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公共空间现状调研与设计分析

2021-06-29 06:18赵文明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42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调研

赵文明

摘要:要求学生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思考校园文化、公共空间与人的关系,在完成对公共空间调研与分析的同时,也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对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流程。过程中学生对湖北高校公共空间现状的问卷调研与实地访谈,以湖北高校公共空间的现状入手,发现公共空间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调研情况进行设计分析。

关键词: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调研

基金题目: 2019年湖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现状调查及功能研究” (19Q052)

1、研究背景

景观设计课程思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学阶段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通常分为两个部分——景观设计基础与景观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单独完成的住宅景观设计逐步过渡到分组合作完成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为实现教学目的,本课程以“湖北省高校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为题目,要求对省内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调研与设计分析,进而再结合校园历史、文化并与实际功能要求提出优化策略。

本文主要介绍课程中的调研环节。首先,要求学生分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去完成该调研,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其次,要求从校园环境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各种空间因素,对区域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并做出书面报告,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最后,要求针对前期的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分析,提出未来设计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与设计能力

通过对湖北省内高校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现状调研与分析,课程中决定以HA师范大学、HB大学和C大学为研究对象,对校园公共空间中的现状和学生行为进行研究。调研中共计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为240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调研对象的选取,学生行为方式的调研,学生行为需求及具体调研内容分析。

2、调研对象

课程中选取了湖北省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可调研,分别是一所部属高校HA师范大学与两所省属高校HB大学和C大学,其中C大学属于地处三线城市的地方性高校。各大学简介如下:

(1)HA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2)HB大学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属高校中综合办学实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重点高校之一。学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现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学校是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3)C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有荆州和武汉两个校区,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3、具体调研内容分析

3.1校园公共空间现状

调研将校园公共空间的功能主要分为一下几种类型:功能明确空间、休闲空间和闲置空间。功能明确空间主要涵盖学研型、生活型、社交型、运动型空间;休闲空间主要由公园、广场构成;而闲置空间主要指走廊、大厅、建筑架空层等。主要研究各高校学生群体一天中对于三种空间的时间分布的使用情况。

3.2校园公共空间活动的类型

从行为目的上分析,学生行为活动可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以及社会性活动。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环境的要求都大不相同。

(1)必要性活动

必要性活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如出早操、上课、购物等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事务属于这一类型,就是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需要参与的活动。

(2)自发性活动

自发性活动——大部分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这些活动只有在学生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外部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发生。如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打篮球等活动。对于空间规划而言,这种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部分宜于户外的娱乐消遣活动恰恰属于这一范畴,这些活动特别有赖于外部的环境条件。

(3)社会性活动

社会性活动—是指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加的各种活动。如校园文化节,各种展览,朋友间的交谈等,这些活动受校园外部物质空间的影响也很大。这些活动可以称之为“连锁性”活动,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由另外两类活动发展而来的,。由于社会性活动发生的场合不同,其特点也不一样。

3.3校园公共空间与学生行为需求

大学校园有其特定的使用者,因此公共空间的塑造必须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公共空间只是一个大的概念,从学生需求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正如交流只是大学的精神,真正让使用者关心的是空间中有什么功能,展开什么能吸引他们的活动以及采用何种方式,所有这些细节问题才是达到目标的关键。在学术环境中,这种随意的交流正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从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两方面来阐述大学生的行为需求, 并分析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的合理性。

(1)物质需求

这里所指的物质需求并非日常的物质消费需求,不包括为了满足个人欲望所涉及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日常的教學设施需求、生活设施需求、校园环境需求。

教学设施与学生有直接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教室和教学设备。教室作为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当全面以学生需求为基础。学校还应当有专用教室,如艺术生专用的画室、琴房和舞蹈教室,体育生需要的室内体育馆、游泳池等,更应具备符合要求的大阶梯教室、电教室、实验室等。

生活设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各种照明灯,防滑水泥地板,水泥防护操场,教室的空调,以及学生宿舍的物品架、鞋架、文化墙布置等。其次就是在信息时代与生活密不可分的网络设施,信息光纤等多个链接点铺设至教室宿办楼,还有无线连接设备,都是学生的物质需求。

校园环境需求不仅仅包含室外的绿化环境,还有内部的空间环境也极为重要。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校园生活的基础,好的环境会使人心情愉悦,宽敞舒适、合理的空间设计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休息都起到关键作用。

(2)情感需求

大学生活算是大学生初次独立生活,而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来到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情感需求则是不可或缺的。情感需求主要表现在对于自我价值的需求和交往的需求。对于自我价值的需求,学生群体追求个性、独立与自由,渴望于接触新鲜事物,提升自我价值。作为校园的主角,学生群体希望学校能带给他们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崭新的校园环境,刺激了他们想要结交新朋友的想法,交往的需求也是出于课堂之外、校园之内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样性和综合能力。

这两种对于空间需求就是环境要求比较高,开放性较强。而相对于谈恋爱这种超越朋友关系的恋人关系,对空间的需求就是私密性要高。因此面对不同行为的不同需求,公共空间的包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3.4学生行为模式分析

首先是基本行为模式调查情况。在校园环境中,学习、运动、住宿、餐饮构成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基本行为方式。除去固定的学习行为及固定区域教学楼外,大学生的基本区域活动中心放在了学生宿舍和食堂。学生宿舍作为日常生活的供需地,是除教学楼外使用率最高、最为频繁的地方。除了要给学生以归属感,培养集体意识外,还加之以其他功能,比如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所以,现在学生宿舍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它更大的功能性。

其次是社交行为模式。校园生活属于群体生活,群体生活自然离不开社交行为。学生群体间的交往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感、集体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交行为是一个程度由浅至深慢慢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行为活动以社团活动、学生聚会等为主。这些不仅是学生日常的生活需求,更是物质、情感需求。社团活动属于新兴的学习方式,这里会交流除课本知识外,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东西,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利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综合素质;而一些学生聚会的娱乐性较强,例如寝室聚会。

最后是外延行为模式。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普遍的趋势,在科学技术日趋举足轻重的今天,大学校园在推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外延行为主要包括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行为主要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校学生接触到的东西毕竟片面,一些社会实践行为可以更好的接触社会,使学生更好的向社会生活过渡,缩小学校与社会的距离。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典型特征,重视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行为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一步。众多高校都大力给予在校大学生资金、精神上的支持,这种行为也是新时代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

3.5公共空间的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人的成长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影响学生的心理平衡;二是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态度;三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四是有利于学校传统的保存和传递。我们只有注重对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进行有目的、有质量的开发,其教育内涵才能得以充分彰显。好的环境策划要使人一踏进校园便可明显感觉到环境的影响力,使师生生活在其中能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1)公共空间的功能分区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将公共空间的功能主要分为一下几种类型:功能明确空间、休闲空间和闲置空间。功能明确空间主要涵盖学研型、生活型、社交型、运动型空间;休闲空间主要由公园、广场构成;而闲置空间主要指走廊、大厅、建筑架空层等。主要研究学生群体一天中对于三种空间的时间分布的使用情况。

(2)室外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

调研过程中,根据学生对于室外公共空间进行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情况进行分类调查。

就学生开展室外学习活动的场所而言,有26%的学生选择在教学楼附近进行学习活动;38%的学生选择在图书馆;6%的学生选择在实验楼;7%的学生选择在院系楼附近;15%的学生选择在公共绿地;8%的学生选择其他地方室外进行活动。由此可得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学生愿意选择学习氛围好、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学习活动。

在影响室外学习活动开展的因素方面,25%是由噪音情况影响的;23%是由天气状况影响的;17%是由关于有无遮雨(阳)设备影响的;15.4%是由有无桌椅影响的;11.6%是由绿化程度影响的;8%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相比较而言各个方面的因素分布比较平均,学生对于室外公共空间的噪音影响、天气状况和有无具体作用的公共设施需求较高。

每天在室外呆1-2个小时的人占55%;2-4小时的占23%;4小时以上的占15%;1小时以内的占8%。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每天的室外活动时长是1-2个小时,少数学生在1小时以内,所以不难得出学生对于室外公共空间环境的需求程度是比较高的。这种调查情况已工作日为主,休息日数据会略微浮动。

在日常生活所发生的室外活动类型,58%的学生选择娱乐活动;20%的学生选择休闲散步;20%的學生选择运动;2%的学生选择其他。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需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对校园的公共空间要求也在日渐改变。校园公共空间的设施当中,图书馆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绿化景观和基础设施。景观绿化是大学校园室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景观绿化能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调节学生状态,实现校园中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现代校园室外公共空间应注重校园文化的传承,绿化景观的规划以及硬性设施齐全。

高等学校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只有在和谐、稳定的校园里,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工才能全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之中,学生才能安心学习深造。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发展,生活环境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大,学校的安全和稳定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也对我们校园公共空间的而设计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美).总体设计[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C·亚历山大(美).俄勒冈实验[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

【3】刘立强.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6.

【4】扬.盖尔(丹麦).《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郭晓.周学清.高校校园规划模式再探[M].设计与思考,2003.

【6】周严稚影.基于大学校园建筑内私密空间与开放空间共存的探讨[D]南京工业大学,2018(03).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大学校园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