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青花海水白龙纹天字罐之特点

2021-07-03 05:54李秀普李晓希
景德镇陶瓷 2021年3期
关键词:龙纹九龙青花

李秀普 李晓希

(1.湖北省收藏家协会;2.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

此件明成化青花海水留白暗刻五爪九龙纹天字盖罐,通高11.3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9.6厘米、腹径12.5厘米、盖径8厘米。器型为直口、短颈、圆肩、鼓腹、广底、圈足、圆盖。成化天字罐非常美丽稀罕,中外馆藏展品只有十来件斗彩的,足见这件青花天字罐的珍稀程度和艺术魅力。本文就其质地、纹饰、款识等方面特点,谈一谈初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器型玲俊奇秀,质地温润素雅

天字罐器型玲珑、俊俏、奇秀,质地温润、洁净、雅致(图1),直接体现了明成化官窑青花瓷追求胎质、彩质和釉质精致完美,且“三质”各臻其妙、相互衬托的瓷艺成效。

一是胎质精美。首先,白细莹润。天字罐的底圈足与盖沿底边露胎,前者平切,后者平切且两边棱斜削,有多处粘沙,胎面干燥、紧皮等氧化特征典型,看上去洁白致密,细润晶莹。其次,巧薄轻盈。主要体现在透影和重量两方面。在透影方面,从内透视,青花图案一目了然;从外透视,暗刻纹饰清晰可见。在白炽灯光下,内外透视,胎色牙黄闪红(图2)。在重量方面,天字罐带盖只有552克,与宣德体量相仿的盖罐相比,重量格外显轻。若考虑天字罐内外釉质更为肥厚,胎体更轻。再次,刚劲稳固。此罐型制别致,线条优美,全凭薄胎塑造和支撑,历经了分段拉坯、高温焙烧等多道工艺和数百年的光阴洗礼,至今无任何变形、绺裂,展现了胎质的刚性和韧性。

二是彩质精美。天字罐青花彩质靛蓝、亮丽、柔和、沉静的风格,极具时代特色。与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发色艳丽、浓淡不一、铁斑丰富、泛紫明显、晕散突出的特点相比,天字罐青料呈发色清新、浓淡相近、铁斑稀少、泛紫隐约、晕散轻微的特点;与国产青料平等青杂质近无、色泽淡雅、蓝中闪灰的特点相比,天字罐青料呈杂质较少、色泽明快、蓝中闪紫的特点。天字罐这一青料特点,是成化前期官窑瓷器继续使用宣德剩余的进口苏麻离青,并将国产的平等青参兑其中混合应用的结果,由此一改宣德浓艳为成化幽婉,使成化官窑早期青花彩质极富魅力,独歩一时,成为绝唱。反映了成化本朝对前朝青花工艺的继承和创新,也证明了天字罐为成化早期作品。

图1 罐身罐盖一侧

图2 胎色黄中闪红

三是釉质精美。天字罐身、底、盖的内外施釉色质同一,丰腴莹泽,如脂似乳,光清晶亮,洁白温润。看透度,釉质肥厚,蒙脂感强,釉下纹饰如云遮雾障,为青花平添淡雅,为暗刻隐身潜形。看开片,外釉布满深度老化的冰裂纹,而里釉无一丝裂纹,非常奇妙。看气泡,釉中气泡因釉下有无青花而不同。青花处,小气泡密集,大气泡众多,且沿着青花笔道分布排列。正视,大气泡之上的釉面平光莹亮。侧视,大气泡之上的釉面如同棕眼;留白处,小气泡密集,大气泡无几。看表面,总体上均匀光平,比较特别的是,铁锈斑个小量稀,钻胎入骨,釉面随之下凹,形成小窝点;罐的内口沿积釉一圈,外底釉微有起伏,有波浪感。这两种现象都不明显,不经意很难以发现,为部分成化官窑瓷器所特有。

二、青白相间互映,纹饰生动精妙

天字罐除盖沿为白底青花金钱纹外,盖外顶和罐身外壁均为青花弧线水纹,留白浪花和暗刻九条五爪龙纹,呈现出群龙行走腾飞于海浪之中的景象。细品龙纹,形态生动而精妙。

第一,胎体藏工笔。在釉下留白的胎体上,暗刻龙纹,线条细如游丝,工正细致,有工笔画的风格(图3)。其上白釉肥厚,自然光下难见踪影,有一种“藏”的感觉。借助强光透视,龙纹头形扁方、闭嘴瞠目、鼻端凸起、双角后倾、头发上扬、眉须竖立、身体修长、鳞甲密集、背尾带鳍、身出绶带、四肢肌健、肘毛飞动、爪如圆轮。诸如这些,均是通过清晰而准确的雕刻呈现的,对进一步从细节上把握成化龙纹特点,大有脾益。

第二,釉面如写意。与釉下留白胎体暗刻龙纹的精雕细刻相比,釉上的白釉龙纹简略了具体细节,突出了身躯修长,英俊秀丽的基本神态,富有写意画风格。通景观察,白釉龙纹与青花海水衔接的所有边沿,无青花描绘,龙纹的嘴、牙、五爪、身鳍、头发、眉毛、胡须、肘毛等均有朦胧感,白釉龙纹的全身几近无青花描绘,存有几丝“卡通”味道,只有双眼以青花点绘,有画龙点睛的神妙,展现出一幅白釉龙纹与青花海水纹青白分明、相应成趣的美丽画卷。

第三,形态各相异。以形态大体相似为标准,天字罐上的九条龙,可分为五类。一类为单龙,位于罐盖之上,头部在下方,往左方平冲。其余四类分别是,头部低背绕环龙、头部高背绕环龙、行走龙和转身回头龙,四类各一对,每对分别位于罐身的上下两层,形成盖顶一龙,罐身两层八龙的阵列。在“九龙五类”中,各个类别形态不同,同类中的两龙相似而不相同。以头部低背绕环龙为例,此类中的两龙,相同之处是,都是龙头向右绕环,头部低于背部。差别之处是,一条龙头绕环朝前,低于龙背的幅度大,龙尾在右;另一条龙头绕环朝后,低于龙背的幅度小,龙尾在左(图4)。这种“九龙五类”,形态各异,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的表现手法,增强了纹饰的艺术效果 。

图4 龙头低背绕环

第四,九龙潜规矩。前文说到的天字罐“九龙五类”,不见文字记载,却在一些明清瓷器和建筑物上,有前承后启的脉络。山西大同九龙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在山西大同王府门前的照壁。该照壁上的“九龙五类”用五种颜色区分。正黄色龙是一类,称主龙,排列中间。其他四类分别是,淡黄色龙、金黄色龙、黑紫色龙和黄绿色龙。每类两龙,以主龙为中心,依次分列在主龙左右两侧,形成九龙“一”字阵列。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的北海九龙壁和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故宫九龙壁,均是“九龙五类”,阵列形式与大同九龙壁一致。事实表明,存在于明清不同瓷器、建筑物上的九龙纹饰,尽管每条龙纹和每类龙纹的具体形态有别,阵列形式不一,但“九龙五类”的基本规矩却一直在延续。这种潜藏的龙文化现象,是有待于研究的新课题。

三、字体端庄清劲,款识独特寓趣

天字罐底心楷书青花“天”字款识,书风端庄清劲,为成化朝所首创和独有。其有何用意、用于何器物、特征何在、何人书写等,至今说法不一,恰似猜迷,别有寓趣。

其一,关于天字款的用意。一种说法是,古代宫廷器物常常用《千字文》字的先后顺序编号排序,而《千字文》开篇的第一个为“天”字,将“天”字书于成化皇帝喜爱的瓷罐上,以示其为“天下第一罐”。另一种说法是,成化皇帝下旨制做精美的天字罐,告诫群臣,自已受命于天,是真命天子。虽然两种说法不同,但都将天字款的用意归结为成化皇宫御用物品的标示。天字罐的五爪九龙纹饰,为这个结论提供了最直接的佐证。原因是,从元代延祐起,已有明确规定,皇室采用五爪龙纹,同时用在瓷器上,在往后包括明代成化在内的近600年中,都只能皇室御用。

其二,关于天字款的器物。对书写天字款的器物,最主流的说法是只见斗彩天字罐。这种观点的依据是馆展实物。过去,各地展出的馆藏天字罐,都是绘天马、海水龙、缠枝莲等主题纹样的斗彩天字罐,没见青花天字罐。但从历史的经验看,没见馆展,不一定没有馆藏,更不一定没有民藏。青花天字罐的面世,证明了天字罐不光有斗彩的,也有青花的,由此将天字款只见斗彩的认知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其三,关于天字款的特征。对此,中国著名古陶瓷专家孙瀛洲先生总结为:“天字无栏确为官,字沉云濛在下边。康雍乾仿虽技巧,字浮云淡往上翻”。意思是,官窑天字款的“天”字,外围无边无栏,青花下沉,因釉厚而显朦胧。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都仿过此款,但青花飘浮。青花天字罐的外底中间以青花楷书的“天”字(图5),其周围无边线,青花沉稳,铁锈斑随笔迹自然分布,深入胎体,其多少与运笔的重轻相关。丰腴的釉层和众多气泡覆盖,给人一种云雾隐现的感觉。这些特征与孙先生的四句诀高度吻合,再一次印证了它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图5 楷书青花款识

其四,关于天字款的书写。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天”字是谁的字体、谁的手笔两个方面。谈及此事,还得看可靠的物证。在1980年第三期《紫禁城》上发表的《皇帝画的漫画——一团和气》中,插有故宫博物院藏的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御制一团和气图赞》书法照片(图6),其中有“天”字和“一”、“大”、“二”、“人” 等与“天”字局部相同的字。将天字罐的“天”字与之对比,无论全部,还是局部,都笔迹相近,书风相同。由此推测,天字款应是成化皇帝的字体,是工匠仿成化皇帝字体书写的。至于天字罐上的“天”字与题跋上的“天”字笔画不尽相同,是仿写难以避免的,可怱略不计,既便是皇帝亲笔书写,也不可能像钤印彼此一样。

青花天字罐风格别具,青花水纹、留白浪花和暗刻五爪九龙等工艺,在当今屈指可数的天字罐中,仅见于此,堪称珍中之珍,其型制、胎骨、青花、釉质、纹饰、款识等都呈现了成化官窑瓷器特征,存载大量的、珍贵的、有些是唯一的物证信息,对学界拓展认知范围,建立认知体系,更客观、科学地赏析成化天字罐的风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6 成化皇帝书法

猜你喜欢
龙纹九龙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九龙口:超然江淮间,敢为天下“XIAN”
传统龙纹图样的现代平面设计研究
青花
瓷器上的龙纹
九龙璧之魂
遇见九龙口 遇见最美的自己
九龙九凤冠:明代皇后的顶级配饰
浅谈元青花龙纹三式在器物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