平、症状改善率较高,提示即便是小于常规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也能够发挥治疗HF的作用,改善90 mmHg≤收缩压<100 mmHg的DCM患者的症状、心功能甚至预后。

DCM患者合并低血压、肾功能异常和低钾血症的情况并不少见,其原因可能来自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可导致低血压,沙库巴曲缬沙坦和利尿剂可导致肾功能异常,利尿剂可导致低钾血症),也可能来自疾病本身[心功能恶化可导致低血压、肾灌注不足和胃肠道淤血(其导致的纳差是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发生低血压、肾功能异常和低钾血症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能与剂量有关,低于常规剂量时,不良事件并未增加,是较安全的。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回顾性研究,患者的病历资料不够详细,因此无法量化其症状的改善程度;(2)样本量较小,且在6周的治疗过程中无再入院和死亡事件发生,因此无法明确两种治疗方案的长期预后;(3)未纳入服用ACEI/ARB的患者,因此尚不能明确服用ACEI/ARB相比于本研究中的两种治疗方案是否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小剂量(25 mg,每日2次)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90 mmHg≤收缩压<100 mmHg的DCM患者可能是有效和安全的。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低钾血症库巴心肌病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