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 鄂疆同胞心连心(二)

2021-07-02 02:07杨卫东马芙蓉武一力
民族大家庭 2021年3期
关键词:同胞湖北新疆

文/杨卫东 马芙蓉 武一力

2020年9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内地各省区市要切实做好涉疆工作,支持新疆稳定和发展。湖北现有新疆籍人员近3万人,包括学生、务工经商人员等。一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疆同胞在鄂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并形成一批可推广、复制的工作经验。在各级各部门关怀下,新疆同胞积极融入湖北,为民族团结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刊发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在鄂新疆同胞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新疆籍务工人员在湖北:感受到家的温暖

28岁的买热木汗·依明来自新疆于田县,在武汉务工两年多,买热木汗·依明说:“尽管来到湖北时间不长,但是在这里已经感受到‘家的温暖’。”她在这里结交了许多朋友,希望能在武汉扎根。

买热木汗·依明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向湖北省有组织转移务工人员中的一员。据悉,截至2020年5月28日,湖北省共有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有组织转移务工人员5317人。

踏入陌生城市,新疆同胞普遍面临饮食不适应、语言交流不畅等问题,为此湖北多部门携手营造温馨就业环境,确保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能受益、可持续”。

福捷(武汉)电子配件有限公司现有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于田县籍员工182人,占总员工数60%。该公司管理部经理曹桂其介绍,2017年8月,在公司“用工荒”之际,一批新疆籍员工的到来解决了燃眉之急,曹桂其表示:“这些员工大都是年轻人,非常淳朴,脚踏实地能吃苦。”

为了尽力让新疆同胞“离家不想家”。公司为新疆籍员工专设了食堂,包吃包住;开展岗前培训,提升劳动技能;组织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还会拿出部分资金为新疆籍员工筹办节日。

“刚来时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现在能和汉族同胞自如地沟通,还学会了手机支付、点外卖、滴滴打车。”说起两年多的变化,买热木汗·依明言语中透露着欢喜,她现在月工资近4000元,决心继续努力,多挣些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生活。

在每家企业中,新疆籍员工的领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除了与新疆籍员工同吃、同住、同工作,还关心关注他们的工作、思想状态,为他们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在为新疆籍员工提供“保姆式”服务的同时,也见证着他们的变化。

“眼界宽了,姑娘小伙更注重打扮了!”领队阿卜杜喀迪尔·麦提如则直言道,到湖北务工后收入翻倍,大家精气神格外不一样,开始注重生活品质。

随之改变的,还有背后的家庭。据悉,向湖北有组织转移的5317名新疆籍务工人员中,95%来自新疆和田、喀什、阿克苏等贫困地区。通过外出务工,不少员工的家庭实现脱贫。

24岁的阿布杜热合曼·亚森家有5口人,弟弟、妹妹上学,父母靠种地为生,家庭贫困。到武汉务工后,公司包吃包住,每月工资4000多元,他三年存下近10万元,帮助家里盖了新房,实现脱贫,他说:“我常告诉弟弟妹妹要好好学习,有机会走出新疆,看看外面的世界。”

玉苏普·买提库尔班在武汉务工两年,攒下7万多元,他用这笔钱回新疆开了一家装修店,现手下有员工6人,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近年来到湖北的新疆籍有组织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据新疆驻湖北工作组相关人员介绍,这一群体从2016年的不足100人增加到现在的5000多人,累计帮助新疆3350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

新疆夫妇武汉打拼记:生活越来越“亚克西”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花桥街的新疆亚克西美食店灯火通明,悠长而热情的新疆民歌与烤羊肉串的香气交融。

店主名叫哈里旦·艾克木,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2021年是她在武汉生活的第16年,这家新疆亚克西美食店已经是她在武汉经营的第二家门店了。

2005年,哈里旦·艾克木跟随父亲来到武汉青山区做烧烤生意。2013年,她和丈夫吐尔洪·托胡提在硚口区宗关水厂附近开了第一家新疆亚克西美食店,主营羊肉串、烤馕、手抓饭等地道新疆美食。

“头几年生意很惨淡,每天的收入只有百八十元。”哈里旦·艾克木说,为了招揽生意,他们在保证食材新鲜的同时,不断改进口味、增加菜品。“如今宗关店每日的营业额有七八千元,养活一家人没问题。”

口味地道、食材新鲜、物美价廉,新疆亚克西美食店“锁”住了不少武汉市民的胃,甚至有市民为追求一口地道新疆美食,特地来此“打卡”。

原打算“干两年就回老家”的哈里旦·艾克木和丈夫决定“不走了”。2017年,夫妻俩把3个孩子从新疆接到武汉。2020年7月,第二家新疆亚克西美食店在江岸区花桥街开张,面积约110平方米。

“亚克西”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好”。哈里旦·艾克木说,在武汉的16年里,他们的日子和店名一样,越来越“亚克西”。在党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心帮助下,夫妻俩的生活、就医、子女读书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保障。

湖北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表彰抗击疫情中表现突出的在鄂务工经商少数民族群众

哈里旦·艾克木的大女儿阿迪莱·吐尔洪今年16岁,就读于武汉市第十七中学,在班级担任文艺委员。周末放假时,本地同学会带她去江汉路、欢乐谷、黄鹤楼游玩,还教她说武汉话,她也会教大伙儿跳新疆舞。

疫情期间,在鄂新疆同胞为援鄂医疗队做爱心餐

新疆亚克西美食店吸纳了8名新疆籍人员就业。25岁的亚库甫·热合曼是吐尔洪·托胡提的表弟,此前在老家开了一家餐厅,后来因生意不好转让。2018年,听闻表哥美食店需要人帮忙,他和妻子一起来到武汉。

“武汉生活水平高,过来想赚些钱。”亚库甫·热合曼说,现在一个月4000多元,包吃包住,没大的花销。他打算先攒些钱,到时候和表哥一样,在武汉开家美食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亚库甫·热合曼和表哥嫂一起在社区当志愿者,为邻里送去馕、羊肉等食物,帮忙测体温、登记信息、送物资。他们也会给生活困难的街坊邻居送点鸡蛋、水果。

哈里旦·艾克木说:“56个民族一家亲,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武汉打拼16年,哈里旦·艾克木一家的餐饮事业蒸蒸日上,孩子们的读书问题也有了着落。目前,她和丈夫正准备在武汉买房。“武汉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就像爱新疆拌面一样爱着热干面。”

在哈里旦·艾克木的内心深处,早已勾勒出一副未来图景:若干年后,孩子们也将在武汉扎根,成立美满的家庭,打拼出一番天地。

鄂疆民众携手战“疫”:手足情深 共渡难关

吐尔洪·托胡提精心保管着一份“荣誉证书”,这是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为表彰他抗疫贡献而颁发的,是他与这座生活16年的城市同舟共济、血脉相连的见证。

吐尔洪·托胡提夫妇2020年2月曾在武汉市硚口区新合社区当志愿者20余天,并捐赠上千份新疆抓饭和馕,他说:“守护‘第二故乡’,我们义不容辞。”

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共有3460名新疆同胞、18家新疆企业向湖北捐款捐物共计516万元。

“在鄂新疆企业规模都不大,不少是个体经营户,但是大家都竭尽所能帮忙。”湖北省新疆商会会长库尔班江·泰吾克力记得,一名老乡在捐款倡议发出次日,天未亮便骑着摩托车送来100多个馕、10箱方便面、1箱矿泉水,让他特别感动。

除捐款捐物,不少新疆同胞还投身疫情防控。在武汉开餐厅的居买尼牙孜·肉孜夫妇主动申请成为社区志愿者。疫情最严重的两个多月里,夫妻俩每天驱车到离家15公里外的市场,帮助居民采购物资。他坦言,也担心感染,但看到居民拿到物资时的笑容,感觉一切又是值得的。

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新疆籍学生卡地尔丁·艾合买在方舱医院当了10多天的志愿者。他说:“这段日子是我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将激励我珍惜生命,努力求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疆小伙喀日木·玉素甫把心爱的轿车贡献出来,每天运送抗疫物资十几趟。他说:“给大家跑个腿、帮个忙,很开心。”

在库尔班江·泰吾克力看来,新疆同胞的慷慨捐赠、踊跃支援,既是爱心传递,也是表达感恩。库尔班江·泰吾克力大学未毕业就开始在湖北创业,如今在湖北、湖南高校经营着19个民族餐厅,年营业额6000多万元,“创业初期没资金、没技术,多亏武汉各级组织的支持帮助,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阿布杜热黑木·伊米提已经在湖北打拼了13年,他和一名汉族青年合伙创办餐饮连锁店27家。他回忆,创业之初贩卖哈密瓜没有本钱,是在荆州市民宗委担保下,他得以从商户手中先拿货、再付款,他表示:“这份恩情永远不能忘。”疫情发生后,他向医院、社区、敬老院等捐赠了大量物资。

疫情期间,湖北为在鄂新疆同胞送口罩、食材、消毒液等物资,留在湖北的新疆籍人员无一人感染。复工复产阶段,湖北多部门联合帮扶新疆籍个体经营户,为他们减免房租、协调提供小额贷款。

“疫情给生意造成了损失,但是发展信心没有动摇。”自湖北“解封”后,阿布杜热黑木·伊米提的连锁店生意快速恢复。

2020年7月,吐尔洪·托胡提选址江岸区花桥街,开办第二家新疆美食店,他说:“城市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一切会越来越好。”

维汉兄弟创业背后的民族情:带动新疆同胞致富

28岁的阿布杜热黑木·伊米提是新疆维吾尔族青年,39岁的李燕华是湖北汉族青年,两人因美食结成创业合伙人。两年多来,他们在湖北、湖南开办“阿布杜羊杂”连锁店27家,吸纳220名新疆籍员工就业。

“我们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开了多少家店,而是看到维吾尔族同胞和汉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成长、相互成就。”李燕华说,他将继续开办新店,带动更多新疆同胞就业、致富。

美食牵线让维汉青年结为好兄弟。阿布杜热黑木·伊米提出生于新疆墨玉县一个普通农家。2008年,16岁的他乘火车来到湖北宜昌。此后9年的时间里,他辗转宜昌、荆州,以卖烧烤、哈密瓜为生。

初入湖北,由于语言不通、缺乏技能,阿布杜热黑木·伊米提吃了不少苦。他回忆,刚到宜昌时,身上仅剩17元钱,在荆州贩卖哈密瓜时,他因为没有本钱,只好一家家商谈,询问能否先拿货,卖出去后再结账,生意惨淡时,连交水电费的钱也没有。

那时候,在1000余公里之外的深圳,湖北荆州小伙李燕华在忙着创业。大学毕业后,李燕华赴深圳发展,先后干过中专教师,开过图书连锁店。2008年他创立一家口香糖工厂,最高峰时在深圳拥有86个促销点。

2016年,事业上升遭遇瓶颈加之面临孩子教育、父母养老等问题,李燕华选择从深圳回到荆州发展。

彼时,阿布杜热黑木·伊米提在荆州市街头摆摊卖烧烤。“我特别爱吃羊肉,几乎到了入迷的程度。”李燕华在寻觅美味过程中,发现了阿布杜热黑木·伊米提的摊点,从此经常光顾。一来二去,两人成为好兄弟。

合伙创业两年多开连锁店27家。新疆特色产品丰富,内地市场广阔,何不一起创业?2017年9月,两人合办的餐馆在荆州公安县开门纳客。店面700余平方米,售卖烧烤、抓饭、烤全羊、大盘鸡等新疆特色美食。

因价格亲民、食材新鲜、出餐速度快,他们开业之初生意火爆,日均营业额近3万元。但两个月后,营收出现严重下滑,到2018年2月亏损11万余元。

李燕华说缺乏经验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各种菜品都想兼顾,结果导致缺乏特色,也造成一定的食材浪费。此外,对市场需求也把握不足。面对失败,两人没有埋怨指责。“亏不一定是坏事,在亏损中赚了经验。”阿布杜热黑木·伊米提的宽慰,让李燕华信心大增,也坚定了他再难也要走下去的决心。

之后,两个人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他们决定外出“取经”,在参加培训、自我反思后,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经过半年筹备,他们主打羊杂、羊肉火锅的“阿布杜羊杂”店于2018年8月在荆州沙市区开业,迅速“俘获”大量食客。

阿布杜热黑木·伊米提负责产品研发、食材采购,李燕华负责经营管理、市场拓展,两人创业版图迅速扩张,两年多来在湖北、湖南开办“阿布杜羊杂”连锁店27家。

尽管疫情给生意造成损失,但是湖北“解封”后,“阿布杜羊杂”店生意快速恢复,不少门店营业额不降反增。2020年8月以来,两人在武汉连开5家新店,还在继续开办新店。

促民族团结带动新疆同胞就业。据李燕华介绍,“阿布杜羊杂”店经常举办联谊会、业务培训会,增进新疆员工和本地员工之间的感情。李燕华表示这些远远不够,他和阿布杜热黑木·伊米提希望带动更多新疆同胞就业、致富,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李燕华曾在2018年去过阿布杜热黑木·伊米提的老家墨玉县古勒其村,看到那里沙土飞扬、干旱缺水,他下定决心为这里的待业青年就业、孩子接受教育、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出一份力。

带动就业是最可持续的帮扶方式。公司每年都从新疆招聘员工,目前旗下658名员工们表现优秀者月工资可达2万元,门店副经理及以上职位的员工可参与公司入股分红。

33岁的阿卜力米提·乌布力2020年8月入职,不到一年从烧烤师傅升职为烧烤部经理,月工资超过7000元,并持有所负责门店3%的股份。他表示:“我要好好干下去,为三个孩子读大学、买房子攒钱。”

每到用餐时刻,“阿布杜羊杂”店内非常热闹。当热烈欢快的音乐响起,新疆姑娘、小伙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食客们忍不住跟着动起来。墙面上,“民族团结一家亲”几个大字,见证着这其乐融融的一幕。

猜你喜欢
同胞湖北新疆
The rise of China-Chic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驰援湖北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理想职业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