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远地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与活化利用

2021-07-03 08:12黄敏强
客家文博 2021年2期
关键词:连州遗产工业

黄敏强

【关键字】工业遗产 保护 活化利用

引言

清远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现辖佛冈县、阳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清城区、清新区5县2区,并代管英德、连州两个县级市,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遗产的保护面临着种种挑战,如何有效开发与活化利用这些工业遗产也成为当今的重点与热点。2007-2011年,清远市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经调查登记,清远现存工业遗产数量66处,但目前对于绝大部分的工业遗产仅限于资料登记,并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现以原清远县机械厂和糖厂为例,从机械厂的消失与糖厂经改造成文创产业园焕发新的生机对比,探讨在现代化经济发展背景下,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与路径。

一、清远工业遗产概述

(一)清远工业发展历史

清远地处北江中下游,水运通畅,又有滨江及飞来峡等古道,是古时官、民、客、商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故手工业、工业发展较早。如铁木农具、木竹家具、陶瓦炊具、土布纺织漂染、衣服裁缝、榨油舂米、制造木船等,都是历史悠久的手工业。据旧志记载:在宋朝,本县已有铁、银、锡矿场和金的淘采场。在清代,清远石马的造木船和石坎、龙塘等地的陶瓷烧制业,已经从家庭手工作坊发展为雇工专业经营方式,技术也有较大的改革和进步,产品款式新颖,方便实用,很受用户欢迎。清后期,有人在县内开办机械织布厂和火柴厂,但那时使用的机械十分简陋,还没有摆脱手工操作,但它是本县始现了工业的雏形。据《广东年鉴》记载,民国30年(1941年)清远县工业、手工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电力、日用、建材、陶瓷、农产品加工、金属制品、皮革等各个行业开始开设工厂。抗日战争期间,因日机轰炸,不少工厂被炸毁或外迁,或被迫停业,抗战胜利后,逐步恢复发展。

清远现代工业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如原清远县推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进行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共有17家国企1先后开展,糖厂与机械厂即为其中的2家。其中糖厂为清远县售价机制糖企业,也是第一家侨资企业,占地面积达56243平方米。机械厂则主要生产铸造件。清远这17家国企,通过创造性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方式,创造了曾经轰动全国的“清远经验”。

(二)清远工业遗产现状

所谓“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2。

据《清远县志》记载,民国时期,清远县共有14个工业行业,新中国成立后至1987年年底,县内的工业行业增加到了34个。 3根据清远市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清远市共发现登记工业遗产数量66处。按类别来看,以农业设施和机械制造为主,分别占了总数的40%和13%,其次是食品加工业,占了总数的13%;从地域分来看,以英德、连州、清远市区为主,绝对数量最多的是英德市,总计有30处,占总量45.45%,其次是连州市16处,占总量的24.24%,清远城区有8处,占总量的12.76%。之所以在这两个县级单位发现的工业遗产最多,和其在历史上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有关。其他则零散的分布在连南、连山和阳山。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机械厂发展较好的已搬迁到其他地方,原厂址要么转租为私人经营,要么由政府管理,更多的是直接被废弃。原状保护是工业遗产保护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原则。目前,仅有连州粮食储备库、连州果品仓库被用作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展览场地和改造成摄影博物馆从而得以原状保存。其余绝大部分工业遗产仅是在“三普”时候作了记录,并未形成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也基本上没有关于工业遗产的再生利用方面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多重管理、责权不清,各个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工业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社会力量参与度低、工业遗产分布零散,厂区较为偏僻等多种不利因素,导致民众无相关的保护意识,很多工业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工业遗产保存的整体状况不佳。

清远市工业遗产数量统计表4

(三)清远工业遗产价值评估

清远地区的工业遗产分布零散,充分显示当时生产发展因地制宜的特征,体现不同的历史、科学与社会价值。

1.历史价值

农业基础设施灌渠、水槽均在英德、连州、阳山,这些水利设施位于山丘之间,为农林灌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今仍然能使用。英德是广东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耕地面积54930公顷,林地面积22.47公顷,有省属华侨农场,是国家茶叶、优质米、甘蔗生产基地。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农业发展的优势,衍生出茶场门楼以及知青场牌坊,为研究茶场的历史发展与当年知青下乡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实物和文字资料。机械厂分布在山区,距离村镇较远。连州的国营东方红机械厂、国营星光模具厂,连南的北江机修厂老厂房、国营明华机械厂是根据1964年毛泽东主席“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的指示精神建立的军工机械厂,对研究建国初期我国的军工机械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船厂遗址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保留着当年的金字架结构的旧厂房,则是清远造船业的历史见证,是研究近代北江造船工业发展的实物资料。

2.科学价值

1978年11月,清远机械厂与其他16家县属国营企业试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1980年,实行“利润包干,超额全留”;1981-1983年,实行“利润包干,逐年递增,一定三年不变,超额分成”的管理制度,超额部分留给企业,另外五成由县经委、县财政占四成。这一系列做法成为全国首创,被国家经委、国家体制改革办公室总结为“清远经验”向全国推广。科学合理的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创新的道路。而广泛分布在英德的灌渠,形式多样,有的灌渠天桥面离地面高22余米,且大部分至今仍能使用,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研究水利建设的重要载体。

3.社会价值

清远的工业遗产,农业设施至今仍发挥作用,交通工业鸦鹰头隧道、盲仔峡隧道原是京广铁路必经之道,现成为银英公路隧道,英德通往广州、清远的主要交通道路段之一;其余基本上已转型废弃,风光不再,但对于当地人们而言,这些厂的建立与发展,与他们息息相关,记录着他们的人生经历,不仅是小县城抹不去的回忆,也折射出当时全省乃至全国的社会历程。

三、工业遗产面临的危机及原因

随着社会发展,工业遗产面临着“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命运,有些因城镇化被征用为政府用地,盖上了居民楼或写字楼;有些因地处偏远山区,逐渐成为荒废之地,被苔藓藤蔓等自然植物覆盖;有些甚至遭到人为破坏,只留下残缺的烂尾楼。造成工业遗产被遗忘或放弃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保护意识薄弱

首先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民间普遍工业遗产保护意识薄弱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城乡建设早期,各地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为第一任务,对旧城区、旧建筑大量拆毁,以改造为名,拆旧建新,忽略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其次,各地由于人员和工业遗产保护经费等严重不足,无法全面监管和较多经费投入到工业遗产保护中。所幸最近几年,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工业遗产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媒体的关注,工业遗产保护已逐步得到重视和强化。但如何进一步加大和完善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措施,特别是如何对此次普查登记的工业遗产进行强有力的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二)未全面登记

因城区改造将旧建筑大量拆毁,造成没有合适的登记点;调查时掌握登记标准偏严,或对登记标准把握不好,认识有偏差,或者可登可不登的就不登,或者在某行政村已登记了同类型的,别的行政村就不再登记了,造成有的工业遗产没有登记。

(三)城乡开发加快

清远近年的城乡建设活动频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工业遗产破坏或消失的情况。如清远城区1988年清远建市后作为市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大拆大建在所难免,工业遗产能保存下来的所剩无几,而英德、连州之所以工业遗产类型保存量居多,主要是这两个地区还处在一种待开发状态,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拆迁,从而使得这些工业遗产得以自然存在的方式保存下来。

(四)存在所有权问题

清远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视并没有相应地跟上,所以有相当一批工业遗产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遭受损害。加上所有权问题,文物行政部门不可能针对所有工业遗产加以保护,那些保存一般和较差的工业遗产往往是因为不当的使用、管理和修缮才导致了保存现状的不理想。而它们其中较多都是集体或个人所有,这种情况下文物部门能做的就是提出自己的建议,由他们来负责实施,但是这样并不能保证保护成效。

(五)保护宣传措施滞后

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并非易事,只是靠文物行政部门和基层行政单位的合作并不能完全保证工业遗产的良好保存,因为影响工业遗产的保存的因素极多。而只有在充分发挥普通民众保护工业遗产热情的情况下,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所以,还是要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工业遗产的积极性,营造大家都能参与保护工业遗产的良好氛围。只有做好以上工作,才能使工业遗产的保护状况不断地改善。

四、保护开发利用的措施与途径

如何协调工业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危”为“机”,化挑战为机遇?笔者认为,应“顺势而上”,“顺势而为”。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能探索出一套个性化发展的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

(一)成功案例探讨

建于1955年的清远糖厂,整个厂区保留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四个时期的厂房,建筑处处充满苏联风格。这类保存完整的苏式建筑在清远乃至广东都较为少见,极具历史价值。清远糖果时光文创产业园沿用原旧厂房进行“保护”和“再造”,2018年,经过改造建设的糖果时光文创产业园部分对外开放,小资小众休闲的装修格调,公共区域到处绿植满园,鸟语花香,使园区内办公、景观、商谈、休闲完美结合。

除清远糖厂外,始建于1965年连州果品仓库,承担着全市农副产品的加工、中转、储存等的重任,为保障全市居民生活物资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连州市政府停止在该仓库存放物资,用作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展览场地,并在此设立了永久性的连州国际摄影博物馆;同样始建于1956的连州粮食储备库,现存两列各5个砖砌草灰瓦园桶形仓库也被原状用作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展览场地。连州国营卫国机械厂旧址始建于1971年,实际是711兵工厂,现存影剧院、办公楼、篮球场、生产车间、仓库、隧道、医疗室、宿舍楼等建筑,现由丰阳镇政府管理,目前镇政府意图通过中国传统村落丰阳村品牌,计划打造成当地的文化创意园、民宿系列……又如,清远的石坎窑,是清远瓷厂的前身。上个世纪,清远瓷厂的瓷具,年出口400多万件,皆有“中国清远”标识,为广东瓷器出口主产地之一。几经变换,现有“同心窑”、“中宿窑”等陶艺文化创意公司,以传统柴烧龙窑,烧制浮雕银金新彩花瓶,“墨竹”等装饰的茶器、花器、香器之类的“文创”产品,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二)启发与借鉴

作为工业遗产,它们的成功“转型”对我们的启发和借鉴的意义重大。如今的糖厂、仓库,我们可以从一砖一瓦,一景一物中看到当年的工业风貌,糖厂、仓库的完美蜕变,为清远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发展指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首先是政府的支持与引导。糖厂、仓库之所以能够重新改造并发展成一定规模,离不开当地政府各个部门的支持。从旧厂房的改造开发,到招商引资,及各种会议、活动的举办,都少不了政府部门的介入及积极引导,保证产业园能够良性发展。

2.其次是敢于创新,勇于改革。将糖厂、仓库的旧厂房保留,开发成文化创意园,建立博物馆或展览场馆、旅游景点,并进行商业化和文化艺术的改造,成功完成了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换。“多元混合”的设计措施使老工业厂区获得新的生机,也符合新的城市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进而实现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附加值。

3.最后是适应市场需求,抓住网红热点。糖厂、仓库旧厂房是清远、连州市民的童年记忆,文化创意园是目前较为潮流的行业,保留具有清远、连州情怀标志性建筑,在原有的旧建筑基础上赋予新的创意,两者合一是一种结合创意与历史的传承。园区及展馆内进驻多样化的商业模式,根据市场热点举办各类活动及展览,成功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为产业园的开发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时代发展淘汰不是只能成为破坏都市发展和景观的负资产,这此老建筑都饱含当地的记忆和痕迹,如果加以整理、改造和活化,定能为后代留下一座有记忆、有温度的城市。

结语

过去人们习惯于把久远的物件当作文物和遗产,对它们悉心保护,而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急于将它们毁弃。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5。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些地方的20世纪遗产面临着被遗弃、拆毁和改造的威胁,由于保护观念的滞后、认定标准的空白、法律支撑的缺失、技术手段的匮乏以及一些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大量有重要价值的20世纪遗产正在加速消亡,抢救和保护工作日趋紧迫。

要让工业遗产这笔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真正地渗透到百姓的平常生活里,延续到子孙后代的记忆中,我们认为,一方面需要有关专业人士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工作,因为工业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同于普通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公众参与和全民教育,唤起公众对工业遗产的兴趣以及对其价值的认同才是保护工业遗产最可靠的途径。通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业建筑及附属设施、厂房等工业遗存将得到及时调查、登录,使工业遗产保护得到广泛宣传,为下一步做好城市规划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做好文物调查、登录以及广泛宣传的同时,我们可充分利用现时的生产流程和厂房设备,建立博物馆或展览馆,打造文化创意园,组织学生群众到现场参观,展示工厂的生产流程,并由熟悉厂史的讲解员进行现场讲解;在展览室展示过去的厂房设备和发展史,保存历史记忆;将工业遗产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堂等。

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正在摸索阶段,在其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相关专项法规尚未得到落实的情况下,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注释:

1.17家国企分别是:食品厂、酱油厂、糖厂、酒厂、印刷厂、火柴厂、氮肥厂、化肥厂、水泥厂、砖瓦厂、瓷厂、电瓷厂、机械厂、农机修造厂、电机厂、汽车修理厂和铝厂。——参考: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办公室、清远市史志办公室、中共清城区党史研究生编:《清远经验史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第617页。

2. TICCIH,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Heritage(《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S][出版者不详] 2003。

3.清远市地方志编撰办公室:《清远县志》,内部材料,1995年版,第308页。

4.根据2011年9月《清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及录入资料整理。

5.余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 ,《建筑学报》,2006(8):12—15。

猜你喜欢
连州遗产工业
寿乡连州菜心甜 消费扶贫生活美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刘禹锡与连州
小城里的中国记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工业技术
连州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