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2021-07-03 12:32刘国斌方圆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子系统吉林省

刘国斌,方圆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1],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之一,对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拓宽农业功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不断构建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具有积极助力,是推进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手[2]。吉林省作为农业强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提升吉林省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推进吉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促进吉林省全面振兴的有力推手。因此,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早在2016年吉林省出台《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政策支持,2019年吉林省政府对这一规划进行了修订,将期限调整为2019—2030年。同时,吉林省2019年颁发《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和《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加快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支持。在这些政策背景下,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有了保障。

学界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各有侧重,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偏向于理论方面研究,Schultz[3]提出改造传统农业理论,通过对传统农业投入先进的要素实现现代农业发展。Lewis[4]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为分析农业和工业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樱井清一[5]认为农业六次产业化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并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其发展是对农业六次产业化理论的进一步解释。

在国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国内学者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陆益龙[6]、刘国斌和车宇彤[7]、彭超和刘合光[8]等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普遍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不断推进和实现农业变革、农业均衡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的过程。曹俊杰[9]、王兆 华[10]、李刚和李双元[11]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深入剖析,普遍认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进步。王永华和马明[12]、夏四友等[13]、曾梦玲和周芳[14]、杨华等[15]、姚成胜等[16]和张香玲等[17]分别采用TOPSIS法、DEA法、AHP分析法、Theil指数和障碍度模型、GIS技术和基尼系数、多指标综合测定法等方法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评。刘敏和白塔[18]、孙晓欣和马晓东[19]、沈琼[20]和黄庆华等[21]从各自角度剖析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韩文龙[22]和陈锡 文[23]通过研究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现方式或对策。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农业现代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直接性研究相对较少,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基本条件要素、目标要求和衡量标准等讨论仍有欠缺。本文认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通过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经营体系建设、生产体系建设、质量效益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和支持保护力度加大等,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达到引领地区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环境改善、地区经济进步的演进过程。因此,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GM(1, 1)灰色预测模型,分析2004—2018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预测未来发展水平,探讨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及差异性,进而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举措,以期实现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阶段,主要表现在完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支持保护等方面。为此,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借鉴《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9—2030年修订稿),从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质量效益、绿色发展和支持保护6个方面构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Jilin Province taking the lead in realiz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农业产业体系子系统主要包含农业休闲旅游业收入、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电商农业发展水平、粮食生产稳定度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5个指标,综合反映农业产业发展情况[24]。农业生产体系子系统包含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个指标,反映农业生产水平情况[25]。农业经营体系子系统包含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水产养殖规模化水平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3个指标,反映农业经营状况。质量效益子系统主要来综合体现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情况,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个指标来衡量。绿色发展子系统则用万元农业GDP耗水、万元农业GDP耗电和化肥减量化3个指标来衡量吉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情况[26]。支持保护子系统主要反映吉林省政府部门等对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持情况,用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单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农业贷款收入、农业保险深度3个指标来衡量[11]。

1.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计算方法

熵值法是判断某一指标离散程度的方法,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对系统评价的影响程度越大。因此可通过熵值法为多指标综合评价确定权重。本文借鉴韦礼飞等[27]研究方法,运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正向和负向指标进行处理,得到标准化数据,在此基础上将各级指标的标准化值乘以对应的权重可计算得到相应的目标值,据此来计算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得分,具体方法为:

式中:i表示统计年份;j表示指标序号;Wj表示指标权重,权重越大,对指标评价影响越大;Xij表示指标标准化值;Z表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分越高,其发展水平越高。

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阶段划分是判断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借鉴鲁春阳等[25]对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划分依据,将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阶段进行划分(表2)。

表2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划分标准Table 2 Development stage standard of taking the lead in realiz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Jilin Province

1.3 GM(1, 1)模型

借鉴宋晓和裴会芳[28]有关研究方法,本文采用GM(1, 1)灰色模型对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分析,以分析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何时能达到率先实现阶段,计算方法为:

第一,设有原始数据序列X0:

计X1为其生成序列:

第二,计Z1为X1的紧邻均值生成序列:

第三,如果X1数列变化过程为指数曲线,那么可建立微分方程:

其白化方程为:

式中:a为发展灰数,b为内生控制灰数,t为时间。

第四,设B= (a,b)T为参数列,其中:

第五,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并带入原微分方程得出公式:

据此计算X1数列,计算公式为:

该X0数列的值则为原始数列计算后得到的模拟值,当k≥n时,可以得预测值。

1.4 回归分析模型构建

为进一步研判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借鉴张平淡等[29]相关研究方法,构建模型为:

式中:Y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得分;Ai为解释变量,表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各子系统指数情况;u表示随机项;C0表示常数项,C1~C6代表自变量的系数。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涵盖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回归模型,所以,回归分析前要通过检验分析来选择合适的回归模型。首先,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并进行F检验,F检验统计量的P值为0.677 2,不能拒绝原假设,所以不存在个体效应,混合效应模型要优于固定效应模型。其次,经过Breusch-Pagan检验发现P值大于0.05,不能拒绝“不存在个体随机效应”的原假设,考虑混合效应模型。再次,通过Hausman Test来判别是否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应该使用混合回归模型PLS。

1.5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吉林省统计年鉴(2005—2019年)以及吉林省各地区统计年鉴和政府网站等。

研究范围主要从地理位置层面对吉林省进行区域划分,东部地区包括延边州、白山市和通化市3个市;中部地区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和辽源市3个市;西部地区包括白城市、松原市和四平市3个市。

2 结果与分析

2.1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分析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指数得分从2004年的0.373 9分上升至2018年的0.676 0分(表3),上涨了80.8%,其综合指数得分呈平稳上升趋势,这反映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处于稳步上升态势,与《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监测方案》(吉率先领导小组〔2018〕)的评价结果相比有所差距,本文计算的结果较低于该方案评价结果,但总体上基本符合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现有水平。具体来看,2004—2009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处于起步阶段,说明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正逐渐形成和发展;2010—2018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初步实现阶段,表明该时期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较好态势,各种农业现代化发展条件逐渐成熟深化,为更高质量的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向基本实现阶段乃至率先实现阶段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2004—2018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距离率先实现阶段差距十分明显。

表3 2004—2018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得分Table 3 Jilin Provinc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ndex scores in 2004-2018

从各子系统看,2004—2018年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质量效益、绿色发展和支持保护6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得分分别增长78.7%、93.7%、92.3%、75.7%、106.7%和45.7%。可见,2004—2018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各子系统的水平得分均呈增长趋势,表明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质量效益、绿色发展和支持保护水平均不断提升,为推进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尽管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得分及其发展水平阶段有所提升,但距离率先实现阶段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质量效益、绿色发展和支持保护子系统发展指数得分相对较低,在一定层面阻碍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2.2 吉林省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分析

从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得分看,2018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得分分别为0.636 3分、0.714 7分和0.675 2分(图1),吉林省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说明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要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这实际上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条件差异性有关,中部地区经济、技术和资金等要素集聚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在一定层面能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积极助力。东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而言经济集聚能力较弱,东部地区的经济集聚能力、创新能力等相对较弱,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条件相比较中部地区不足,西部地区由于是生态经济区,大规模开展农业机械化发展条件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可见,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性。从图1能直观看出,2004—2018年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得分均呈增长趋势,这表明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尽管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得分均有所增长,但结合前文农业现代化发展等级标准划分依据,从各地区其所处发展水平等级阶段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从2004年的起步阶段提升至2018年的初步实现阶段,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从2004年的起步阶段提升至2018年的基本实现阶段,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距离率先实现阶段均有较大差距,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来过渡。从表4结果不难发现:东部地区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子系统得分相对较低,拉低了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利于其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地区质量效益子系统得分与绿色发展子系统得分位居后两位,在一定层面影响了其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西部地区质量效益子系统得分最低,绿色发展和农业经营体系子系统的得分也相对较低,不利于其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表4 2018年吉林省各地区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得分情况Table 4 Scores of subsystem development indexes of Jilin Province in 2018

2.3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预测分析

基于灰色预测GM(1, 1)模型,对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预测分析。从表5结果可以看出:吉林省整体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2033年达到率先实现阶段,这一时期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吉林省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2036年达到率先实现阶段,中部地区在2032年达到率先实现阶段,西部地区在2035年达到率先实现阶段,这与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0年修订稿)中的目标要求基本吻合,在2030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达到基本实现阶段,且发展质量相对较高,说明该预测结果具有较强的解释意义。

表5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预测结果Table 5 Forecast result of Jilin Province taking the lead in realiz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4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通过利用Stata软件,选择PLS混合回归模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见表6。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进一步运用GMM方法,对原方程进行差分,使用变量滞后阶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发现各解释变量显著性水平保持一致,进一步进行豪斯曼检验,P值为0.762 4,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不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异方差稳健标准误再次进行回归发现,各变量指标正负号与回归结果一致,显著性也一致,因此可以认为模型具有稳健性,回归结果具有较强解释。

表6 模型选择回归结果Table 6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models

从吉林省整体层面看,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质量效益、绿色发展和支持保护子系统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25、0.186、0.174、0.167、0.024和0.002。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 系、农业经营体系、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子系统的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显著,对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支持保护子系统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对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影响程度较低,但从实际情况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支持保护,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持保护力度仍需深化。从影响程度看,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和质量效益的影响程度相对较高,其他子系统对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影响了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吉林省东部地区看,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和质量效益子系统回归系数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支持保护子系统回归系数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绿色发展子系统回归系数不显著。这说明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质量效益和支持保护子系统对东部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不显著,对东部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阻碍了其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吉林省中部地区看,农业产业体系、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子系统回归系数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农业经营体系回归结果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支持保护子系统回归结果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农业生产体系回归结果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吉林省西部地区看,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经营体系、质量效益、绿色发展和支持保护子系统回归结果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对吉林省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农业生产体系结果不显著,在一定层面不利于其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质量效益和支持保护子系统回归系数相对较小,对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程度较小,在一定层面也不利于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尽管农业经营体系回归系数较高,对其农业现代化影响程度较高,但实际来看,西部地区属于生态经济发展区,其开发受限制保护,影响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影响畜禽水产等规模化养殖水平,这在一定层面阻碍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进而影响其率先实现现代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研究表明,2004—2018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得分呈增长态势,其发展水平也不断提升,到2018年达到基本实现阶段,但距离率先实现阶段仍有差距,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地区差异性,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尽管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依然存在诸多影响因素阻碍或影响其农业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本文研究进一步厘清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所处阶段,分析其距离率先实现阶段的差距和原因,旨在加快提升吉林省整体及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而推进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其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工作的现实意义重大,且各地区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生产体系、绿色发展、质量效益和支持保护水平不尽相同,这也影响吉林省整体及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吉林省必须因地制宜,结合整体、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现实情况,有针对性的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3.2 建议

1)吉林省应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提升吉林省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生产体系建设,以新的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生产体系为重点,推进吉林省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二是要突出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绿色、低碳和智能智慧等新的农业发展方式将进一步推进吉林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助推吉林省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三是要加强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保护,突出地方农业发展特色,培育、发展和壮大吉林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2)东部地区要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走绿色兴农之道。一方面,要强化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效率,降低农药化肥环境污染,提升农业绿色产出效率,生产出更加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变革农业发展方式,以绿色低碳方式替代传统农业高污染模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推进大健康农业发展,同时要鼓励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种养殖结构,推进东部地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此外,要加强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加快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进一步实现东部地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进而推进东部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3)中部地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一是培育亟需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要结合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情况,强化农业基础性和技术性研究,培育出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所急需的创新型农业科技成果。二是加快农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优化农业科技进步制度环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完善利益分配与风险控制机制,激励产学研各方主体在资金、智力、技术和设备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通过这些方式,不断提升中部地区农业产业效率和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农业发展质量效益,进而为其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积极助力。

4)西部地区要深化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建设。吉林省西部地区要以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其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方面,要促进西部地区适度规模发展,提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切实提升西部地区农业经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发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积极培育和打造具有西部地区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林人才队伍,积极深化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据此,不断提升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质量,助推其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子系统吉林省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登泰山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基于子系统级别法的车门下垂调整设计仿真分析
浅谈中职学校新型模块化机房建设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