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1-07-01 05:23王雪松
科技风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摘要: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已成为共识。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探行“校企双元、课岗融通、项目载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阐述该模式改革内涵,并在校企双元,产教融合背景下,重构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课程,开展1+X证书试点,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通过改革与实践,有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陆续出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在产教融合专业建设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迭代加快,对高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如何精准对接行业和社会需求,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深度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改革,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着力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共同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应用娴熟、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人才将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共建“校企双元”协同合作育人平台,创新专业建设机制

互利互赢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立的基础,校企合作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建设机制,才能做到持续和深度融合,学校建设佛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园区校企协同育人联盟,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多元协同育人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创新合作育人机制,实现一对一的深度合作,达到校企双元育人,合作发展共赢的局面:一是发挥学院层面“一会两联盟”和专业层面的“一园三会十企”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协调、指导校企之间专业共建、教师培训及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员工培训等工作,形成“政、园、校、行、企”五方联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产业、教育、市场、人才等资源的有机融合;二是找准产学合作的结合点,与南京云创、广东泰迪等校企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等为抓手,围绕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深入开展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重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推进教学改革,建立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促进学生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四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加快破解制约产教融合的政策瓶颈,充分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着力构建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协调、指导、组织和实施本专业建设中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调研、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运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探行“校企双元、课岗融通、项目载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校企双元”是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基础,学校、企业利益相关方,他们是高职办学的“双主体”。根据大数据技术专业应用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实现专业与岗位的有效对接。“项目载体”是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实施的手段,“课岗融通”是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目标,根据大数据职业能力标准,设计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立足IT行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国内国际知名认证合作,引入Oracle、华为认证等企业普遍认可的、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IT认证证书,使课程学习内容与IT认证模块考试内容对应,以证促学、以证促改、以证促考,同步推进专业课程要求IT认证,将IT认证标准、教育部“1+X”证书大数据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实现“岗位、课程、证书”的融通。与试点评价机构合作,共同参与教材、题库、标准的制定与编写工作,建立动态化教材和资源库,探索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改革,组织开发信息化资源、典型案例和教学项目,建立学生对教材使用的评价制度,每学期开展教材满意度网上问卷调查。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对企业的调研分析,进一步分析职业岗位能力,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细化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以真实产品或项目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立足真实职业环境,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按照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制定课程标准,形成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施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按照“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不同阶段,构建任务驱动下的项目课程模块,以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通过仿真实训、项目实战与顶岗实习,强化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项目开发为任务,使学生在基础实训室、仿真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搭建起来的逐步递进的阶梯化平台上,通过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逐步完成大数据各相关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真切深入企业中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适应企业产业对人才的要求,职业院校才可以在人才培养中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策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2]。

三、重构课程体系,融入课程思政职教理念

(一)开展1+X证书试点,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紧扣职业技能等级标準、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模块化课程,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全面深化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培养等,通过1+X试点建设,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依托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探索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依据岗位标准、结合岗位职责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将《Java编程基础》、《Java高级编程》、《SSM框架开发技术》、《MySQL数据库应用》、《软件测试》等1+X证书相关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实现教材内容与学生专业工作内容间有效衔接,以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多元化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加大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有效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教育质量,更好满足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

(二)重构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层次型项目化教学方式的课程体系

以基础知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三个板块构建体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确定大数据平台部署、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各环节的典型岗位工作过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拓展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及产教融合生产实践课程。按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设置专业实践教学模块,构建专业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递进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专业岗位能力培养。校企协同开发实训、实习教学标准,构建包含专业建设资源模块、专业教学资源模块、专业技能训练资源模块以及专业社会服务资源模块,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国内同类专业的广泛共享,形成产教融合创新开放型实训教学体系,以适应不同需求、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需要。

(三)将课程思想元素融入到课程教育教学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使课程思政教育贯穿课程教育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格局[5]。根据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性质与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工业大数据”拓展的重点,通过挖掘蕴含在课程当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结合课程本身,将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浸入价值引领导向,通过合适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本专业课程中重点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技能人才。

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备课实施、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将思想元素融入到课程教育中,达到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现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各项任务,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求大数据开发者除了掌握相应的技术知识以外,还应掌握世界级相关IT行業的法律标准和商业准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讲授《人工智能应用》课程时,讲解“天河”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原型系统,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科技创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加民族自豪感“爱国”;在讲解《Hadoop大数据处理》课程时,跟同学们分享Hadoop生态系统的发展史,Hadoop是一个开源、可运行于大规模集群上的分布式计算平台,Hadoop是一个能够让用户轻松架构和使用的分布式计算平台,用户能轻松地在Hadoop上开发和运行处理海量数据的应用程序。在开源分布式并行计算框架MapReduce的启发下,该平台却是由当时失业状态下的Doug Cutting不断开发和完善,最终形成目前这种功能完善的Hadoop生态系统,以此告诉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勇于面对顺境和逆境,即便身处逆境也要不言放弃,也要持之以恒、拼搏进取,要有共享精神,实现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中。

四、校企共建金点“互联网+”众创空间

根据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扩建或新建一批具有真实职业环境的校内实训室,与广州粤嵌、佛山倚天、深圳六边形等企业合作“众创空间”,为校、企、生直接融入IT产业搭建平台。

(一)校企共建共享“众创空间”建设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双创”浪潮席卷全国,高校+企业共同助力双创成果转化已成为常态化,校企合作共建“众创空间”,将企业文化和先进的技术融入大数据专业教育管理、教学实践和学生创新创业之中,形成校企互相渗透、融合的新机制,实现校企利益和资源共享,吸引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专业热心于创新创业学生加入空间。企业工程师和专业教师以众创空间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他们大数据应用、开发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推动大数据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依托“众创空间”平台,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指导学生团队开发的2个作品分别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省赛银奖和铜奖,2个作品连续两届荣获粤港澳大湾IT应用开发大赛总决赛二等奖,成为广东省唯一获奖的高职院校。

(二)创新实训实习和素质拓展,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专业核心课程推行校企双导师教学制度,专业课程专周实训同样采用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双导师”指导。校企双导师编制实训任务指导书,并下达、分配任务,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完成实训任务和总结报告,校企双导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及各阶段的评审结果,综合评价实训给出成绩。学生通过课程专周实训,熟悉实训规定和技术规范,真实体验和完成IT项目设计、实施过程,感受到一种来自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的工作压力和紧迫感,激发其求知欲和上进心,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养成良好工作作风,提高项目实施能力,增强其职业基本素养。同时,面向专业学生开展实训室开放,发挥专业实训室的硬件资源优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组织创新团队,进行创新研究活动,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实践条件。学生可预约多个项目,但只有完成整个项目并按指导老师要求提交作业、实验报告,成绩合格才能申报学分。通过创新实训室开放工作,推进专业科技创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硕,胡小勇.面向教育信息化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8(12).

[2]姜大源.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

[3]王雪松,李逵.高职网络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计算机时代,2013(8).

[4]万兵,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8).

[5]赵旭鸽,王听忠.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J].信息与电脑,2020(24).

[6]邹倩,罗福祎等,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1).

窗体底端

基金项目:广东省信息技术教指委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8年度项目“高职大数据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模式改革研究”(XXJZW2018012)、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2021年度教育教学科研课题(GXHZW202017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雪松(1974—  ),男,湖南祁阳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等。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