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心肌病心室内血栓一例

2021-06-26 07:12王立娜雷警输赵伟李新苗牛瑞浩郭晓荣卢长林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脑栓塞心动图左室

王立娜 雷警输 赵伟 李新苗 牛瑞浩 郭晓荣 卢长林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4岁,因“间断胸闷5年,加重5 h”于2020年4月6日入院。患者5年来每于春季劳累时出现胸闷,伴心悸,休息并含服“速效救心丸”约1 min缓解,其间曾查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片(图1)无明显异常。近15 d出现夜间咳嗽后胸闷、心悸,持续1 min可缓解,每日均有发作。入院前5 h(2020年4月6日11∶00)再发胸闷、心悸,伴左侧肢体麻木、肌力减退(2/6级)和嗜睡症状。急诊查肌钙蛋白I(TnI)阴性,B型利钠肽(BNP):906.21 pg/ml;心电图示心房扑动,心率171次/min;头部MRI+MRA示右侧顶叶、颞叶及枕叶急性脑梗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明显狭窄近于闭塞(图2A、B)。予去乙酰毛花苷、艾司洛尔控制心室率,效果不佳,遂收入院。患者既往5年来每日睡眠3 h左右(0点至5点失眠);1年余前离异,有精神创伤;近半个月来再度因家事情绪低落。10余天来左侧头痛,6 d前(2020年4月1日)突发口角流涎、言语不利,于当地医院查头部CT示“脑梗死”,予低分子肝素、血栓通等治疗,症状稍有好转。吸烟20余年(60支/d);饮白酒20年,约250 g/d。父亲、舅舅有“脑梗死”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0℃,心率:1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3/97 mmHg,体质指数:27.4 kg/m2。稍嗜睡,对答迟钝。心界左大,心率170次/min,节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和心包摩擦音。肺腹查体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6/6级),左上肢痛觉减退,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示心房扑动,QTc间期528 ms,心率170次/min(图3A);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47×109/L,血红蛋白170.0 g/L,血小板计数188×109/L;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57.9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70.4 U/L,K+4.40 mmol/L,肌酐(Cr)89.27 μmol/L,尿酸(UA)404.2 μmol/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4.4 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26.5 s,INR 1.34;糖化血红蛋白6.80%。拟诊:心律失常 心房扑动 脑栓塞,考虑心房扑动形成心房内血栓,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可能,给予艾司洛尔控制心室率、丁苯酞等改善脑循环。住院第2日患者神清,反应稍迟钝,神经系统查体均为阴性,心房扑动转为窦性心律。心电图示V1~V3导联T波倒置,QTc间期471 ms,心率77次/min;TnI 0.07 ng/ml,BNP 1 782.59 pg/m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12.99 mmol/L;复查生化:ALT 536.2 U/L,AST 549.0 U/L,Cr 103.27 μmol/L,UA 498.9 μmol/L;超声心动图示双房增大,左室增大,左室心尖血栓(10 mm),二、三尖瓣中度反流,全心功能减低,射血分数(EF)29%(表 1)。复查头部CT示右侧顶颞枕叶急性脑栓塞。超声心动图结果回报后重新审视诊断,患者存在心脏扩大、弥漫性室壁运动异常和左室血栓,左室内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并以脑栓塞为主要症状起病,但目前心脏扩大原因不明,考虑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SCM)可能。因右侧脑栓塞面积大,急性期出血转化风险高,未予抗凝。加用氯沙坦、螺内酯改善心室重构,曲美他嗪改善心肌代谢,利尿,保肝,劳拉西泮改善睡眠等治疗。为鉴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遂于第3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示右冠状动脉中段斑块(图4)。复查心电图示V2~V6导联ST段压低0.05~0.1 mV伴T波倒置较前加深,QTc间期506 ms,心率61次/min。完善EB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抗体检测均为阴性,不支持心肌炎诊断。患者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60~190 g/L,完善骨髓穿刺、骨髓核型分析,基因检测检查未提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易栓证据。完善抗核抗体谱、抗磷脂抗体谱未提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易栓因素。第5日患者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交替,心率140~160次/min。第6日复查脑栓塞范围较前缩小,第7日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第8日复查BNP 246.07 pg/ml,同时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血栓消失,心脏结构较前缩小,左心功能改善,EF 35%,支持SCM诊断。第13日房颤心律转为窦性心律,后续予胺碘酮、酒石酸美托洛尔维持窦性心律,加用华法林1.5 mg/d抗凝。患者间断情绪不稳定,心理科会诊考虑抑郁状态,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联合劳拉西泮、艾司西酞普兰抗焦虑治疗。第20日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EF 59%(图5),4月28日患者出院。患者出院1周后随访,心电图正常,心率61次/min;胸部X线片示心影正常(图1);超声心动图正常,LVDd 5.3 cm,EF 67%,未见室壁运动异常。出院后21 d随访,心电图示正常窦性心律,心率74次/min(图3B)。出院1个月左右随访,心电图正常,心率74次/min;超声心动图示双房增大,EF 65%(表1);复查头部MRI示右侧顶颞枕叶亚急性脑梗塞并软化灶(图2C)。出院近半年随访,超声心动图正常,LVDd 4.6 cm,EF 67%,未见室壁运动异常,基本恢复至2017年时超声心动图提示的基线状态(表1)。

A:2017年3月15日(此次发病2年前)心影正常;B:2020年4月16日(住院第10天)心影增大;C:2020年5月5日出院1周时心影基本正常

A、B:2020年4月6日住院当日MRI(DWI像)示右侧顶颞枕叶急性脑梗塞,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明显狭窄近于闭塞(箭头所示);C:2020年5月21日出院后1个月左右复查MRI(DWI像)示右侧顶颞枕叶亚急性脑梗塞并软化灶(箭头所示)

A:2020年4月6日入院当日心电图示快速心房扑动;B:2020年5月19日患者出院后21 d心电图示正常窦性心律

表1 患者超声心动图演变过程

2020年4月9日患者住院第3天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中段斑块(箭头所示)

2020年4月26日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

2 讨论

SCM又称Takotsubo心肌病,于1990年由日本学者首次报道,是一种严重心理和(或)躯体应激导致酷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表现的、一过性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综合征。2018年国际专家共识[1]诊断标准包括:(1)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伴有左室中部、心尖部、基底或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可累及右心室或多种类型相互转化,室壁运动障碍范围比单支冠状动脉分布供血区大;(2)具有强烈的心理和(或)躯体应激,但非必须;(3)神经系统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癫痫)及嗜铬细胞瘤也可为应激因素;(4)新发心电图异常(ST段抬高、ST段压低、T波倒置和QT间期延长),少数病例不存在心电图异常;(5)大部分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轻中度升高,常见BNP显著升高;(6)严重冠状动脉病变与SCM诊断不矛盾;(7)无心肌炎证据;(8)主要见于绝经后女性。

SCM人群发病率为1%~3%[2-3],90%发生于67~70岁的女性,>50岁女性发病率为80%[4-6]。随着对SCM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男性患者也被诊断,尤其是存在躯体应激的男性[7],男性发病率约10.2%[4]。

本例患者心电图存在动态演变,QT间期延长,但TnI阴性,冠状动脉造影未见狭窄,也无心肌炎证据,而有明确心理应激,BNP显著升高,短期内心脏结构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故SCM诊断明确。患者存在左室心尖内血栓,未行左室造影检查。其主诉胸闷、心悸症状5年,结合本次入院时存在心房扑动/颤动,虽不除外阵发性心房扑动/颤动,但无客观心电图证据,并且2年前超声心动图正常。鉴于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无心脏结构改变,主诉症状可能为功能性心因性因素所致,患者长期失眠,有抑郁情绪,近期再次严重心理创伤,此心理基质累积最终导致本次SCM发生。鉴于患者仅为近期阵发性心房颤动/扑动,后续病程再发数日心房颤动/扑动,复查超声心动心脏反而缩小,并且心脏结构在1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不支持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本例患者与典型SCM存在如下几点不同。首先,本患者以脑栓塞主要症状入院,虽有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但无左房内血栓直接证据,结合存在左室血栓,考虑左室血栓脱落所致。2020年一项1 676例SCM多中心研究显示,SCM合并心室内血栓或栓塞的发生率为3.3%,其中左心室血栓的发生率为2.1%,右心室血栓的发生率为0.5‰,脑卒中的发生率为0.8%,而血栓或栓塞发生的中位时间是在病程中的第2天,同时该研究也显示SCM合并血栓的患者其院内并发症,如心原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更高(P=0.039)[8]。该研究也显示,SCM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LVEF≤30%、既往血管疾病和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0×103cell/μl[8]。本患者入院时白细胞高,EF低而发生左室血栓与研究结果相符。本例患者在基本未抗凝的情况下,左室内血栓(1.0 cm)在住院1周即消退,Shin等[9]报道了1例SCM左心室血栓(2.4 cm×2.5 cm)致脑栓塞的患者,其在抗凝1周后左室血栓也消退。而SCM合并左心室血栓抗凝后发生栓塞的概率为0%~20%[10-12],因此针对此类患者是否抗凝仍存在争论。不过Niino等[13]认为,如果血栓光滑、顺室腔性状、相对稳定,则保守治疗相对安全有效,但若血栓位于心尖部、活动度较大,则进行手术切除。此外,脑栓塞可能既是本病的疾病结果又是加重本病的躯体应激因素,后期本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脑卒中短期预后相对较好。同样,Wang等[14]报道的1例以双侧脑栓塞起病的SCM患者其神经功能在住院第12天即有恢复(肌力由0/6级至4/6级),6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肌力5/6级),似乎脑卒中预后良好。当然,SCM还可以其他并发症症状起病,如心力衰竭、肺水肿、心原性休克或心脏骤停[15]。

其次,本例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倒置和QT间期延长,无SCM最常见的ST段抬高,由于患者恢复期T波直立,且快速心房扑动时T波也为直立,考虑心电图上ST-T改变不支持心房扑动继发性改变。Inter TAK注册研究[4]显示,SCM患者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占44%,8%存在ST段压低,T波倒置占41%,而5%的患者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也有学者认为,SCM中QT间期延长患者存在尖端扭转室速风险,可能是心脏猝死的预测因子[16-17]。本患者病程中存在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据报道SCM患者中新发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为4.7%,窦房结功能异常为1.3%,房室传导阻滞占2.9%,很可能与神经自主功能失调、儿茶酚胺分泌和迷走神经张力增加相关[18-20]。

此外,本患者BNP水平在住院第2天达到高峰,这与文献报道NT-proBNP、BNP在症状发作24~48 h达到高峰相一致[21-22]。本患者入院后肌钙蛋白并未升高,不同于典型SCM患者肌钙蛋白轻度升高。2018年ESC国际专家共识[1]关于SCM诊断标准中提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是在大部分患者中升高,并非全部患者,并且2014年Murthy等[23]关于典型与非典型SCM的报道显示85%的SCM患者存在TnI升高,53%存在CK升高,38%为CK-MB升高,并非全部SCM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笔者认为,SCM存在心肌坏死时会有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若为心肌顿抑,心肌损伤标志物可阴性。心肌顿抑可能为SCM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24]。

最后,本患者双房形态和室壁运动异常最终完全恢复正常,未再发作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提示临床医生需注意部分SCM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可能与SCM累及心房致其结构改变存在关联。

有关SCM的短期和长期预后。本患者第1周心脏扩大和左室功能均有改善,而1个月内心脏结构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国内文献报道,平均LVEF为15%~30%的SCM患者,在入院后第 3~7天EF值开始缓慢升高,于住院第 4天时可升高至45%左右,心尖部运动异常有所好转,但仍处于较弱水平,发病21 d时EF值可升高至60%,且室壁运动趋于正常[25]。Templin等[4]和Champ-Rigot等[26]报道SCM左室射血功能会在4~8周完全恢复。SCM并非一个良性疾病,有报道显示其长期死亡率和冠心病相同[27],而大型SCM注册研究显示其死亡率为5.6%/病人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9%/病人年[4]。而首次发作SCM的患者再发概率为5%,最可能发生于首次事件后的3周至3.8年[28],因此对于SCM患者应长期随访和管理,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影像学检查,同时避免过度体力活动,保持乐观情志[29]。

本例提示,SCM可以脑栓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起病,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为阴性,心电图可无ST段抬高,室壁运动异常并不局限于左心室,因此临床医师注意早期识别不典型SCM患者,尤其是男性。SCM并非良性疾病,有一定的死亡率和复发率,至于何类患者容易出现恶性并发症,哪部分患者容易复发,如何预防复发,急性期是否有特异性治疗,是否具有遗传易感性仍需更多研究进一步探讨。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脑栓塞心动图左室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脑血栓和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肝素联合抗血小板疗法对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