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研究

2021-07-02 12:15刘芳
科学与财富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改革

刘芳

摘 要:高职专业院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课堂教育,发挥高职学前教育的价值,做好德育人才建设的基本任务。本文以学前课程为例,从课程规划、课程理念、师资能力、课程资源四个方面来思考学前课程思想政治改革面临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想主义与政治;改革

引言

所谓课程思政,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全过程的教育研究,深入挖掘思政各类课程的教育资源。大学开设的所有学科和课程都是从思想主义政治教育建设的,打造全过程、全课程协同效应的教育格局,始终“立德育人”,使高校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向而行,履行综合性的教育理念。高校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际上是以育人作为根本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教育的理念。然而,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科学理念并未得到充分落实,课程思政在实践层面仍面临重大挑战。

1学前课程思想政治改革现状分析

1.1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成效有待检验

在课程思想政治理念的指导下,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率先实施思想政治改革。各课程团队在以往人才培养规划的基础上,探索各学科课程的思想主义政治元素,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育人。但在实践过程中,每门课程的学科体系和内容不尽相同,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出现了理论与实际不相符的局面。从专业发展的角度,不能根据岗位能力和课程特点对课程的思想化和政治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高职学前课程思政建设尚处于教师个人探索阶段,高职院校尚未建立保障机制,相关考核激励措施尚未出台,思政课程尚未完善,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深入课堂。

1.2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强,对课程思想政治观念认识不充分

作为大学教师,其责任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教学生如何做人。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中,忽视课程的教育功能、重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重技能、轻道德的现象比较严重。专业课教师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教育中操作性技能的提升,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在课程教育上有很大的偏差。

思政元素和政治观念被提倡后,大部分教师对此知之甚少,没有完全理解。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大致有两种类型: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学前课程为例,专业教师将意识形态与对政治教育要素相结合。二是专业教师对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育目标认识不准确,对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质量)目标的思考较少,也难以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教育。可以肯定的是,有些教师甚至可能把专业课变成思政课,无法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育内容,无法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想化和政治化理念,更新教育理念,重构专业课程。

1.3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不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表面

从课程理论看,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学情的能力,二是课程的能力,三是组织实施课程教育的能力,四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专业课程中,各大学都有统一的专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并在大学层面积极推进课程的思想政治改革,但同一课程的师资力量,即使是设定的,但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专业课的思想政治目标方面,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受自身专业素质、现有教材和现有教学经验的限制,缺乏开阔的视野,缺乏主动与思政课教师讨论本课的思政问题。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处于将思想政治元素强行移植到课程中,与学科知识体系没有有机的結合。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评价模式也尚未因课程思想政治改革的进展而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强,在目标设计、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1.4专业课思想化和政治化资源匮乏,亟待开发系统化资源

如果在专业课中开展思想政治课,需要特定的教育资源来支持。然而,为适应学生就业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侧重于实践后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学前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渗透,不能足够理解文本和案例,重点是在实际生活中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有效地增加了课程思想政治化建设的难度,影响了课程思想化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同时,为使课程思政发挥实效,亟需建立一批思政课程示范课程资源,为专业课思政课程实施提供参考。目前,在学前教育建设中,学前教育思想政治资源较少,教师没有创新教育理念、集思广益、开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想课程,没有开发政治案例,没有丰富的教育平台和丰富的视听资源为思政课程保驾护航,无法让课程思政在信息化背景下发挥其价值。因此,高职院校要更新现有的教育资源,满足课程思想化和政治化改革的要求。

2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2.1关注学生整体成长

育人是高职院校的基础工作,如何做到高效办学,坚持办学宗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了专业课思想主义和政治元素的充分发现,强调了学生价值观在整个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德育的引领作用。学前课程的思想主义化和政治化具有明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注重品德的引领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2悄悄润物,用好育人元素

“思政”是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新理念,其教学方式正逐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而不是直接灌输。课程思想化和政治化的教育过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有价值的教育。另一方面,通过隐藏课业成果,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思政”理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学前课程的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尊心,使学生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2.3促进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的协同效应

学前教育专业部主要是培养具有教育意识和专业精神的优秀学前教师,而学校教育部的思政课是专业课,思政课实现全面、优质的课程协调。学前课程的思想政治化贯穿于整个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将教育的实效发挥到最大,助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3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要素

3.1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学前教育课程德育目标

以大学生核心素养为框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从职业能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就业需求,修订职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思想政治要素、德育目标的整合和强化。明确学前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横向分解德育总体目标,遵循现行《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和《学前教育实施方案》的课程目标,结合课程性质对学前教育、学前教师职业观念、学前教师职业道德、学前教师文化素养等进行修订,并加强政治观念的渗透。

3.2根据专业课性质,准确挖掘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素

专业课的思想化和政治化改革要根据学科性质进行。一是要分析课程之间的差异,根据各专业课程独特的学科属性,准确挖掘课程的思想主义和政治教育元素,利用其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学前课程属于人文社会领域,应注重发现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以教学点为基础,明确各教学点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映射和整合点,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思想政治课的初衷和目的。

4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化政治改革的具体措施

4.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保障机制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的三大支柱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改革不是课程的教學改革,而是整个学前课程的思想政治改革,包括改革的子课题。要从专业建设的大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建立健全的各项常态化机制。一是学校领导要勇于担当,创新办学方式,注重思政专业课。各级党政领导为一线教师讲授党课和政治课,为专业课教师讲授思想主义和政治素养。二是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各项常态化机制。“思想主义与政治教育”和“思想主义与政治课程”一起发展,构建了领导、管理、运营、激励四种课程建设机制。三是学校层面要整合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建设试点课程,开展思政课题研究,稳步推进课程建设。

4.2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能力

思想主义和政治课程不是空话。想要深入理解思想主义和政治理念,首先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等专业课程的教育打好基础。高职院校秉持“先育人才,后育人”的理念,培养社会的人才,为学前教育专业未来储备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培养合格的中国公民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所有专业课程都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也体现在这些追求中。专业课思政课以课程为事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有机结合,确立课程目的,创新课程内容,有效地整合课程,并对课程进行评价。

首先,从目标设定的角度来看,学校层面进一步完善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根据课程的思想政治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包括:既往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社会”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增加社会主义目标,以及作为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大多数专业教师将设定课程目标为依据。在为ProCourse设计3D目标时,有必要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对培养专业人才同样重要。基于此,高职院校更加重视课程德育目标的设计。专业课程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回归教育起点、育人的专业课程,其中教师需加强业务交流与互动,共同探讨在“专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指导下本课程德育目标的设定。

第二,从课程内容设计与开发的角度,专业教师与基于学术意义和学术传承的思政教师、本系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作为目标,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人道主义传承等基本内容。结合学前教育课程的学科内容,进一步细化思想政治素养的要素政治教育,增强隐藏在原有课程内容体系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知识体系中内化,作为指导其行动的指南。

第三,要从课程的思想政治组织和实施的角度,提高课程思想政治改革的实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完善。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多种教育平台、多种教育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教育实效。在课程的思想化和政治化的实施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更好地体验其中的乐趣。借助云课堂、学通、学音在线、智慧职教等平台,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育模式,有利于课程隐藏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视化、具体化,优化课程思维,实现政治改革的最终效果。

4.3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让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

教师在课堂教育非常重要,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能力直接关系到专业课思想政治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质和素养。因此,高职院校急需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多才多艺的思想主义政治教师队伍。

一是提高职业教师整体素质。课程思想政治建设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二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明确育人的使命,在师德育人的基础上,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三是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搭建多元化培训平台,提高教师德育意识,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和课程思政水平。并开展通识教育,学校抓住课程思政改革契机,建立教师“课程思政工作室”,整合师资资源,组建跨学科的课程教育队伍。

4.4开发课程思想政治支持资源,提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课程思想政治改革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资源的支持。作为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基础,思政元素和教育材料的是教师开展教育的重中之重。邀请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教师、校外专业人士、学生代表等组成教材开发组,对校本教材进行二次深度调研,完善专业课程内容。除教材外,课程思政课改革案例研究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建立多门精品专业课思政案例,提供思想化范本。.此外,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特点,为专业课程注入一系列的思想政治课程,使思想政治课程栩栩如生。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在进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职院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教育不仅要依靠创新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质量,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教育的基础,使得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学校将思政元素融入到高职学前教育中,目的是培养素质高、品德好的学生。学前教育是学生思想启蒙和思想引导的重要专业,将学前教育的要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目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和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3):128-132.

[3]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32-34.

[4]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84-87.

[5]古力铭.基于大数据道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61-63.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20年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JGZY202015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浅论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