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2021-06-29 06:35陈智勇
医药前沿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知母类风湿桂枝

陈智勇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风湿科 广东 珠海 5190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慢性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对骨质和关节软骨造成破坏,进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与关节畸形,血管炎可侵犯全身的器官,进而引发系统性的病变[1]。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是滑膜炎病理改变,关节滑膜异常增生可导致绒毛状突入关节腔内,进而对软骨下骨、关节软骨、肌腱、韧带造成侵蚀,并逐渐破坏关节软骨、关节囊等。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痹症病”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外袭,气、血、痰、瘀内阻,导致经脉痹阻,气血壅滞,痰瘀胶结,凝涩不通,不通则痛,治则以宣痹通络止痛为基础,结合辨证予清热除湿、散寒除湿祛风等。本研究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情况为内容,同时选择医院收治的116例患者采纳不同治疗措施实施评价,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7月5日—2020年7月5日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均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参照组,分别纳入58例。各组有58例患者。治疗组男女比是30:28,年龄49~78岁,均龄(63.58±2.79)岁;病程为4~16个月,平均(10.06±1.46)个月。参照组男女比是29:29,年龄51~76岁,均龄(63.56±2.83)岁;病程为4~16个月,平均(10.03±1.52)个月。两组基线资料进行评估后发现,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纳入标准:入组研究患者年龄在80岁以下,依从性较高,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西医诊断参考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相关标准[2];经X线检查发现骨侵蚀、晨僵情况;至少3个以上关节肿胀,且有疼痛感、晨僵等,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疾病、严重关节畸形、关节能力丧失、正在采取药物治疗、精神障碍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所用药物为塞来昔布胶囊(J20120063,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每日服用2次,每次1粒;甲氨蝶呤片(H19983205,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每周服用1次,每次4~6片,连续治疗1个月。

治疗组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包括芍药、白术各30 g,知母20 g,桂枝、炙附子、防风各15 g,生麻黄、甘草、生姜各10 g。对于风盛作者,加入海风藤30~40 g,寒盛者,附子加量至20~30 g,湿胜者加入薏苡仁40 g、独活20 g,肝肾亏损者可加入杜仲15 g、鹿角霜10 g、淫羊藿10 g、续断10 g;气血不足者可加入当归20 g、黄芪20 g,脾虚者可加入党参15 g、黄精10 g。药物加水煎煮至300 mL后服用,2次/d,连续服用1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以《中药新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于效果进行评价[3],治疗后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症状消失,为显效;治疗后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症状改善,为有效;上述指标均未实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例数×100%。(2)临床症状积分。对比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主要症状为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晨僵,以0~4级法评分,分值越大,说明临床症状越严重。(3)炎症水平。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离心处理后检测炎症水平,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1及TNF-α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hs-CRP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涉及的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 24.0软件实施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组与参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临床症状积分评价

参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晨僵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s,分)

关节肿胀组别时间 例数关节疼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8 2.89±0.78 0.52±0.16 2.97±0.89 0.38±0.14参照组 58 2.76±0.83 0.78±0.18 2.96±0.93 0.52±0.17 t 0.3012 2.6739 0.1255 2.7064 P 0.7640 0.0092 0.9004 0.0084时间 例数 晨僵治疗前 治疗后组别治疗组 58 2.85±0.68 0.45±0.16参照组 58 2.74±0.69 0.58±0.17 t 0.1345 3.4936 P 0.8933 0.0008

2.3 炎症水平分析

参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IL-1、TNF-α、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出现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水平比较(± s,ng/mL)

表3 两组炎症水平比较(± s,ng/mL)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8 78.84±6.2441.64±2.26122.32±8.4385.32±3.47参照组 58 78.43±6.4343.13±2.47122.47±8.5887.57±3.74 t 0.3484 3.3894 0.0949 3.3587 P 0.7281 0.0010 0.9245 0.0011组别时间 例数IL-1时间 例数 hs-CRP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8 12.36±2.46 7.78±2.47参照组 58 12.57±2.32 9.12±2.15 t 0.4726 3.1163 P 0.6371 0.0023组别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属于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是对称性关节炎,关节滑膜增生以及关节积液是主要病理改变,发病后患者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若未及时重视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着疾病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残疾等严重后果,对于患者健康的影响较大。鉴于该疾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而西医主要治疗药物为免疫调节剂,常用药物为甲氨蝶呤,该药物可抑制甲烷基转移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进而发挥免疫效果,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但是部分患者应用该药物治疗时缺乏理想效果[4]。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同样具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该病最早被记录于《内经》当中,将其称为“痹”,中医对于“痹”的描述较多,其中“历节风”“顽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较为相似。“历节风”最早出现在《金匮要略》中,描述为“其痛如掣”“历节痛、不可屈伸”等,调摄不慎、禀赋不足、嗜欲无度等是造成疾病的病因,肝肾亏损后难以滋养筋骨,极易被外邪入侵,风寒湿邪可趁虚而入,即造成疾病[5]。桂枝芍药知母汤中,桂枝具有温经通络、解肌发表、散寒祛湿的效果,芍药具有柔肝止痛、养血调经的效果,白术具有祛湿通络的功效,知母可阴行痹于里、益阴清热,生姜及甘草具有调和脾胃的效果,麻黄具有利水消肿的效果,附子具有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的效果,防风具有胜湿止痛、祛风解表的效果。诸药合用后具有温经散寒、调和阴阳、活血化瘀的效果,因而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治疗,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改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症状,同时还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疾病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知母类风湿桂枝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桂枝香
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5种重金属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知母多糖治疗糖尿病大鼠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