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针断续波交替针刺“腹四穴、骶四穴”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2021-07-01 08:52赵小康郭燕军刘安国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尿垫尿量电针

赵小康,郭燕军,刘安国

(1.甘肃省张掖市中医医院,甘肃 张掖734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730000)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腹压突然增加,膀胱内压超过最大尿道闭合压,引起尿液不自主经尿道外口漏出的一种病证。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old 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OFSUI)是老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在生理、心理、社交活动方面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1]。本研究观察运用芒针断续波交替针刺“腹四穴、骶四穴”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5月甘肃省张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OFSUI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1例)。研究过程中脱落3例,观察组1例,因患者随子女搬迁至外地居住不能继续治疗而退出;对照组2例,因对治疗不满意而退出。对照组年龄56~83岁,平均(68.80±5.81)岁;病程12~48个月,平均(33.40±5.80)个月;尿失禁分度漏尿量(1.90±0.29)g。观察组年龄55~88岁,平均(68.97±4.46)岁;病程8~42个月,平均(25.73±3.16)个月;尿失禁分度漏尿量(1.90±0.29)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分度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相关诊断标准[2],将OFSUI分为Ⅰ~Ⅳ度。Ⅰ度: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或体位改变等原因导致腹压突然增加时,偶而出现尿失禁,1h尿垫试验漏尿量<1g,5mL≤经腹部B超测定残余尿量<15mL;Ⅱ度:每次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或体位改变时均出现尿失禁,1g≤1h尿垫试验漏尿量<10g,15mL≤残余尿量<30mL;Ⅲ度:直立体位、活动时即有尿失禁,10g≤1h尿垫试验漏尿量<50g,30mL≤残余尿量<50mL;Ⅳ度:静卧状态也可出现尿失禁,1h尿垫试验漏尿量≥50g,残余尿量≥50mL。

1.3 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泌尿外科诊疗指南》中诊断标准: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或体位改变等原因引起漏尿;压力诱发试验阳性(即当腹压增加时,有漏尿发生);加压动作停止时漏尿随即终止;1h尿垫试验阳性(增重>1g);腹部B超测定残余尿量≥5mL[3]。

1.4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60~80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其他类型尿失禁者;曾行尿失禁手术或有其他盆底疾病手术史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病损者;凝血功能障碍或精神疾患者;存在金属过敏、晕针等针刺禁忌者;不能配合治疗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不能使用电针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刺方法。取穴:气海、关元、中极、曲骨、三阴交(双侧)、足三里(双侧)、膀胱俞(双侧)、次髎(双侧)、会阳(双侧)。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腧穴,用0.5%碘伏常规消毒,取0.25mm×50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毫针,于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进针25~40mm,足三里直刺25~40mm,三阴交向上斜刺25~40mm,得气后中极与曲骨、三阴交与足三里各接1组电针,使用G6805-Ⅱ型电针仪,选断续波,频率1.6~1.8Hz,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40min。起针后,嘱患者俯卧位,用0.25mm×50mm华佗牌毫针,膀胱俞斜刺25~40mm,次髎直刺25~40mm,会阳用华佗牌0.25mm×75mm毫针直刺50~65mm,得气后选同侧会阳与膀胱俞各接1组电针,使用G6805-Ⅱ型电针仪,选断续波,频率1.6~1.8Hz,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40min。每次由同1名医师操作,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2.2 观察组 采用芒针断续波交替针刺“腹四穴、骶四穴”。①腹四穴:曲骨、中极、子宫(双侧)。患者排尿后取仰卧位,用一次性医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0.5%碘伏消毒,取曲骨、中极,用0.35mm×125mm华佗牌芒针,快速刺入穴位皮下,调整针尖方向,与皮肤成15~30°角后斜刺,针入75~100mm,使针感向会阴部或尿道放射。双侧子宫刺入皮下后,向耻骨联合方向与皮肤15~30°角刺入,使针感向会阴部或尿道放射,双侧子宫、曲骨与中极均接G6805-Ⅱ型电针仪,断续波,频率1.8~2.0Hz,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40min,以下腹部肌肉有节律收缩为佳。②骶四穴。患者排尿后取俯卧位,使用一次性医用无菌棉签蘸0.5%碘伏消毒,选用0.35mm×125mm华佗牌芒针,于后正中线左右旁开1cm,约平第4骶后孔处各直刺75~100mm,直至产生向尿道或肛门电击样针感;双侧尾骨尖旁开0.5寸,向外侧斜刺65~90mm,使针感达尿道或会阴部。得气后同侧两穴分别接G6805-Ⅱ电针仪,选断续波,频率1.6~1.8Hz,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40min,以盆底部肌肉有节律收缩为佳[4]。“腹四穴、骶四穴”交替使用(治疗当日针刺腹四穴,次日针刺骶四穴,如此交替),每次由同1名医师操作,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尿失禁评分。根据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评分。②1h尿垫试验漏尿量。嘱患者排空余尿,在会阴部放置已称重的干燥尿垫,嘱患者饮500mL白开水,1h后称重,记录漏尿量。如果试验过程中尿垫湿透饱和,可更换另一新的尿垫;嘱患者试验期间不要排尿。③临床疗效。

3.2 疗效评定标准 以ICIQ-SF评分改善率及1h尿垫试验漏尿改善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5]。治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ICIQ-SF评分改善率及1h尿垫试验漏尿改善率为100%;显效: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75%≤ICIQ-SF评分改善率及1h尿垫试验漏尿改善率<100%;有效:尿失禁症状改善,50%≤ICIQ-SF评分改善率及1h尿垫试验漏尿改善率<75%;无效:尿失禁症状无改善或加重,ICIQ-SF评分改善率、1h尿垫试验漏尿改善率<50%。ICIQ-SF评分改善率=(治疗前ICIQ-SF评分-治疗后ICIQ-SF评分)/治疗前ICIQ-SF评分×100%。1h尿垫试验漏尿改善率=(治疗前1h尿垫试验漏尿量-治疗后1h尿垫试验漏尿量)/治疗前1h尿垫试验漏尿量×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ICIQ-SF评分、1h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CIQ-SF评分、1h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CIQ-SF评分、1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前后ICIQ-SF评分、1h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s)

表1 两组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前后ICIQ-SF评分、1h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s)

注:1.ICIQ-SF,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CIQ-SF评分(分)1h尿垫试验漏尿量(g)观察组 30 治疗前 12.93±3.34 14.14±2.96治疗后 6.23±1.79△▲ 4.38±1.25△▲对照组 30 治疗前 12.73±3.73 13.53±2.83治疗后 8.60±2.05△ 8.00±1.75△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OFSUI发病机制与年龄增长后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或尿道内括约肌组织、神经损伤有关,多由盆底肌结缔组织损伤和松弛,不能对抗腹压引起[6]。目前,OFSUI的治疗方式有行为方式治疗、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子宫托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注射治疗等[7]。OFSUI患者接受侵入性治疗依从性差,且目前该病无特效治疗药物。

针灸治疗OFSUI,总体以补肾气、固元气为主。《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失于固摄,导致膀胱津液气化失司,取穴多选用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但普通针刺方法深度不够,针感刺激很难直达病所。

本研究运用芒针断续波交替针刺“腹四穴、骶四穴”治疗OFSUI,并与常规针刺法进行疗效比较。子宫、曲骨、中极穴的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深层有髂腹下神经分支,该神经支配腹部肌群。骶四穴接近阴部神经主干,会阴神经为其分支,主要支配尿道外括约肌、提肛肌和浅表会阴肌活动。芒针深刺可抵达髂腹下神经及阴部神经,直接刺激神经及其支配肌群,在此基础上通过电针断续波刺激可直接兴奋神经,诱发盆底肌、腹壁肌节律性收缩,达到肌肉训练的目的[8],增强盆、腹及尿道周围肌肉力量,纠正肌松弛状态,改善膀胱逼尿肌的功能,通过调节尿道关闭压改善控尿能力[9]。同时电针还可兴奋神经传入纤维,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在中枢水平抑制排尿反射[10]。交替针刺能够避免穴位疲劳、神经敏感性降低而影响疗效,且每次由同1名医师操作,避免因手法操作不同影响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ICIQ-SF评分、1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芒针断续波交替针刺“腹四穴、骶四穴”治疗OFSUI,可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本研究观察样本量小,未采用双盲研究,缺乏远期疗效观察及不同疗程之间的疗效差异比较,同时由于条件限制,未采用如尿流动力学检查等实验室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今后将完善临床科研设计,进一步观察该疗法的疗效。

猜你喜欢
尿垫尿量电针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护理评估的研究进展
尿垫、湿巾、生理裤……谁在挖掘萌宠精致生活这座富矿?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一份报告带来的转机
自制婴儿尿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