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钱观的话题

2021-06-28 13:58
商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压岁钱块钱长辈

实际很难断定孰是孰非,生活的时代不一样,观念意识大相径庭,归结起来都是为了更美好、更幸福。

朋友的孩子今年过年收获了不少压岁钱,朋友劝孩子存起来,正好有只收益很不错的基金开放,可以买些。孩子当即反对:为什么要存起来,钱不就是花的吗?但也要节俭着花,更要有些积蓄,否则遇上了困难,会束手无措的。朋友给孩子讲道理。有你们在我担心什么?孩子说的倒是很实在。

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一个月加起来四千多块钱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朋友每个月怎么也要再给她一些零花钱。大头是化妆品,然后是各种人情费,同学朋友过生日,职级晋升,有了男朋友,出一次手少不了几百块,再加上一起吃喝玩乐,三千两千不顶什么用。孩子住在家里,偶尔买个奢侈品也都是父母出钱,就这样,孩子还一天嫌钱太少不够用。朋友担心孩子将来不知道日子的艰难,想让她早点开始攒钱,结果孩子根本不接受。

说白了,有父母接济,不管是多是少,总有“水源”。但对那些全凭个人打拼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同学的孩子当年考上南方一所不知名的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那里。一个月五千多块钱的收入,说起来该够用了吧?但要租房,要吃饭,要交各种费用。三扣两扣,每个月小四千没有了。剩下的这千数块钱,怎么也要有个应酬吧?孤身一人在外地要学着抱团,彼此间你来我往,花不了大钱,每个月几百块总是要有的。算来算去一个月真剩不下几个钱了。好在孩子懂事,既不跟父母伸手要钱,还多少存一些。

怎么看待金钱?长辈与年轻人显然不在一个频道上。

普遍节俭,乐于储蓄,这是长辈们共同的理财特征。收入多寡不是最主要的,有积蓄才是过日子的最好象征。长辈家里再困难,只要有收入,哪怕少得可怜,也要千方百计攒下一些心里才安稳,这叫“心里有底”。而年轻人恰好相反,“月光族”这个网络名词,是年轻人的专利,许多年长者开始不理解词意,后来才知道是有一分不花半分,寅吃卯粮。过去我们笑话外国人花钱无节制,过了今天不考虑明天,现在这种消费意识不同样出现在我们许多年轻人的身上吗?

当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主张超前消费,喜欢“月光”。更多的年轻人懂得生活需要“理财”,要有计划有目标。但大前提是他们的生活绝不是长辈们的品质,而是与时俱进的物质享受。点外卖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年轻人,长辈们舍得吗?买房,只要年轻人主导,哪怕手里有足量的现金,也不会全额购买。长辈们会把大量的贷款利息心甘情愿地付给银行吗?奢侈品在长辈看来不过是花里胡哨的外表而已,但在年轻人眼里却是优雅阔绰的象征,不但炫耀于他人,更取悦自我。就连银行存款的选擇都不一样,长辈们注重稳妥的定期存款,年轻人却热衷短平快的理财、基金。先积累再享受和边赚钱边享受,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构成了新老两代的“冲突”与“特质”。

实际很难断定孰是孰非,生活的时代不一样,观念意识大相径庭。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回避风险与积极投资,劳碌勤俭与享受当下,既矛盾又统一,既现实又超前,但归结起来都是为了更美好、更幸福。

所以,不必责怪年轻人目光短浅,也不要看不惯长辈的未雨绸缪,理念是在经历中形成的。压岁钱存起来多年后或许有莫大的惊喜,但当下买个奢侈品愉悦立马会传遍全身。就看如何选择了。

猜你喜欢
压岁钱块钱长辈
8块钱还在
谁来保管压岁钱
压岁钱
“1块钱的困惑”
长辈篇
压岁钱驾到
压岁钱争夺战
长辈们的教诲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