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堂”助推小微学校协同发展的课堂实践

2021-07-02 12:15柴根炎
科学与财富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协同发展互联网

柴根炎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小微学校带来了福音。笔者所在学校借助互联网+互动课堂,并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学习课堂精确的教学策略、模式等,借助“课前精研、课中精确、课后精析”达到改进小微学校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接受教学信息的多元化、立体化。

本文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在“教研模式、主助角色、学生活动”等三转变促进数学智美课堂的打造,切实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助推小微学校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践;协同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走向教学、走进课堂,给小微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那么,如何精确利用“互联网+”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本论文以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阐述“教研模式、教师角色、学生活动”等“三转变”促进小微学校数学智美课堂的打造,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长,助推小微学校的协同发展。

一、教研模式转变:互助互学协同发展

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小微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受到严重制约的事实情状,“互联网+课堂”无疑为小微学校教师提供了一个与优质教师(名优名师;城区或本部等)跨时空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

1.课前精研:互联课堂同步转型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认识整数十进位制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借助具体的量(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和几何直观图,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

转型1:精析两方学情。在互联网+课堂教学前,通过线上访谈、视频互动及“预学单”(注:在“课中部分”详述),了解小微学校学生对“小数认识”这一内容的认知:其一,大部分学生知道小数名称,但读法有误甚多,教学时读法指导不能忽略;其二,重点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含义,通过具体、形象的量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所以,在备课时要知己知彼(“己”城市学校或优质学校的学生,“彼”是小微学校学生),既要照顾小微学校学生的学习起点,又要兼顾城镇学生的教学容量和思维深度,所以备课要有梯度和广度。

转型2:精研两方目标。通过“双方”学生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不同起点,精心设计分层目标(注:底线目标和发展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建立不同的学习支架,让小微学校的学生切实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并在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互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达到能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

附录:某小学本部与校区的互联课堂图示

课前,通过小微学校和优质学校的“互联网+”的“精析学情,精确目标”的“互联网+课堂”的校本教研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研形式,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异地同步互动,有利于校本教研的有效、优质资源的共享互享。“互联网+”这种同步互动课堂的新型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小微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课中精准:“1+1”主导共学同提升

“1+1”互联网课堂是信息技术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的福音。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名校、优质学校或者名师、骨干教师”为主讲教师(注:简称“主教”),小微学校或薄弱学校或农村偏僻学校的教师为辅助教师(注:简称“助教”)的“1+1”教学形式,已是区域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见形式。

在互享教研中,由主教提供教学意图,负责设计目标、教案、学案等;助教提供接受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学业基础,协调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共同确定教学任务等,在研讨达成“互联网+”校本教研的实效性、针对性。

【交流片段1】認识一个小数,零点几是小数学习的重要根基。这个“初步”究竟走到何种程度?基于双边学情,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校区学情的“预学单”,如下:

《小数的认识》预学单

【导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小数;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区分小数大小;

【预学项目】

1.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预设: 超市,身高,温度……

2.下列几个数中小数的是( )

78 1242 0.6 278 3.06

3.选择合适序号填入( )

一个书包的价钱是( )元 ;买一个文具袋需要( )元;买2支铅笔大概要( )元

①1.2元 ②128元 ③ 15.8元

4.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 2.60读作:二点六;② 0.85读作:零点八十五;③ 100.5读作:一百点五

【设计意图】

1.通过提问生活中的小数,为学习提供生活化的载体和唤醒生活经验;

2.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小数的读法,浅近掌握小学写法,能比较大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引导学生提问,形成课堂学习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联想能力等。

主教:初步认识小数,需要引导学生画一画、涂一涂、折一折、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小数的产生。初步感悟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十份或百份,那么每份就是零点几或零点零几,也能根据一个给定的小数来判断出符合的实物图形。

结合小数的发生与发展,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小数产生的过程?而小数的学习要考虑小数位数的意义,引入后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式教学以更好的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

助教:我们农村孩子平常见到的基本都是整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认识小数是抽象的,学生在表达时常会跟不上或弯曲,课堂让学生折折、图图、画一画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好办法……

主教与助教的沟通,既是对教师教学风格的了解,更是对学情的深入,便于对“目标定位、预学内容、学习材料”等设计布置,一是为新授课做好铺垫,二是有效使用“预学单”,这为校区学生的同步发展奠定了基石。

转型3:精确校本方式。线上或线下开展校本研讨教材、备课、议课及在线授课等系列活动,实时在线观摩、评课及查看教学音视频等教研活动,依据不同指标和评课标准实时点评、评价统计、分析数据,探讨、改变和提升教研实效。

3.课后精析:双师课堂“研事”多磨

互联网+课堂为解决小微学校教育资源上不平衡的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可能性。主教授课和讲评,助教组织与辅导,最大化的实现资源利用程度,建立了有效的新教学模式,这相对于传统无互动模式的直播或录播课堂,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交流片段2】主教:从生活实际入手是否可行?考虑到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价钱中的小数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个人认为从价格入手,出示一些超市里的物价表,如方便面3.5元,知道3.5元就是3元5角……

助教:疑问,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有点脱离教材,让学生(校区)在测量中出现小数的教学,而且有点逆向思维,是否合适?(建议参照教材回归原点)

主教:利用书本测量长度,由分数引出小数固然不错,“小数的初步认识”并没有涉及到计数单位,引入部分提到了计数单位,但是后面的教学中并没有使用到,所以这个引入是否也存在合理性?

助教:例1从长度单位中只是得出了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十分之几分米可以写成零点几分米,这是学生能得到的比较直观的知识。那么,是否换个角度看问题,参照课程标准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

主教:这个思路是很可行的,借助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图形表示1元,你能在图形里表示出1角吗?让学生操作,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角,看着学生画出的图,让学生进行联想,你还想到了什么数?把1元再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3份也就是3/100元。再根据1角=0.1元,3分=3/100元,得出1角=1/10元=0.1元,再进行0.03元的教学……

针对学情差异,主教、助教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和处理,如何实现“无缝衔接”和有效教学?通过主教、助教双方经历了一遍遍的互动交流、观念碰撞及教案更新等等,才达成了双边受益。正所谓“好课多磨”吧!

二、教师角色转变:助教活动角色担当

“互联网+课堂”改变了原先“自己的地盘自作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角色悄然发生改变:小微学校的“助教”角色,有可能在现场成为“主角”。那么,“助教”到底该干什么?

1.助教是“学习者”。观课的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助教参与了整个课堂学习过程。根据主教“上课流程、教学重点、学生现场”的表现,准确把握学生的疑惑点、困难点,助教学习到了“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如何巧用瞬间即逝的教学资源,如何通过课堂观摩借鉴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以“教学目标”为例,经过主教和助教共同商定并设置双方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1.根据校区学情,并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会认、会读、写一位小数,能懂的具体情境中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画一画、涂一涂、折一折、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认识小数的经验,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

3.鼓励双方学生能多角度、多方法的思考,并来一个“双方学生”的“接力赛”,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小数问题;

4.在情境中体会小数的特点,了解小数的价值,培养学生对小数蕴含的生活意义及好奇心、求知欲。

2.助教是“桥梁”。课前,助教收集受助方学情并参与教学设计过程;协助主讲教师制作课件、准备教学资料等;提前调试好教学设备、安排好教学相关事宜。上课时,将主讲教师的教学要求传达到受助方学生,落实主讲教师的教学意图,并将学生的问题、困惑反馈给主讲教师,以便主教及时调整必要的教学内容、容量和进度等。

理解0.1元

1.创口贴是0.1元。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0.1元。

打开“学习单”,画一画。交流:

1元=10角,所以,1角=0.1元。

那么,1角除了可以用0.1元来表示以外,还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分数来表示?十分之一元。

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十分之一元。1角是0.1元,也是十分之一元,那么:十分之一元和0.1元,谁大?

如果用整条线段表示1元,画一画0.1元。你是怎么想的?

2.一个正方形,怎样分能表示0.1元?

小结:线段、正方形都可以表示0.1元,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都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

3.拓展:如果在计数器上找0.1元,你们会吗?谁能来拨一拨。你是怎么想的?(先要确定元的位置,0.1元不到一元,所以是表示在元的后面。)

总结:原来小数和我们的整数一样,都是满十进一。

【设计意图】数本来是抽象的,尤其是小微学校学生在最初形式数的概念过程中,会依赖模型素材。對此,助教为主教提供受助方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主教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画一画、想一想等一系列的动手操作,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沟连起小数和十分之几的分数之间的联系,从线段图到正方形,慢慢的逐步走向抽象——即了解0.1元,从而切实感受到0.1元的多元表征形式。

受助方学生在助教的“牵线搭桥”过程中,他们在探索和思考中理解了小数的本质,即小数实际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主教的教学设计意图也是初步了解小数部分也是十进制关系。

3.助教是“组织者、参与者”。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助教不仅要关注讲台上老师的讲课,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现场学生的反应;时刻准备着为学生提供服务一些必要的服务活动;当主讲教师话语存在疑惑或不明白时,助教又重复提醒等协助性工作。

转换单位:理解0.1和十分之一在不同情境中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商品的价格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还可以表示什么?(身高、体重等。)

前面用线段表示长度,我们已经会了,如果用线段看成重量、时间等等,你觉得后面单位可以填什么呢?那一段表示多少?(千克,小时等)

那么,其中一段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怎么表示?

小结:有那么多单位可以填,填不同的单位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

主教借助学生熟悉的“道具”来理解小数的现实意义,这个时候,助教就需要做好“组织者、服务者”工作了,协助主教正确使用长度、重量、“人民币”等具体常见的“量”,帮助主教与学生沟通好相关教学程序和道具,协助学生理解“十分之一和0.1之间”的联系,感受小数的现实意义。

如果说课堂主要是主讲教师的舞台,那么,助教就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有力组织者,是小组合作与探究的领头羊。

三、学生活动转变:自主探索共同成长

1.精设环节:学习借鉴是目的。

从“理解0.1”到“转换单位:0.1和十分之一”,再到“脱离单位:零点几和十分之几的对应关系”,可谓是双边课堂教学步步深入,螺旋上升。

可见,主教和助教既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还应该充分利用成熟的教学经验,随时引导好双方学生,尤其是受助方学生的学情和动手能力。

脱离单位:理解一位小数零点几和十分之几的对应关系

思考:如果把单位去掉?那一段就表示多少?如果取其中3段,该用哪个分数表示?怎么想的?(十分之三等于0.3)

独立作业:用线段图表示一个长度,想一想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表示又是多少?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原来一位小数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个环节的层层递进,同时在主教、助教的共同努力下,借助学生具体常见的量感受小数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具体的量中感受小数的意义再到脱离单位去感知,揭示出小数的本质,建立起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分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显然,主教和助教通过引导双方学生动手实践数学知识,他们在经历“画一画、涂一涂、比一比”等活动过程中,知晓了小数认识的来龙去脉,解决了小数认识的概念。“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同时应回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双方学生共同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从“转换单位”再到“脱离单位”等环节中,学生在学习任务驱动下,他们自主经历了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也可以写成十分之几这一概念的建构过程,可以说,是真正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小数,理解了分母是 10 的小数也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打通了十进制计数法,明确了小数在数学层面上的意义。

2.精通对话:合作交流是途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双方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借鉴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互联网+课堂借助网络与异地学生交流,让他们在不同的教室里学习同一内容。在“合作交流,感知认识”这一教学环节上,对小微学校学生來说,在生活中听到的、见识到的基本以整数为主,认识小数其实是抽象的。那么,如何班主任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看到、领悟到小数呢?

“互联网+课堂”是双边学生既要开展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这是很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交流片段三】主教:今天是我们与xx学校的三年级两个班同学第几次一起走进同一堂数学课了?

两端生:第4次。

主教: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二回熟,我们大家都应该是同学了吧!可老师还不知道xx班里共有多少名同学呢,他们也不了解我们(2)班有多少同学,是吧。

两端生:两边学生高高举手抢着回答:我们班42人,我们有21人。

主教:老师发现,xx学校的同学刚好是我们的一半(随机在黑板上写上),这还可以用那个相同意义数来表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所学的相关内容……

生(本部学生):我知道了,我班人数是他们的两倍,他们是我们的0.5……

主教充分借助双边学生刚好是一半这个“小数”,激起了双边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他们感知到了小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因此激起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无疑,“互联网+课堂”模式不失为一个有效学习、合作学习的范式。优质的或城镇学校大都是大班额、大场面及争先恐后的疑问,这对小微学校的一二十号学生来说,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双边学生的合作交流,能激起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思考的兴趣,而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动力。

拓展延伸:初步感知几点几及两位小数

我们已找到了很多零点几,如果还想要找1.3,怎么办?能找到吗?(得出需要再延长到2米)

如果A、B、C三个点,有一个表示1.3,你猜是哪一个应该是1.3?说说你的理由。

请大家想一想,把数轴再伸长,从2伸长到3,把2到3这一段平均分化成10份,2再过去的一份,就是……

把数轴再延长再延长,然后到6到7之间,再把6到7这一段平均分成10份,想一想,你看到了哪些小数?(6.1,6.2,6…^)

继续把数轴再延长再延长,到25到26之间,把25到26这一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数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想象和创造,使学生感知小数的表示可大、可小。

本环节设计将已学的知识迁移,通过一位小数来引出两位小数,从而延伸拓展,为之后学习两位小数埋下了伏笔。此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抽象能力的目的。

通过主教、助教及其适合学情的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双边学生在合作互动、交流表达过程中,不仅懂的了小数的抽象意义,他们会积极主动,讨论认真,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3.精心实践:学以致用是根本。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在“互联网+课堂”动手实践活动中,“操作小数表示(小方格纸片)与意义”这一环节,便是主教从尊重双边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角度出发,让他们各自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观演示”来呈现思考过程,唤起分数学习时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利用合理的解题策略快速有效的解答数学问题,感悟理解数学的本质现象和内在联系。

【交流片段四】明确意义

1.动手操作小数表示(小方格纸片)

主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张小纸片,每张纸片上都有两个正方形,下面分小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两个有区别的小数?(主讲与助教在两个场地同时下发)

两端生:动手练习,主教和助教各巡视学生动手操作情况。

2.反馈试说小数的表示与意义

主教:老师观察到各小组都完成的非常认真,现在请小组组长前来为大家讲一讲他们组完成的作业。

小组1:我们把第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用阴影画出了其中的3份就是,也就是小数表示0.3;第二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用阴影画出了期中15份就是就是,也就是小数表示0.15。

小组2:我们组的一个方法与他们是不同的。我们把第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2分,因为平均分是一半,我们用0.5表示;第二个与他们的第一个差不多,我们小组是0.2表示的。

主教:大家听了两组的演示后,说说你们的看法(学生议论后,达成共识)。大家再看看第二组,表示有问题吗?(学生表示没有异议)可老师有一疑问,要是我的话,会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3份或5份呢?(学生沉默)看来不是所

有的平均分都可以转化成小数的,只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0份或100份时,我们可以把它们直接写成小数形式(停顿了一下,然后对受助方学生说)。对方学校的同学还有想说的吗?

受助方学生:我明白了平均分成十份的时候是一位小数,分成一百份时就是两位小数了。

主教:大家认同这位同学的观点吗?(双边学生表达观点)

“动手操作活动”对于双边学生来说,都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互动交流、自主探索、自主感悟”中解决“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巩固练习,深化知识

有些表面上看上去不能用小数表示,其实只要开动脑筋,稍微变一变就可以发现是可以用小数来表示的。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等动手操作的环节,双边学生在有层次、有一定思维含量地操作练习,再次感知小数的十进制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微课欣赏,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解开了小数的密码。那么,小数是怎么来的,请看小数的历史(播放微课)。

原来小数还有这么悠久的历史,现在小数广泛出现在我们身边。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让学生了解小数产生的历史,从具体的情境中感觉小数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从具体的数据中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间接感知思政教育。

在这两个学习环节中,助教只做积极的组织者,主教是理智的引导者,两位教师都不作任何的解答。从双边课堂的学习氛围看出,双方学生都在自主探索,特别是受助方学生的气氛更是高涨,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互联网+课堂”:课堂实践助推协同发展

“互联网+课堂”的实践探索,实现了优质教师资源与小微学校教师同享一堂课的愿景。这既见证了教育技术的飞跃,形式的创新,资源的共享,也实实在在的有效解决小微薄弱学校在校本教研上“课没开足,教研的浅,学到的少”这三大问题;创新了校本教研“互联网+”模式,创新小微学校协同发展的课堂实践,这给教育资源贫乏的小微学校打开了一扇接触优质教育资源的“窗”,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小数的初步认识”的阐述,主教、助教通过备课、上课、观课、评课、议课等“互联网+”校本教研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与小微学校的共享的作用,小微学校教师得到了教学观念的更新,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互联网+教研模式”的技术创新,对小微学校教育事业的协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可以说,“互联网+课堂”既充分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便捷、高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与校区师生面对面交流、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启迪思维的“无缝衔接”,实现互联网+大小学校合作教学的新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薄弱学校小微学校学生、师资的发展,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予了最为真实的帮助,达到同步发展的目的,起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初衷。

参考文献:

[1]伊永傳·“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4.

[2]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3年7月版.

[3]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师》.2020.01-2021.12.

[4]李士贤·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9(27).

[5]殷莉莉·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基础教育·2012.11.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协同发展互联网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