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量化栽培技术及其应用

2021-07-02 09:28张广智
北方水稻 2021年3期
关键词:节本叶龄项目区

张广智

(盘锦市大洼区西安镇农业服务中心,辽宁 盘锦 124206)

近些年,虽然种植品种、栽培技术的更新与推广使盘锦市大洼区水稻单产水平有所提高,但主推品种技术不配套(主要表现在施肥、灌溉、防病三个方面),限制了水稻产量持续增长, 最终导致实际产量和生产潜力相差至少50 kg/667 m2以上。

水稻量化栽培技术是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合辽宁省农业生产实际制定出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一系列调控措施,避免不利情况,同时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至80%~90%, 形成大穗并提高结实率,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挖掘水稻增产潜力,使稻作生产由经验型向科学定量型转变,逐步克服栽培措施的盲目性,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确保水稻产量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水稻量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大洼区示范推广2 a,项目区设在西安镇,实施面积0.3 万hm2,辐射周边约1.3 万hm2。

1 技术内容

该项技术通过水稻叶龄指数和叶色变化的外部特征,掌握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和植株养分状况,利用肥、水管理等措施,调控水稻群体生长动态和穗粒构成,进而促进水稻增产;根据预期目标的产量结构,配置秧苗数量,明确施肥定额及前后施用比例、施肥时间,确定适宜的水分管理方式。

1.1 主要量化技术

1.1.1 量化育苗播种量 手插秧软盘播干种65~70 g/盘,抛秧561 穴钵盘播种1 900~2 200 粒/盘、干种重量48~55 g/盘,隔离层和常规育苗播干种不超过200 g/m2;机插秧硬盘播种4 000~4 400 粒/盘、干种重量100~110 g/盘。

1.1.2 量化育苗管理 水稻种子用密度为1.13×103kg/m3的盐水选种,然后保持水温15 ℃以上浸种7 d,用广谱低毒药剂进行消毒处理,适温催芽;配置含多功能壮秧剂的优质营养土;采用广谱除草剂封闭灭草;出苗至1 叶1 心,温度控制在30~35 ℃,1 叶1 心以后温度控制在25 ℃左右,3 叶期温度控制在20~22 ℃;遵循“缺水浇水、不缺不浇、只浇不灌、见湿见干”的管水原则;苗期追肥以硫酸铵5 g/盘兑水百倍液喷施,后用清水冲洗;针对小苗1.5~2.5 叶期开展青枯病、立枯病防治。

1.1.3 量化单位面积所需秧苗数量 按照品种产量潜力和预期目标产量,设定预期的收获穗数。根据移栽时间、移栽方式及秧苗素质等因素,推算每株秧苗可形成的有效茎蘖数,进而计算出单位面积需要移栽的秧苗数量。 具体可利用以下公式推算:

X 为单位面积所需秧苗数量;Y 为预期的收获穗数;N为水稻品种叶片数;n 为水稻伸长节间数;SN 为秧苗移栽时的叶龄;bn 为移栽至始蘖的间隔叶龄,机插条件下值为1,手插为0;a 为在N-n 叶龄前够苗的叶龄调节值,通常在0.5 与1.0 之间, 多数为1;r 为分蘖发生率,C 为能够形成分蘖的叶节数,机插条件下C 为1.25、r 为75%,手插C 为1.60、r 为80%。

成穗数25 万~28 万穗/667 m2, 秧苗形成有效茎蘖5个/株以上,则移栽基本苗数为4.5 万~5.5 万株/667 m2。 插秧规格采用30.0 cm×(13.3~16.7)cm,苗3~4 株/穴;抛秧移栽1.3 万~1.7 万穴/667 m2,抛后进行适当调匀,扶正倒伏秧苗,并每隔3 m 捡出1 条作业道。

水稻品种16 片叶,5 个伸长节间,5 叶期移栽,机插植伤恢复(植伤缺位)需要1 个叶龄,叶龄调节值采用1,分蘖发生率按照75%计算,成穗达到25 万穗/667 m2,则基本苗为5.3 万株/667 m2。

水稻品种16 片叶,5 个伸长节间,5 叶期移栽,钵盘育苗人工移栽的植伤很轻,通常没有缓苗期(bn=0),有效分蘖发生率也较高,可达80%以上,若成穗28 万穗/667 m2,则基本苗为3.8 万株/667 m2。

如果采用30.0 cm×16.7 cm 的插秧规格, 则苗数近3株/穴;如果采用30.0 cm×20.0 cm 的插秧规格,则苗数为3~4 株/穴。

1.1.4 量化施肥数量和元素配比 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根据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通常为1.0∶0.45∶1.0~1.2)、 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和土壤养分丰缺程度确定,适量施用锌肥和硅肥。

氮肥施用数量根据目标产量吸氮量、土壤供氮能力和当季利用率计算,通常施纯氮15~20 kg/667 m2。 计算公式如下:

总施氮量=(目标产量×每100 kg 籽粒吸氮量/100-基础产量×每100 kg 籽粒吸氮量/100)/当季氮肥利用率

设目标产量为750 kg/667 m2, 达到750 kg/667 m2时每100 kg 稻谷需要吸收的氮素估算值为1.7 kg;当地基础产量按400 kg/667 m2计算,400 kg/667 m2时每100 kg 稻谷吸氮量估算值为1.6 kg;当季氮肥利用率按42.5%计算,则所需的总施氮量为纯氮15 kg/667 m2。

氮肥施用实行前氮后移,降低基肥和蘖肥用量,增加穗肥和粒肥用量,基蘖肥和穗粒肥按6∶4 比例施用。氮肥基肥于移栽前耙田时施用,占氮肥总量40%左右;分蘖肥在移栽后5~7 d、秧苗长出新根时施用(只施用1 次),占氮肥总量15%~25%;穗肥于倒4 叶抽出时施用,占氮肥总量20%左右; 粒肥在倒2 叶抽出时施用, 占氮肥总量10%~15%。 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 基肥全层施肥,追肥采用以水带肥方法施入。

1.1.5 量化灌溉时间及水量 主要需注意缓苗返青期、分蘖盛期、拔节期至抽穗期、抽穗开花期至成熟期等几个阶段。

缓苗返青期,主要是满足缓苗返青与秧苗尽早分蘖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实行3~4 cm 浅水间歇灌溉,并结合两次灌水间的短期落干露田通气,促进发根。

分蘖盛期,晾田时间从第10 叶露尖时开始,群体总茎数达到所需穗数80%左右时排水晾田, 控制无效分蘖,将封行控制在孕穗期。 茎蘖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块,加重晾田,以人立不陷脚、叶色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轻度晾田,采用多次露田的方式,至田边裂细缝、群体叶色褪淡程度即可。

拔节期至抽穗期,采取浅湿交替的灌溉方式,保证植株生理生殖需水。其中,在幼穗分化形成时保持3~5 cm 水层,在孕穗时保持3~8 cm 水层,防止低温多雨等不良天气影响,起到深水保胎作用。

抽穗开花期至成熟期,采取浅湿间歇灌溉,以保持土壤湿润无水层为宜。抽穗至灌浆前期保持0~5 cm 水层,收获前7~10 d 撤水,避免过早断水,保证成熟期有2 片左右绿叶。

盐碱较重田块要早泡田,结合排水洗盐2~3 次;移栽后常换水,以水压盐;当土壤盐分>0.2%时,4 d 左右换1 次水。 水层以浅为主,浅湿结合,出现旺长则适当晾田。

1.2 相关配套技术

1.2.1 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大洼区以盐粳218、盐粳188、盐粳456、盐丰47、田丰202、辽河5 号等品种为主。

1.2.2 采用旱育秧技术 无纺布覆盖育苗或工厂化育苗。

进行晒种、脱芒、选种、浸种、消毒等种子处理;利用多功能育苗壮秧剂配置优质营养土;育苗播种覆土后采用广谱除草剂封闭灭草。

工厂化大棚育苗选择地势高燥、土壤肥沃、交通方便的地块建棚,场地四周和两棚之间挖好排水沟;育苗大棚规格为宽7~10 m、长50~70 m、高2.5 m 左右,以钢架结构为宜,宽度超过8 m 的大棚最好采用肩部通风;具备条件地区采用自动化流水线机械播种。

无纺布覆盖育苗选择园田或水田高台作为育苗地;应用软盘、钵盘、塑编片等育苗载体或隔离层;采用重量37 g/m2以上的防老化无纺布,园田和高台育苗可采用平铺式覆盖,床面平铺地膜或布外覆盖农膜增加保温效果;实行旱育苗旱管理。

1.2.3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针对常见的稻瘟病、 纹枯病、稻水象甲、二化螟、灰飞虱等主要病虫害,做好预测预报,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准确把握施药方法、施药剂量和施药时间,争取最佳防治时机,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此外还要加强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预防,从水稻育苗的通风炼苗开始就要预防灰飞虱侵染,切断传播途径。

1.2.4 提高机械化水平 采用工厂化育苗方式,根据育苗秧龄进行机械插秧,提高项目区插秧效率;收获期进行机械收割,扩大应用面积,降低劳动成本。

2 项目产量及效益情况

2.1 产量完成情况

项目区水稻平均产量为710.6 kg/667 m2,比项目实施前增产123 kg/667 m2,增幅21%;千亩片平均产量为727 kg/667 m2,比项目实施前增产130 kg/667 m2,增幅21%;百亩方平均产量为744 kg/667 m2, 比项目实施前增产135 kg/667 m2, 增幅22%。 辐射区水稻平均产量为639.3 kg/667 m2,比项目实施前增产56.3 kg/667 m2,增幅9.6%。

项目共增加稻谷产量1 862.3 万kg,其中项目区增产稻谷553.7 万kg,辐射区增产稻谷1 308.6 万kg。

2.2 经济效益

项目区节本增效1 090.8 万元,其中:因粮食增产,增效221.4 元/667 m2(按稻谷1.8 元/kg 计算),共增效996.3万元;采用无纺布育苗、控肥控水等措施,节本21 元/667 m2,共节本94.5 万元。

辐射区节本增效2 766.9 万元,其中:因粮食增产,增效101.3 元/667 m2,共增效2 329.9 万元;平均节本19 元/667 m2,共节本437 万元。

项目区和辐射区合计节本增效3 857.7 万元。

2.3 社会效益

项目区应用水稻量化栽培技术, 控制了水稻无效分蘖,防止水稻过早封行,避免了水稻后期田间郁闭严重,减少了病害发生,达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并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应用这项技术,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4 生态效益

2.4.1 减轻了废弃农膜污染 项目区本田育苗约1.84 万个标准床,按每床用农膜2 kg 折3 a 计算,少用塑料农膜10 t。

2.4.2 减少了农药用量 按农膜育苗每床喷农药1 次200 g,约1.84 万床无纺布育苗,减少农药施用量1.55 t。

2.4.3 节约了淡水资源 平均节水300 m3/667 m2,共节水1 350 万m3。

2.4.4 提高了氮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提高2 个百分点。

猜你喜欢
节本叶龄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让云南节本增效24.30亿元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棉花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豫西旱地小麦农艺农机融合节本增效技术模式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节本补贴:农业高成本的对策研究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