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客家地区梅州兴宁花灯的文化内涵与工艺研究

2021-07-03 16:39
天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兴宁梅州客家人

高 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一、非遗视域下客家地区梅州兴宁花灯的传统特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9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32届大会并审议和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就有了法律依据。兴宁花灯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客家方言、表演艺术、仪式功能等特点。

(一)非遗视域下“客家地区”的界定

客家,是很独特的一个概念。它既不是一个民族,也不是指某一地区。客家学者罗香林在《客家学导论》中提到,客家是世界分布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古代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中原汉族历次大举南迁到南方各省并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深化,形成了一支具有独特方言、独特的风俗及文化体系的汉族民系。客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广东梅州更被誉为“世界客都”。“客家”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也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称谓。

(二)非遗视域下兴宁花灯特点研究

1.非遗视域下的兴宁花灯

兴宁位于粤东梅州,其独特的节日“赏灯”是最能体现花灯文化的活动。客家人以姓氏作为家族而居,把中原地区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带到了客居之地,形成世代传承、兴宁独有的重要传统节日。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2018】116号文件,兴宁上灯习俗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X-48。兴宁被誉为“花灯之乡”,花灯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时代的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工艺和文化内涵。

2.兴宁花灯的结构特点

兴宁花灯最大的特点就是六格的外形结构,虽然整体以圆形为主,但却呈现为六角形,如图1所示。与北京地区的六方宫灯类似。花灯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制作过程却非常复杂。花灯中部分为上、中、下三层,采用手工绘制的形式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用图案的形式绘制于花灯之上,分别有“恭贺新春”“状元及第”“仙君送子”“合家欢乐”“子孙满堂”“恭喜发财”等图案,如图2所示。

图1 兴宁花灯结构图

图2 兴宁花灯(图片来源:兴宁文联网站)

3.独特的兴宁花灯“赏灯”节日

兴宁虽属梅州,但不管全国其他地区的客家聚居地还是梅州其他地区,均无“赏灯”这一节日,显然“赏灯”是兴宁独一无二的重要节日。根据明正德兴宁县志(祝枝山手写稿本)记载,客家先民初到兴宁之时人口稀少,于是便产生了多生男丁的愿望。而“丁”在客家话中与“灯”读音完全相同,因此赏花灯就有了双重含义,既是为传统佳节增添节日气氛,更是代表美好的愿望。

二、非遗视域下客家地区梅州兴宁花灯的文化特性

(一)非遗视域下兴宁花灯的内涵——具有仪式感的民俗文化

“赏灯”是兴宁独有的节日,而“花灯”就是这一节日重要的载体,具有仪式功能。仪式是人们的各种行为姿势相对定型化的结果。人们做出这些姿势,以形成和维持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①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仪式作为不同场合的表达形式,可以达到传达情感、文化表演甚至是人与天地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兴宁客家人通过“赏灯”这一节日聚集到一起,有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情感,使人们的意识在仪式中产生共鸣。“赏灯”的仪式拥有维护宗族成员之间的感情和稳定社会、团结共荣的作用。

兴宁的“赏灯”,通过“花灯”为载体来寄托美好愿望,盼望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盼望着人丁兴旺、发家致富的好日子的到来。花灯具有信仰色彩,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花灯为人们带来幸运的故事。例如,有一男子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岁数,却迟迟不能顺利成亲,其父母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此时有一好心人劝其父亲说道:“明年你请一花灯回家吧,问题就会得到解决。”父亲依照好心人的提醒请了花灯,第二年其儿子果然顺利地娶媳妇了。

花灯装饰有红花和白花,红花是代表女孩,白花则代表男孩。通常情况下,白花会多过红花,为“添丁”之意。花灯具有爱情的含义,凡是有新生男孩的人家第二年都要请花灯。兴宁人也许会因为工作等原因错过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但对“赏灯”这一节日却会千方百计地赶回老家,回到祖屋过节。“赏灯”节与传统的元宵节不同,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以正月十五为准。而兴宁客家人的“赏灯”则不同,会因为姓氏、村落等不同而不同。通常会在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之间,“赏灯”节会围绕“花灯”进行“请灯”“升灯”“暖灯”,仪式感十足。

1.“请灯”

根据祖先定下的“赏灯”日,在节日到来之前会提前将花灯“请”回来。村民们敲打着锣鼓,舞着狮,舞着龙,沿着村道去“请灯”。接花灯的仪式可以让亲朋好友、周边邻居知道本祖屋新添了男丁,既可以让亲朋好友大饱“赏”灯的眼福,又起到告之添新丁的消息。“花灯”就在欢乐热闹的爆竹声、锣鼓声中从制作的场所请回祖屋并放置于正厅大梁之下。

2.“升灯”

“升灯”意为将花灯升起来悬挂于正厅的大梁上。“升灯”之前,灯主会先在花灯里系上柏树叶、红色的毛巾、大葱和大蒜等,每一样物体都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如大葱则代表着聪明好学(客家话“葱”与“聪”同音),而大蒜则代表着能说会算(客家话“蒜”与“算”同音)。“升灯”仪式一般有年长的老人主持,待到吉时,主持人会讲几句怀念先祖、告诉先祖喜添新丁,意味着后继有人。然后便大声地唱到“高升”,灯主们便缓缓拉动灯绳,将花灯升起来并悬挂在正厅大梁之上。

3.“暖灯”

“暖灯”其原意是将“花灯”用火烧掉的意思,但人们追求“吉利”,不喜欢“火烧”这个字眼,因此称其为“暖灯”。“暖灯”的仪式相较于“赏灯”“升灯”来说要简单得多,通常是感谢祖先和天地神仙的保佑后,把挂在主梁之上的花灯缓缓放下,把好看的图案等装饰品赠送于新丁们留作纪念,剩下的竹制框架等用火进行暖化。“暖灯”的结束意味着整个“年”过完了,年轻人可外出经商、务工等,留在村里的人们则要正式开始忙碌的劳作,春耕也就正式开始了。

从赏灯节“请灯”“升灯”“暖灯”的仪式以及相关的吉祥物所包含的寓意来看,兴宁客家人有着无比强烈的传宗接代和崇敬祖先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却通过“花灯”的文化表现出来。一个人、一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把自己的生命延长到理想状态,而是通过繁衍不息、薪火相传,让生命得以延续。从兴宁人“花灯”的仪式中体现了生命的内涵。

(二)非遗视域下兴宁花灯的文化内涵——社会功能

兴宁花灯虽然只在春节期间出现,但其社会功能却影响到全年。因为“赏灯”节通过“花灯”作为载体,满足了兴宁客家人的精神需要,同时又将散落在五湖四海的族人召回相聚一堂,使人们面对工作、学习等社会问题更有信心、更有集体的归属感,而且与传统元宵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激发人们喜悦之情的同时,有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因为“赏灯”的仪式过程需要宗族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对凝聚力量非常有利。以“花灯”为载体,展现了兴宁客家人对宗族文化的认同,也体现了客家人进行民俗展演的强烈愿望。赏花灯的整个过程中,民众全程参与,可以看出社会文化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方向。赏灯节中的“花灯”使各宗族成员参与其中,同时可以体验到幸福感、荣誉感、成就感。

三、非遗视域下客家地区梅州兴宁花灯的工艺及材料分析

兴宁花灯以传统龙凤花灯为主,外形结构为圆形六格花灯,分3层12门,大门、小门各6个,代表一年12个月。其含义是祈盼吉祥、财丁兴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①周云水:《粤东北客家花灯与“吊灯”习俗研究》,《文化遗产》,2016年第3期第147-156页。花灯是用竹架并糊以纸进行装饰,看起来较为简单,但实际的制作过程却一点也不容易,非常考究花灯制作人的手艺。一般都有选竹、裁竹、竹篾处理、扎架、裁纸、糊纸、人物画装饰等工序。

(一)非遗视域下兴宁花灯的选材及材料分析

兴宁花灯的制作要考虑到“暖灯”,所以主要材料是选用易烧糊的竹制骨架和糊纸,一般要选用成熟的毛竹,要求竹节较少、笔直,再裁成5个长短不一的竹段并晾晒干,然后用竹刀剖开制作成约3毫米厚的竹篾。纸张的选择上,兴宁人将省吃俭用表现到了极致,将一年保存的香烟纸盒、糖果包装纸等变废为宝,通过裁剪配上精致的图案,结合花灯的主题制作出50多种图案。

(二)非遗视域下兴宁花灯的制作工序

兴宁花灯的制作工序主要有扎骨架、剪纸、图案绘制、裱糊四个步骤。扎骨架包括裁竹、竹片制作、打孔、对位与捆扎。竹架的大小一般根据花灯大小来确定,整体为对称性六边棱柱形,上、中、下每个平面相互平行,在捆扎的过程中一般不会用铁丝等无法在“暖灯”时化为灰的材料,如图3所示。

图3 兴宁花灯艺人在扎骨架(图片来源:兴宁文联网站)

剪纸和图案绘制是充分表现兴宁客家花灯艺人工艺水准的重要环节,花灯最终是否美观,能否吸引大众,都要靠其外观。没有参考的样板,完全靠经验的积累。用剪刀、刻刀细致地剪出人物、动物、花草等。

等骨架做好、纸裁剪好并且图案绘制完毕,就进入了裱糊的环节。即将准备好的装饰品由里往外、从上到下用糨糊进行裱糊,棱柱形的结构要确保每一面的图案有所不同。客家人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又盼望添丁、发财,而这些传统则会与图案相结合。例如,状元及第图、寿星图、观音送子图等都会用上。裱糊好的花灯外观看不到骨架,包括顶部及底部用于固定和承重的位置,祼露的骨架也会用红色纸张包裹好。顶端、底端分别有交叉的竹片,其中顶部用于“吊”灯,底部则用于悬挂吉祥物,如葱、蒜、芹菜等,希望新丁们聪明、会算、勤奋。

兴宁花灯的制作工艺虽然历史悠久,比较稳定,但是在装饰题材、尺寸等方面却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制作时会根据“灯主”的要求适当进行调整。例如,灯主希望新的一年财源广进,那么制作时与“财”相关的装饰图会较明显更突出。从兴宁花灯制作的工具来看,每一个花灯艺人的工具都大同小异,即锯子、竹刀、剪刀等,他们都遵循传统的做法,所以每一家花灯制作坊的结构、形状等都相同。但在装饰图案上却采用颜料手绘而成,每一个花灯艺人都有祖传的木制拓印版,手绘的偶然性和祖传的差异性又让兴宁每一盏花灯都独一无二,无法找出两盏完全相同的花灯。

四、结语

作为非遗项目之一的兴宁花灯,离不开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展。兴宁花灯将民间竹艺、美术、诗词、书法等融为一体,完全手工制作,体现了儒家文化以及群众艺术的特点,具有仪式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文化特性。兴宁花灯历史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是客家人创造并具有群众艺术特点的大众文化。在非遗视域下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兴宁的花灯艺术,并全面了解其文化内涵,推崇人类社会和自然的统一性,达到保护兴宁花灯、继承传统文化,并在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让兴宁花灯成为客家人心中的一盏明灯。

猜你喜欢
兴宁梅州客家人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客家人
澳门梅州妇女会和澳门梅州青年会成立
画作欣赏
忆1949年9月兴宁坭陂象狮岭战斗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应用双曲函数性质巧解函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