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甲油滴建盏制作工艺

2021-06-29 08:07林子照
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炉温油滴坯体

林子照

(福建影照建盏陶瓷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4200)

1 技术领域

本方法涉及瓷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建盏的烧制方法。

2 背景技术

建窑是中国宋代的八大名窑之一,始于晚唐五代,举于两宋,终烧于元末;其建盏制品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与宋代文化一脉相承,并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引起过帝王诗人的无数赞誉;建盏制品带有浓厚东方艺术的神秘感受和独特的民族审美风格,它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而且对世界亦有一定影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1]。

建盏的主要种类有兔毫盏和油滴盏,目前所报道的制备油滴建盏的方法成品率低,且存在如下局限性:第一、配方的选择和温度的控制不明晰,很难产生油滴;第二,一般只能制备出银油滴,很难制备其它色彩的油滴,并且油滴无立体感。

3 本烧制方法

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鳞甲油滴建盏制作工艺,其工艺流程明晰,可制得鳞甲油滴建盏,该建盏油滴立体感强,具有多彩颜色,且成品率较高。

鳞甲油滴建盏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坯体和釉浆;

将高岭土4重量份、红土5重量份及田泥1重量份混合,加水淘洗,过10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拉坯成生坯,拉坯须厚薄均匀,底足结实;晾干,然后修坯成型,再次晾干后素烧,得到坯体;

取红釉矿60重量份、草木灰15重量份、钾长石10重量份、石灰石7重量份、石英石5重量份、铁红3重量份混合,加1.2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机研磨,研磨后再过80目筛,得到釉浆;

所述草木灰的制备方法为:将晒干的如下重量组分:松木18~20重量份和松针1~2重量份混合燃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粉碎,过100目筛,得到草木灰;

(2)施釉,施釉后自然晾干;

(3)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温经过1.5 h,从常温匀速升温至300 ℃;炉温再经过1.5 h,从300 ℃匀速升温至600 ℃;炉温再经过1.5 h,从600 ℃匀速升温至900 ℃;炉温再经过80 min,从900 ℃匀速升温至1 100 ℃;炉温再经过2 h,从1 100 ℃匀速升温至1 270 ℃;

第二阶段:1 270 ℃保温1.5 h;当炉温升至1 270 ℃时,投第一次油柴,再间隔8 min投第二次油柴,再间隔10 min投第三次油柴,再间隔15 min投第四次油柴,再间隔18 min投第五次油柴;每次油柴的用量为0.1m3的窑炉空间投放48 g;

第三阶段:断电停炉,投油柴,再炉温每降25 ℃投一次油柴,共投7次;前三次每次油柴的用量为0.1m3的窑炉空间投放48 g;后四次每次油柴的用量为0.1m3的窑炉空间投放36 g;

第四阶段:炉温降温到700 ℃时,窑炉门打开20 cm~25 cm缝隙;

第五阶段:炉温降温到450 ℃时,窑炉门打开50 cm~60 cm缝隙,加速冷却,出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文采用原矿土(高岭土、红土和田泥)制成坯体,坯体经得住高温烧制,变形和气泡缺陷少。

2.本工艺制作得到的鳞甲油滴建盏,油滴凸出,如鳞甲般成片状,分布自然协调饱满。油滴晶斑清晰润泽,具有金属质感。[2]。

3.本文配方、烧成气氛和温度曲线等工艺流程明晰,易于掌控,稳定性好,成品率较高。

鳞甲油滴建盏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坯体和釉浆;

将高岭土4重量份、红土5重量份及田泥1重量份混合,加水淘洗,过10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拉坯成生坯,拉坯须厚薄均匀,底足结实;晾干,然后修坯成型,再次晾干后素烧,得到坯体;

所述素烧为炉温经过5 h~6 h升温至850 ℃,停炉冷却。

取红釉矿60重量份、草木灰15重量份、钾长石10重量份、石灰石7重量份、石英石5重量份、铁红3重量份混合,加1.2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机研磨,研磨后再过80目筛,得到釉浆;

其中,所述高岭土、红土及田泥均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南山村,所述田泥取自地表2 m~3 m以下;所述红釉矿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南林村;

所述红釉矿按重量百分比含有以下成分:SiO266%~68%,Al2O316%~20%,Fe2O38%~10%,剩余为微量元素。

所述草木灰的制备方法为:将晒干的如下重量组分:松木18~20重量份和松针1~2重量份混合燃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粉碎,过100目筛,得到草木灰;

(2)施釉,施釉厚度为0.5 mm~0.8 mm,施釉后自然晾干;

(3)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温经过1.5 h,从常温匀速升温至300 ℃;炉温再经过1.5 h,从300 ℃匀速升温至600 ℃;炉温再经过1.5 h,从600 ℃匀速升温至900 ℃;炉温再经过80 min,从900 ℃匀速升温至1100 ℃;炉温再经过2 h,从1 100 ℃匀速升温至1 270 ℃;

第二阶段:1 270 ℃保温1.5 h;当炉温升至1 270 ℃时,投第一次油柴,再间隔10 min投第二次油柴,再间隔12 min投第三次油柴,再间隔15 min投第四次油柴,再间隔18 min投第五次油柴;每次油柴的用量为0.1m3的窑炉空间投放48 g;

第三阶段:断电停炉,投油柴,再炉温每降25 ℃投一次油柴,共投7次;前三次每次油柴的用量为0.1m3的窑炉空间投放48 g;后四次每次油柴的用量为0.1m3的窑炉空间投放36 g;

图1 建盏作品 “鳞甲油滴”

第四阶段:炉温降温到700 ℃时,窑炉门打开20 cm~25 cm缝隙;

第五阶段:炉温降温到450 ℃时,窑炉门打开50 cm~60 cm缝隙,冷却,出炉。

4 结语

建盏制作的各个步骤,只有去实践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盏的烧制技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本工艺制作得到的鳞甲油滴建盏,油滴凸出,如鳞甲般成片状,分布自然协调饱满。油滴晶斑清晰润泽,具有金属质感。

猜你喜欢
炉温油滴坯体
圆形的油滴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基于信捷PLC 电热锅炉温控系统的设计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水中油滴的艺术照惊悚如眼
减小焦炉蓄热室阻力与炉温控制
关于高中教材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