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养生保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1-06-28 00:54闫玉慧
成才之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模块

摘 要: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是国家新设专业,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其存在中医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不够、职业素养教育太过薄弱、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建议创新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由专业素质课程、专业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六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以提高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模块;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006-02

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医学的分支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性和医学人文性。中医养生保健岗位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而目前的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教学,较为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专业技能及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基于此,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教学应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为核心,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专业实践教学力度,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课程体系既是具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主导作用。课程体系建设不但要符合学科的自身变革,也应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1.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目前的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多以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课程内容相互交叉甚至重复。特别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不太重视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界限不明,或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不相对应,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2.中医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中医的临床疗效,而中医临床疗效获得的前提,是从医者具备良好的中医思维能力。中医思维是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特殊的认知方式。由于中医院校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多是以数理化为主导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所以他们很难理解体现中医思维的中医理论。另外,評价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指标,多为一纸化理论考试成绩,所培养的学生中医思维能力不够。

3.职业素养教育太过薄弱

职业素养,是职业要求和职业规范在从业者身上的内化和体现。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是构成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要素。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也是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大国工匠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目前的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其人才培养过多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的教育重视不够。

4.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不佳

中医养生保健是国家新设专业,还没有专门的专业实践教学教材,所以该专业实践教学多以理实一体的方式在教室进行,这使得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另外,专业实践在总成绩中的占比过小,所以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

5.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中医养生保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重视学生的实际岗位工作能力。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目前基本上是以一纸化理论考试成绩为主,这明显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1.专业素质课程建设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素质课程建设,应着眼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担当意识。建议将专业课程模块优化整合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与健康”“运动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劳动实践”“德育与美育”“人际沟通”等。只有建设好专业素质课程群,强化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

2.专业文化课程建设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文化课程建设,应着眼于夯实学生的专业文化根基,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建议将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将原有的专业文化课程优化整合为“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中医文献学”“医古文”“文学欣赏”“书画欣赏”“音乐欣赏”“戏曲欣赏”等。只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养生保健人才。

3.专业基础课程建设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基础课程建设, 应着眼于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强化学生的专业功底和专业素质。建议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程优化整合为“中医基本理论”“中药方剂学”“解剖生理学”“中医经典选读”“康复医学”“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治未病与亚健康”等。只有重视专业基本知识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培养出基本功扎实的中医养生保健人才。

4.专业能力课程建设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能力课程建设,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很好衔接的问题,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不强,知识迁移能力不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因此,建议将原有的专业能力课程优化整合为“中医推拿学”“中医外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功法学”“中医健康管理”“中医临床疾病概要”“西医临床疾病概要”“中医药膳学”“中医养生学”等,并按照重专业技能培养思路,加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5.专业实践课程建设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应着眼于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不能“纸上谈兵”,建议建设配套的专业实践实训室,编写专门的专业实践教材,将专业实践教学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将原来分散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专业素质实践课程”“专业文化实践课程”“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专业能力实践课程”“专业拓展实践课程”等,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历练本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6.专业拓展课程建设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拓展课程建设,应着眼于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建议将专业拓展课程优化整合为“小儿推拿学”“中医美容学”“老年疾病学”“经营与管理学”“药物养生学”“运动养生学”“精神养生学”“经络养生学”“体质养生学”“药膳膏方养生学”等,让学生在学习通识课程的基础上,任选1门~2门拓展课程进行辅修。这样培养的学生“一专多能”,岗位工作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强,能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语

总之,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应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整合原有的知识系统,重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由专业素质课程、专业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模块构成,着重加强专业文化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注重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教育的结合,注重基础知识、经典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又具有较好的中医思维和专业实践能力,能够担当起传承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事业,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保驾护航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闫玉慧.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9(04).

[2]闫玉慧.中医养生保健岗位核心能力与评价标准[J].中医药管理,2020(0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