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的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1-06-29 06:35胡小玲
医药前沿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溶栓缺血性

胡小玲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重庆 402560)

脑卒中是由器质性脑损伤引发的,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猛,可以迅速病变为局限性脑功能缺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可以分成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出血性脑卒中。通过有关调查表明[1]: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85%以上。由此可见,脑卒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以及困扰。有关研究表明,通过静脉溶栓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并会减少死亡以及致残的概率,且静脉溶栓治疗越早,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就越好[2]。临床中,通常会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放急诊绿色通道,以最快时间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本文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急诊绿色通道优化前后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DNT时间的减少情况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两组,对照组为2019年1月—6月收治的患者(n=29),此期间通过常规的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救治,观察组为2019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患者(n=31),此期间通过优化后的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救治,观察组中有31例患者,男19例,女12例;患者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75±16.90)岁;18例患者伴有高血压,9例患者伴有糖尿病,7例患者伴有其他疾病,16例患者有饮酒史。对照组中有29例患者,男15例,女14例;患者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57.34±16.87)岁;20例患者伴有高血压,8例患者伴有糖尿病,6例患者伴有其他疾病,18例患者有饮酒史。所有研究对象于同意书上签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3]:(1)长期于重庆市铜梁区居住患者;(2)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患者;(3)和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相符合的患者;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2)存在脑出血疾病史患者;(3)语言障碍患者;(4)造影剂过敏患者。

1.2 方法

(1)开展卒中质控会议:卒中中心负责人定期组织神经内科、急诊科、检查科、超声科、影像科等科室相关人群展开质控会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期间的问题进行挖掘,然后进行整改;(2)保证绿色通道无阻:制定绿色通道的标准工作流程,于急诊、检验科、CT室等处张贴绿色通道标识,集中培训卒中中心相关单元,将接诊到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的缩短必要性以及重要性进行强调,同时,定期展开专项督察,检验绿色通道的救治流程的执行情况;(3)优化患者的诊疗中的信息登记:详细记录DNT、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等,总结各个环节的时间过长的原因,及时整改。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DNT、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NIHSS评分(神经缺损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诊治时间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DNT、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的DNT、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诊治时间比较情况(± s,min)

表1 两组患者的诊治时间比较情况(± s,min)

组别 例数 DNT 静脉开通时间 CT检查时间观察组 31 54.11±10.25 9.15±1.87 25.55±6.82对照组 29 61.02±7.32 13.70±4.61 33.14±7.15 t 3.005 5.009 4.207 P 0.004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情况(例)

2.3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7.45±2.50)分,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5.23±3.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情况(± 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情况(± 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观察组 31 7.45±2.50对照组 29 15.23±3.10 t 10.700 P 0.000

3.讨论

据有关统计表明[3]:脑卒中的发病率在逐年提升,每年的上升率为8.0%,不但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还会加大社会负担。临床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般会通过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效果,并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因为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相对严格、患者的禁忌证以及药物的成本问题,无法于临床广泛应用,所以,临床应用率相对较低。有关研究表明[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三小时内通过静脉溶栓治疗,DNT显著降低,每减少15 min,则会使患者的病死率降低5%,与之相反的是,每延迟给药10 min,患者的致残率会提高1%。目前,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早期,国内群众无法有效辨识该病,进而导致延迟入院治疗,大大延长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时间,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患者只有五分之一无静脉溶栓禁忌证,通过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不足3%,DNT时间一般在115 min左右,相关指南中提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时间在60 min以下最为合适。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国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情况较差,所以,优化现有的绿色通道流程的意义就十分重大[5]。绿色通道流程优化后,就可以有效降低DNT时间、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另外,在实际的救治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虽然无静脉溶栓禁忌证,家属却拒绝通过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所以,还要加强静脉溶栓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宣传,让基层群众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静脉溶栓的优势,通过健康宣教,提高群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辨识性。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DNT、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治疗总有效率、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解晨和谷有全[6]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组的DNT时间为64.50 min,NIHSS评分为(7.62±2.01)分,对照组的DNT时间为87.97 min,NIHSS评分为(14.68±2.26)分,和本次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本次研究数据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将现有的急诊绿色通道进行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完善后的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救治,DNT时间、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会大大缩短,符合指南的要求;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也会显著提升,值得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溶栓缺血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请为医疗创新开通绿色通道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