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冈山大学教授林秀一

2021-06-30 05:25本江思帆
郭沫若学刊 2021年2期

[日]本江思帆 肖 玫

《郭沫若学刊》2021 年第1 期封三刊载了郭沫若题赠冈山大学教授林秀一的书法,勾起了关于郭沫若与林秀一交往的一段往事回忆。

1915 年初秋,郭沫若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医科学习,三年的冈山生活给他留下青春的记忆。1955 年12 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率领战后中国的第一个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重返阔别了四十年的冈山。“愿将丹顶鹤,作对立梅林”——当得知日本三大名园之一冈山后乐园的丹顶鹤在战乱中绝迹后,郭沫若接受了内山完造等冈山友人的提议,即席用钢笔写就一首五言诗,许诺赠鹤,并于半年后的1956 年7 月实现诺言,将一对美丽的中国丹顶鹤运送到冈山后乐园。

内山完造是冈山人,又是郭沫若的故交。这年秋天,应郭沫若邀请,通过内山完造的斡旋,日中友协冈山县支部组成以冈山大学教授、《孝经》权威林秀一为团长的日本冈山县学术文化考察团访问中国。

林秀一(1902-1980),1928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中国哲学文学科,1951 年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哲学的研究和教学,任冈山大学(前身为冈山六高)教授。著有《孝经述义复原研究》《〈孝经〉学论考集》《十八史略》《日本〈孝经〉刊行年表》《日本〈孝经〉年谱》,合著《新释汉文大系》(全120 卷)等。《孝经述义》这部典籍在中国失传已久,仅在日本古代经学世家遗留的资料中存有部分残卷,现藏京都大学图书馆。1933 年林秀一在名古屋一家古旧书店发现并买下《孝经通解》的元代版本。随后开始深入研究,广为辑录各种典籍中的《孝经》轶文,于1953 年出版《孝经述义复原研究》(《孝経述義復原に関する研究》)。全书分为:残卷影印、轶文辑录、校勘记、说明论述四部分。以此书基础,林秀一还原了《孝经述义》的本来面貌,成为关于《孝经述义》较早的研究成果,被经学研究界誉为必备之经典。

冈山县学术文化考察团一行14 人,除林秀一团长外,还有:

副团长 川崎祐宣(川崎医院院长)

岩本为雄(县佛教会会长)

村上荣(冈山大学教授)

秘书长 中西宽治(日中友协县支部事务局长)

团 员 米田茂男(冈山大学教授)

绪方末彦(县农业试验场长)

盐沼秀之助(长岛爱生园医师)

牧山坚一(津山中央医院院长)

山本修一(日中友协县支部副会长)

山本遗太郎(县诗人协会会长)

桂又三郎(陶艺评论家)

石井遵一郎(音乐评论家)

楢村良章(电影社团会长)

考察团受到中国科学院高规格的接待,在中国各地参观访问了五十二天。让林秀一团长尤感荣幸的是,11 月18 日,毛泽东主席由郭沫若陪同,在中南海勤政殿破格接见了考察团全体成员,合影时他就站在毛泽东和郭沫若的中间。考察团其他成员也回忆说,由于郭沫若的关系,毛主席在百忙中拨出好几个小时与考察团畅谈,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交谈中还亲切地给副团长川崎医院理事长点烟……

1956 年11 月18 日毛泽东、郭沫若在中南海勤政殿与冈山县学术文化考察团成员合影。前排左起:村上荣、岩本为雄、郭沫若、林秀一、毛泽东、川崎祐宣、中西宽治。后排:山本遗太郎(左2)、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谢鑫鹤(左4)、山本修一(右3)、中国科学院外联局局长王拓(右1)。

有必要追述1955 年底郭沫若结束对日本访问后的杭州之行。12 月28 日,郭沫若一行乘船抵达上海后,没有直接回北京,他和冯乃超、尹达、翦伯赞、葛廷燧、茅以升、熊复等部分团员于12 月30日前往杭州刘庄,应毛泽东约请,做了汇报并共进晚餐。毛泽东的这个安排,反映出他对中国科学考察团出访成果及日本战后社会政治文化情况十分关注。相隔不到一年,毛泽东就在郭沫若陪同下,接见了冈山考察团成员并亲切交谈,再次印证了毛泽东对中日民间科学文化交流的重视。冈山考察团的这次出访也成为冈山日中友好运动中的又一件大事。

林秀一教授在访问期间,还接受了郭沫若专门为其所题的墨迹条幅“春风吹放满园花”。这句话仿佛道出郭沫若对六高时代冈山后乐园的翩翩联想,以及他对中日科学文化合作广阔前景的展望。这件墨迹后由林秀一教授交给“日本汉诗文学联盟”藤原宪市理事珍藏下来。2005 年3 月7 日,藤原先生86 岁时,将条幅捐赠给冈山日中友好协会。

时任冈山日中友协会长的片冈和男(右)接受了藤原宪市(左)的捐赠。

冈山学术文化考察团返回日本后,以“默默彻底”为座右铭的林秀一教授成为日中友协筹备会冈山分会中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1959 年,日中友协筹备会冈山分会酝酿的“郭沫若先生诗碑建设准备委员会”于10 月1 日成立,表达他们对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祝福和纪念,也是对几天前病故于中国的内山完造先生的缅怀。郭沫若应冈山朋友们的请求,用毛笔重新书写了“后乐园仍在”这首五言诗。1961 年4 月,郭沫若的手迹被铸就成青铜诗碑,安放于后乐园的绿荫之中。林秀一先生翻译的日文诗句也一起铸铜,镶嵌在郭沫若诗碑的右下方。

郭沫若五言诗手迹与林秀一的译诗:

后乐园仍在,乌城不可寻。愿将丹顶鹤,作对立梅林。一九五五年冬,郭沫若

後楽園はあれど/烏城の姿は今はなし/かわりに丹頂鶴を放して/梅林に配してみたい

1971 年8 月,冈山市各界友好人士又发起组建了阵容强大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欢迎会”,热切期盼郭沫若再度访日,以利两国关系的发展。当年冈山文化学术考察团的主要成员同样积极参与其中。“欢迎会”会长由郭沫若在冈山六高、九州大学两所学校的同级生上代皓三担任;副会长即为林秀一;当年冈山考察团副团长川崎祐宣,同是冈山六高、九州大学医学部出身,与冈崎嘉平太、长野士郎等人一起出任了“欢迎会”顾问。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欢迎会”成员名单

(1973 年修订)

顾问:冈崎嘉平太、长野士郎、川崎祐宣等

会长:上代皓三 副会长:林秀一

1977 年郭沫若赠送的丹顶鹤故去。冈山后乐园将其中一只制成标本,作为中日友好的象征,展示在“鹤鸣馆”。第二年郭沫若病逝,“郭沫若先生欢迎会”的愿望未能实现,该会随即更名为“缅怀郭沫若先生之会”(“郭沫若先生偲ぶ会”),继续致力于推动中日两国的友好合作与和平发展。

冈山民众与郭沫若的友情绵延不断。冈山日中友协收藏的郭沫若为林秀一题写的条幅,与后乐园“鹤鸣馆”内的丹顶鹤标本、馆前树立的郭沫若诗碑、林秀一的译诗一样,成为中日友好的珍贵史料,桩桩件件无不饱含着冈山民众对郭沫若的尊敬与爱戴。

1980 年,林秀一教授不幸突发心梗,倒在了他一生钟爱的讲台上。他的纪念碑位于冈山市中区东山的东照宫。碑额上镌刻着“从三位勋二等文学博士 林秀一先生颂德碑”,纪念碑旁有他的座右铭:

默默彻底

世上有很多无人想做,

但必须有人去做的事。

我愿成为即使无人指示,

也会默默埋头于始终的人。

林秀一

特别鸣谢本文图片资料提供者:

冈山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松井三平、东京工业大学本江一纮、(日本)郭沫若文化研究会思泓、林秀一先生显彰会、内山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