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助力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立根塑魂

2021-07-02 02:07湖北省民宗委民族二处
民族大家庭 2021年3期
关键词:恩施州乡风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治理,激发内生动力、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对于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政策引领,凝聚乡村振兴新合力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把推动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提出要结合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优势打造文化产业新兴增长极,推动形成“一主两副多极驱动”的区域布局。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明确要求“坚持和完善文化强省建设制度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繁荣全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政策和组织保障。

湖北省民宗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着力高位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着力保障民族文化健康安全、着力建立健全民族文化发展机制、着力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少数民族文化精品、着力培养优秀民族文化人才队伍等“六个着力”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在全省、特别是民族地区广泛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为主题,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全省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是支持引导资金和优惠政策向乡村振兴战略倾斜。2019年,湖北省民宗委共争取和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各类资金23279万元,比2018年的17921万元增长了30%。对带动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作用明显的10家民贸企业进行支持,落实资金195万元。三是充分发挥对口支援平台和驻村帮扶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通过“616”对口支援工程、“1+1”对口帮扶工程、12个较发达县市区对口支援民族乡镇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等,大力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四是以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为载体,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精品,使乡村振兴彰显生机活力。恩施州启动全州首批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建设,26个项目纳入基地传承保护项目。宜昌实施“土家族非遗活态传承工程”,对百名土家族非遗传承人和土家族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基地进行精准扶持。全省打造了《土司夫人》《黄四姐》《爱上硒施》《龙船调的故乡》《古道茶人》等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民族文化精品。

中央民族歌舞团走进湖北慰问演出

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的围鼓队在该镇木耳山万亩生态茶园基地展示围鼓才艺

注重文化保护,展示文化传承新成果

挖掘、传承和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全民族文化保护体系。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15项,省级63项,“唐崖土司城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长阳、五峰自治县入选国家生态文化保护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15个。恩施州挖掘整理的以《田氏一家言注释》《容美土司史料文丛》《卯洞集校注》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古籍著作,以《唐崖土司概观》等为代表的土司文化研究著作,以《容美遗风》《捡拾民间珠贝》《我爱土家门前路》等为代表的中小学地方专用教材,以《车溪民歌》《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土家山歌》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图书等成为民族文化瑰宝。

大力开展民族文化“七进”活动,推进民族文化活态传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传承示范基地,并设立专项补贴,保障传承人利益。恩施州支持八县市以传承民族民间艺术为主题创办了恩施灯戏、利川灯歌、建始丝弦锣鼓、巴东堂戏、宣恩三棒鼓、咸丰板凳龙、来凤西兰卡普、鹤峰围鼓民间艺术大师传习所。近年来,湖北省民宗委支持民族地区打造的土家歌舞剧《黄四姐》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二等奖。音乐剧《龙船调的故乡》、音舞剧《寻访满堂音》、土家南剧《土司夫人》等剧目晋京演出获社会各界好评。“恩施土家女儿会”“利川龙船调文化节”等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成为展示民族文化形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亮丽名片。

注重文旅融合,激发城乡发展新活力

打造了多个全国知名旅游景点,如恩施土司城、沐抚大峡谷、利川腾龙洞、恩施女儿城、长阳清江画廊等旅游风景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2019年,恩施州共接待游客7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多亿元。

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特色村寨,建设了恩施枫香坡、巴东神农溪、咸丰麻柳溪、宜昌车溪土家民俗村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情旅游村寨,提升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推进民族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开发出一系列以“长阳礼物”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恩施自治州开发的以“西兰卡普”等手工艺制品为代表的旅游产品,拓展了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

注重文化引领,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湖北民族地区“一州两县”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使乡村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恩施州建始县通过打造“湖北省·土家族婚俗文化之乡”和“湖北省·土家族陪十姊妹(习俗)文化传承基地”,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恩施州对土家摆手舞、肉连响、八宝铜铃舞等传统民间文化进行改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跳新舞、创新曲、唱新词,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恩施市洞下槽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开发以茶园文化为主题的田园文化,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了山水,记住了乡愁。

猜你喜欢
恩施州乡风民族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使命·境遇·行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乡村学校德育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恩施州开展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专项治理
新时代全民健身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研究
MINORITY REPORT
文明乡风聚人心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