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路径探析
——以绍兴地区为例

2021-07-01 02:22丁洁琼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绍兴牢记

丁洁琼

(绍兴文理学院 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当前,全党上下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怎样才能在主题教育中体会到“初心”与“使命”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提供了一条思路,运用红色资源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绍高校应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绍兴的资源优势,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大学生中开展具有“绍兴味”的主题教育?

一、绍兴红色资源概况

绍兴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走出了秋瑾、徐锡麟、陶成章、鲁迅、蔡元培等无数为梦想、为真理、为正义勇于进取、敢于牺牲的革命志士,孕育了一大批为寻找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之路勇立潮头的共产主义战士。有数据显示,在中共建党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21位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中,有12位是绍兴人[1],包括汪寿华(1901年—1927年,诸暨人)、宣中华(1898年—1927年,诸暨人)、何赤华(1898年—1927年,诸暨人)、王一飞(1898年—1928年,上虞人)、张秋人(1898年—1928年,诸暨人)、叶天底(1898年—1928年,上虞人)、梁柏台(1899年—1935年,新昌人)、宣侠父(1899年—1938年,诸暨人)、俞秀松(1899年—1939年,诸暨人)等。他们作为中国先进分子的杰出代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工农运动、开展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此外,绍兴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忧国忧民”“经世致用”“发愤图强”的地域精神培育了一大批为国家建设、改革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如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的好总理周恩来、情系青山绿水的“当代大禹”梁焕木、做村民“老黄牛”的“乡村好支书”杭兰英、“最美退役军人”李安等,凝练出了用“八把山锄创大业”的“上旺精神”、蕴含丰富“共建共治共享”元素的“枫桥经验”等。这些红色人物和红色精神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构成了红色地图中鲜亮的绍兴元素。

绍兴红色资源“家底厚实”,分布广泛且内容丰富,包括多处革命遗址遗迹、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纪念馆等,这为在绍高校大学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思想素材和深刻的理论养分,详见表1。

表1 绍兴红色基地一览表

二、绍兴红色资源与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党员教育,增强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觉悟,强化使命担当。在绍高校应深入挖掘、充分运用地方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导向和道德教化功能,砥砺广大学生党员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途径:

(一)打造红色主题教育的主讲堂

课堂教学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应坚持同加强思政课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各高校均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红色资源是最珍贵、最鲜活的教材,思政课教师应依托地域红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增加本土的红色素材,采用启发式教学、访谈式教学、体察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方式,加大翻转课堂的开展力度,增强教育内容的思想性、趣味性、实效性以及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以理论滋养初心、以理论引领使命[2]。同时鼓励思政课教师带着学生去当地的红色景点上课,把现场转化为课堂、把史料转化为教材,引导学生学思践悟,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

除了在必修的思政类课程中融入红色元素,各高校还可根据地方红色文化的特质,开设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书法篆刻作品赏析等选修课,也可在新生始业教育、老生党课、团课中安排红色“初心”教育和红色创新创业教育,以进一步增进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了解,强化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文化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二)拓展红色主题教育的实践渠道

在绍高校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主动“走出去”开展校企合作,与绍兴市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合建立“校企党建共建实践基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发挥出重要的红色基地和平台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访老红军、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聆听红色故事,感悟初心使命;参加社会调查、红色采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项目。实践活动结束后,各成员在学校开展巡回分享会,以同龄人听得懂、听得进的讲述方式,分享自己的“亲历性”体验和感悟。这种“朋辈式教育”更能引起当下学生群体的共鸣,能进一步提升红色教育的效果。

各高校可按照主题、主角等类别将本地的红色资源有机整合,为大学生提供红色历史文化教育“套餐”。例如,设计“学绍兴史——重走绍兴革命之路”主题线路,一条是从大通学堂至风雨亭、秋瑾纪念碑,重温近代革命先驱抗争史;另一条是从仓颉祠(原址)至越王殿、革命烈士陵园,重温中国共产党绍兴地方党组织领导绍兴人民斗争史[3]。设计“行走乡村——乡村振兴的绍兴样本”主题线路,深入“枫桥经验”诞生地——诸暨市枫桥镇、《民情日记》发源地——嵊州市雅璜乡以及上旺村、棠棣村等绍兴示范乡镇、特色乡村,近距离学习党员干部在创新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中“听民声、纳民意、解民忧”的治理理念,感悟“不忘初心为民谋福祉,牢记使命助力美丽乡村”的精神。

(三)丰富红色主题教育的有效载体

大学生是高校党建的参与主体和高校新媒体的受众主体,思想活跃,易于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直接关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效。在绍高校开展主题教育既要结合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又要结合地方资源实际,避免形式化趋同,尤其要合理巧妙地利用新媒体手段,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主动占领网络宣传思想主阵地,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例如,以绍兴地区珍贵的历史故事、优良传统作为原始材料,围绕“初心”“使命”的主题,找准大学生情感的“触发点”、思想的“共鸣点”,秉持与时俱进的理念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使之转化为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新媒体内容产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电影、微视频、动漫、快闪等方式呈现出来[4]。

强化“硬”载体,组织“软”载体,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在校园景观、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等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学术活动、学生课外活动中有计划地融入红色文化,如建设“红人”长廊、党员之家红色文化墙、设置红色书架、开设红色文化大讲堂、举办红色故事会等,全方位、多渠道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品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不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在绍高校也可结合校情,选取合适的绍兴籍红色名士,建设红色雕塑林、红色名士园、红色名人柱等,也可用红色革命人物、革命事迹命名校园主要建筑、道路等,并在显要位置设置红色标识牌,叙述红色命名的来源,用一段热血往事、一曲英雄赞歌激励广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四)集聚红色主题教育的骨干力量

运用地域红色资源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关键要素在于人。高校各行政、教学部门应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作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绍兴高校思政联盟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宣传部门应建立红色文化推广机制,深入挖掘绍兴厚重文化底蕴中的红色基因、爱国元素,积极传播红色精神,传递红色正能量。党建部门应坚持以高站位谋划、高标准组织、高要求实施,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推进主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高大上”与“接地气”相结合。与此同时,培育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学科研队伍,突出思政课程“专”的本质,其他专业教师则树立“思政元素进课堂”的课程观,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介入专业课的讲授中,突出“融”,充分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除了集聚校内力量,在绍高校还应开放式办学,借助社会力量,通过“请”,邀请本地的“三老”人员(老革命、老党员、老先进)、时代楷模、劳动模范、见义勇为英雄、基层先进典型等先锋模范人物走进校园,采用座谈会、讲座、专题报告会、党课等多种形式,现身讲述革命故事和先进事迹,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典型引路,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守初心、担使命。也可进一步整合绍兴地区的红后代、红色文化专家、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党史研究专家、党校专业教师等校外力量,组建动态“红色师资库”,为大学生讲好绍兴本地的“先烈、先辈、先进”红色故事,提高主题教育质量。

三、关于利用地域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思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常态化的、持续性的,如何利用地域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

首先,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红色资源对主题教育的开展起着助推作用。没有资源的教育呈现出抽象化特征,而有资源的教育具有看得见、摸得着、可联系、可联想的优势,比没有实物资源的教育更直观、更立体、更形象,更具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比如,参观周恩来故居,学生近距离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能更好地感悟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初心及其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他奋斗的一生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生动缩影,他的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最生动、最深刻的教材。此外,特色就是优势,唯有立足本土,多措并举,挖掘特色,打造本地“红色资源”品牌,才能深化内涵,扩大影响,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心走实。

其次,利用地域红色资源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注重挖掘有形的实物载体所传递的无形的思想内涵,并对其所体现出的精神进行提炼和升华。因为红色资源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会发生具有特定历史印记的变化。因此,利用地域红色资源时,我们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客观全面地领会其中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情操,并将其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相结合,乃至与本区域当前的实际相结合,融合时代元素,这样才能使红色资源在主题教育中发挥更好的效果[5]。比如,参观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寻找初心源头,将昨天与今天联系起来、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学深悟透新时代的初心使命。

最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德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力量源泉。因此,利用地域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必须统筹规划,形成规划引领,使之很好地与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全方位系统性的教育,更好地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猜你喜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绍兴牢记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知识要牢记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讲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故事
切实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中华家文化数字博物馆项目启动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恳谈会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