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科研育人路径研究

2021-07-02 20:51叶莉陆丹丹
科学与财富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文科旅游管理

叶莉 陆丹丹

摘 要:新文科背景对地方财经院校实施科研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在分析地方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科研育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建立完善的科研育人制度、加强科研育人教师队伍建设、全方位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能力三方面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科研育人路径以适应新文科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文科;旅游管理;科研育人

一、新文科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科研育人意义

2015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見》正式提出“科研育人”重要方略,科研育人成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五大育人体系”的核心内容。2017年12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构建了包括科研育人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近年来,科研育人不断从政策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成为高等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地方财经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德才兼备经管类人才的重任,科研育人成为地方财经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所谓科研育人是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通过让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并在指导他们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和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以实现高校育人的目标(刘建军,2015)[1]。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驱动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文科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科专业改革势在必行,新文科建设由此孕育而生。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新文科建设工作在全国全面启动。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专业的融合发展,既要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合,也要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同时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建设,由此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教育部,2020)[2]。地方财经院校密切关注和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新文科建设丰富了地方财经院校科研育人的内涵,为地方财经院校高质量实现科研育人指明了新的方向。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创新实现地方财经院校通过科研手段达到学生科学知识、科研能力、科学精神、科研态度、学术操守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步培养的目标的研究价值日益凸显。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地方财经院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地方旅游业发展输送了大量经管人才。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调旅游业与会展、运动、康养、娱乐等新型业态融合发展,形成了多产业融合的旅游产业链(孟秋莉,2021)[3]。旅游业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模式对地方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与新文科建设的专业交叉融合发展的方向相契合,因此,基于新文科背景论及通过科研育人进行地方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地方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科研育人现状

作为人类知识生产的重要活动,科研活动对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理性气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最终科研活动水平的高低,也反映了学生批判能力和理性气质培养的效果(周光礼等,2018)[4]。尽管科研活动的育人功能不言而喻,地方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实施科研育人时效果不尽如人意,表现为:人才培养更倾向于操作型实践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的科研教育重视不足;专业教师进行科研育人的主动性不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意识淡薄;忽视多学科联合科研育人;实施科研育人的平台缺乏。

造成地方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科研育人薄弱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科研育人制度不健全。科研作为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地方院校更倾向于教学育人的传统模式下,地方院校的科研育人职能往往被忽视。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有的领导认为科研育人是科研型院校的事情,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把主责主业放在教学或者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上(黄玲,2017)[5]。正因为不能正确理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导致地方财经院校科研育人机制不健全,科研育人的评价、考核以及保障制度没有建立或者不完善。在学校层面不够重视的大环境下,地方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难以有效通过科研育人渠道进行人才培养。二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观念误区。旅游业长期以来被贴上是“伺候人”行业的标签,一提起旅游管理专业,社会普遍认知为是没有科技含量在内的服务型专业,学生只要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上具备旅游行业实践操作能力即可。尽管地方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为地区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但由于一直以来在“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操性强专业”观念指导下,在育人上更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由此导致现有专业自行忽略了科研育人的作用。在这样的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科研育人动力不足,学生考研意愿不强,参与科研活动积极性不高,更倾向于本科毕业后就业。三是激励机制不到位。教师和学生是科研育人的主体,从教师层面看,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职称晋升以及奖励等方面主要以课题项目、专著论文发表等科研成果产出为依据,而对教师如何通过科研活动进行学生培养则缺乏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由此导致教师在开展科研活动时,依托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育人的主动性不强;从学生层面看,由于学校普遍缺乏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教育,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取得成果的评价和激励措施不到位,加之进行科研活动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艰辛过程,导致学生兴趣缺乏。同时在科研育人中存在缺乏经费支持、科研活动类型单一等问题,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科研育人效果不理想。

三、新文科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科研育人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科研育人制度

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建设是破解地方本科院校科研育人多维困境的前提(李景林和闫守轩,2021)[6]。新文科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要实现旅游管理专业获得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在学校层面建立完善的科研育人制度,包括管理、评价、激励和保障在内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度设计。管理制度方面,成立学校科研育人领导管理专门机构,通过顶层设计,制定科研育人管理制度,负责全面管理科研育人工作。评价激励制度方面,把科研育人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以及职称晋升制度体系,对实施科研育人成果突出的团队和教师给予奖励,以此激励教师积极把科研活动融入教学和育人工作中;对学生的评价激励,则要把参与科研育人活动的成绩纳入学分,对于获得优秀科研成果的学生在保研升学以及评奖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保障制度方面,成立用于开展科研育人的专项基金,定期发布科研育人项目,提供学生立项科研课题的经费保障。

(二)加强科研育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科研育人的主体,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科研精神、严谨的科研作风以及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才能通过科研活动实现高质量育人。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首先鼓励本专业教师積极申报和参与科研项目,依托专业特征,鼓励本专业教师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课题研究;其次加强对教师科研育人的专项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育人的素养和能力;再次,成立科研育人教师团队,经常性研讨和分享科研和教学融合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科研育人水平。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科研育人团队应加强跟其他专业教师合作,构建新旅游科研团队,开展“旅游+”多学科融合科研项目研究。只有教师队伍主动走向专业融合科研之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多学科交叉的科研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数字化教学提高科研育人效果。要对当代学生的学习特征有所了解,生活在数字化时代,学习上强调互动体验性。

(三)全方位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能力

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科研水平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激发学生科研兴趣。从学生大一入校开始着手进行科研教育,重点突出新文科背景下财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并把科研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二是建立专业科研导师制度。通过导师制度强化教师和学生在科研方面的互动关系,在彼此的互动关系中,教师通过科研指导潜移默化向学生传递科研精神、科研态度以及学术操守;同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措施包括: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参加学术竞赛;加强产教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带领学生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横向课题;指导学生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定期向学生举办学术讲座,尤其依托项目课题开展学术讲座,分享学术前沿思想、学术成果和学术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诸如创新创业、“挑战杯”等竞赛活动。三是建立学生学术社团,营造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成立以旅游研究为目的的学生学术社团,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习得分享、学术论坛、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科研兴趣爱好,养成学术研究习惯,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通过科研活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水平,强调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科研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应与其他学科专业融合发展进行科研活动。依托财经院校专业优势,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术社团走出去,和学校以及外校学术社团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学术视野。四是搭建科研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科研环境。主动向学生开放财经类科研平台和专业实验室,吸引学生向科研活动靠拢;搭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科研成果展示平台,以优秀带动更多优秀,创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激励更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进一步重视科研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6):34-37.

[2] 教育部,https://www.eol.cn/news/yaowen/202011/t20201103_ 2029763.shtml

[3] 孟秋莉.文旅融合背景下创新引领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观察, 2021,10(45):89-91.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1.45.025.

[4] 周光礼,周详,秦惠民,刘振天.科教融合 学术育人——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本科教学的行动框架[J].中国高教研究,2018(08):11-16.DOI:10. 16298/j.cnki.1004-3667.2018.08.03.

[5] 黄玲.应用型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的反思与探索——基于人文学科的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34(6):140-143.DOI:10.19488/j.cnki.45- 1378/g4.2017.06.033.

[6] 李景林,闫守轩.地方本科院校科研育人的多维困境及实现路径[J].教育科学,2021,37(04):90-96.

基金项目:广西财经学院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叶莉);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旅游管理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20JGA298)。

作者简介:叶莉(1978-),女,广西隆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产业经济;

陆丹丹(1980-),女,广西南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

猜你喜欢
新文科旅游管理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