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砖瓦材料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

2021-07-01 01:38王亚萍
收藏与投资 2021年3期

摘要:现如今,全球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全球一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的出现,使我国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些理念对当代城市建筑和乡村建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的建筑风格影响了国内的设计风格,出现了“建筑一体化”的局面,并且这些建筑没有特点,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较强的识别性。砖瓦材料在中国建筑材料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砖瓦的施工工艺贯穿整个建筑史。

关键词:传统砖瓦材料;砖瓦工艺;当代建筑;瓦爿墙

一、传统砖瓦的概念及分类

(一)传统砖瓦的概念

砖瓦材料在中国建筑的市场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秦砖汉瓦”的说法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渊源。这也说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有多长,砖瓦的发展和使用过程的时间也与之相匹配,同时人类文明也记录了砖瓦的发展历程,发展过程中蕴含了几千年的建筑文化。砖有很多用途,不胜枚举,并且每次用的时候量很大。砖是一种很特殊的材料,其体积跟其他材料对比相对较小,人们很容易就可以将它们搬起来并且运输到不同的地方去,使用砖的地方相当多。它们虽然看着十分普通和简单,但是也有规定的大小,而且作用非常大。

1.砖的材料属性

砖瓦材料在建筑中属于古老又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因为砖材料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要比其他的材料使用时间更长,但是它的美感依然保存得很好,非常具有自身的特点,并没有被大众审美掩埋,而且,砖持久耐用,能够经受历史的磨炼,这一点使其更加具有文化历史价值。

2.砖的颜色

砖颜色的形成主要是跟原料的组成、煅烧温度的高低以及氧化的还原程度有关。黏土砖由于是由黏土这种天然材料做成的,并且含有很多成分,成分还有很多变化。黏土中存在很多矿物元素,里面的一些金属元素以及其他的成分杂质与砖头形成的颜色以及坚硬程度有关。由此,用黏土烧制出来的砖具有各种特性和样式。每一块都有自己的特点。

3.砖的特性

砖本身具有性价比高的特性,比如,在耐火和耐久使用方面有很强的性能,使用时间也比其他材料长,对酸碱也具有很好的耐受性,不氧化;不仅可以保温隔热,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有助于节约能源。

(二)砖瓦的分类

砖瓦材料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使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由一开始的就地取泥土使用到现在将泥土制成胚体,然后放进炉子里煅烧,这个过程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砖瓦材料有多方面的不同是因为每个地方的泥土质量以及生产工艺不同。不同的砖瓦材料也会有不同的用途,根据这些用途,大致可将砖分为城砖、停泥砖、沙滚砖、开条砖、方砖和杂砖等六类。

国内建筑砖料在不同地方、不同方向以及不同施工方法中的名称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地方,可以将砖料分为不同的名称,分别是墙身砖、地面砖、檐料子、脊料和杂料子。

在传统建筑中,墙体砖料的堆砌是十分讲究的,这样就对砖料使用的要求更高,在堆砌之前就要考虑好砖料使用的规格以及摆放的角度。

二、传统砖瓦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中,砖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因为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良好的艺术特性。直到现在,砖作为建筑材料在世界上还是被广泛使用的。使用砖瓦材料堆砌的建筑具有淳朴的民风,是典型的新乡土主义风格。

(一)传统砖瓦材料在当代建筑墙体中的应用

砖瓦材料在江南水乡古镇中是典型的建筑材料,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砖瓦材料作为墙面建筑材料是非常常见的。砖瓦材料的运用离不开一项独特的技术,就是砖瓦作工艺,这种技术不仅可以缩短建筑的屋檐,还可以使墙体更加坚固、抗腐蚀,延长墙体的使用寿命,自由增减墙体的厚度,从而能够节约材料,也能减少工人的工作量。以宁波博物馆的外墙面为例说明传统砖瓦材料在当代建筑墙体中的应用。

(二)传统砖瓦材料在宁波博物馆建筑墙体中的应用

宁波博物馆的外墙使用的材料是传统的砖瓦材料,博物馆是由王澍设计的。王澍收集了不同时期的旧砖瓦,这些砖瓦有很多种类和尺寸,大概有八十几种,大致可以分为青砖、青瓦、龙骨砖、缸片等,加起来总共有六百多万块。收集的这些砖瓦年代十分久远,大多数都是清朝时期的,年代更加久远的要数汉晋时期的砖瓦了,这些砖瓦成就了宁波博物馆。同时,博物馆也记载了它们,它们是建造博物馆的主要材料。建造博物馆采用的方法是民间常见的砌筑法—“瓦爿墙”,将回收回来的砖石材料进行层层的堆砌,变成博物馆的墙体。这样做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将宁波当地特有的砖石材料保留下来,具有当地独有的特色,辨识度非常高。将这些回收来的青砖瓦片层层堆砌起来,错落有致,仿佛是一幅幅装饰图案,好像有一定的规律,但是细看又好像存在很多差异,富有变化,也十分有趣。由于王澍收集的砖瓦尺寸、规格有很多种,这就增加了堆砌的难度,瓦爿墙的砌筑主要分为砌砖区、砌瓦区、砌砖瓦区以及瓦片缸片的砌筑区。砌砖区主要砌筑在墙体的下部分,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砖,瓦片为辅,瓦片主要是用来填平一些砖堆砌不平的地方;砌瓦区中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瓦片,砖为辅;砖瓦混合区材料各一半,主要砌筑在墙面的中部。砖瓦互相层层堆砌,使用的泥浆还不能流出,从外面观看整个墙面时,每个区域都很自然,不突兀,很协调。

传统材料在宁波博物馆外墙面中的应用,不仅使博物馆呈现特有的景象,还让人们对这种形式产生了好奇,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宁波博物馆外墙的设计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其中瓦爿墙的面积是1.2万平方米左右,大约占了整个博物馆建筑外面积的二分之一。外立面墙面远看像是垂直于地面,却又有一点点倾斜。其中垂直的地方运用的是瓦爿墙,倾斜的地方采用的是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全长有144米,最高的地方甚至达到 24米,每平方米需要用到100块左右旧砖瓦。这么算下来,也就等于整个宁波博物馆用到的旧磚瓦数量达到百万块以上。这些旧砖瓦都收集于宁波周边地区的废墟工地,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留存下来的,主要有青砖、龙骨砖、瓦,甚至还有打碎的缸片。这与博物馆本身“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砖块层层堆叠,整齐中又透露出一股韵律,灵活又多变。

宁波博物馆瓦爿墙的色彩主要是来源于红砖的沉稳和青砖的朴素,因为这些砖瓦都是从民间和废旧的工地搜集得来的,所以这些砖瓦又多了几分经过岁月洗礼的斑驳痕迹。

瓦爿墙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且能够记录中国传统材料的内涵,使宁波博物馆暗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体墙面有着丰富的肌理、独具一格的美感,使墙面形成了一幅富有艺术魅力的背景墙。

三、传统砖瓦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一)识别度高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因为每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所以会产生很多差异,比如宗教信仰不同、气候温度不同、各地的文化更是不同。由于有如此多不同之处,建筑的风格差异非常大。比如四川和云南吊脚楼的瓦作与黄土高原屋顶的砖都体现了强烈的地域风格。不同的富有特点的建筑就会传达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及当地的传统风俗。宁波博物馆使用的传统砖瓦材料来自宁波本地,也造就了一番独有的建筑风格,使宁波博物馆的辨识度在众多建筑中显得非常突出。

(二)深厚的文化底蘊

传统的砖瓦材料与其他材料不同,这种材料更加给人一种淳朴严实的感觉,人们也感觉这种材料非常接地气。与此同时,传统的砖瓦材料也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通过视觉感受将建筑的特别之处传达给人们。不仅具备观赏性,而且还传承了历史文化。

(三)就地取材,节省资源

许多传统的建筑大部分是以砖瓦为材料来堆砌的,因为砖瓦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堆砌过程简单的特点。砖瓦材料还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利用砖瓦材料堆砌一座建筑。如果时间长了,或者哪里有缺失了,可以拆掉重新建造,拆掉的砖瓦材料还可以重复利用,缺失的地方也可以用砖瓦材料进行修补,取材十分方便。经过时间的推移、岁月的积累沉淀,砖瓦的表面必然会发生变化,但是这些变化都是对历史的记载,正是由于这些历史的沉淀,旧的砖瓦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更加具有时代性。并且这些材料还能被重复利用,既可以实现对历史的传承,又可以节约建筑材料,在经济方面也能节省很多。

四、结论

在建筑上,传统的砖瓦材料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承载了历史的记忆,而且非常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代表着一辈人的记忆,代表着传承的意义,还是一种文化的符号。这些传统的砖瓦材料本身不能体现出它的内涵,但是运用到建筑中,就会以里外一种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深入其中,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会带给人融合的真实的体验,并且运用这些材料可以使建筑更加具有地域性,展示当地人的一种文化魅力与传承。

作者简介

王亚萍,1995年生,女,汉族,江苏盐城人,苏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戴志忠,黄颖,陈宏达.砖石与建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高阳.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3]黄昌勇.砖瓦的碎影[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4]董明海,李南.中国古建筑的砖[J].建筑创作,2003(2):77.

[5]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6]沈毅秀,兰文江.砖的历史文化点滴[J].砖瓦,2004(2):47-48.

[7]施楚贤.砌体结构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设计出版社,2003.

[8]王澍,陆文宇.瓦山—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接待中心[J].建筑学报,2014(1):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