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语法、话语行为与学科文化研究
——以“例举”为例

2021-07-05 07:39苏杭张钰卿
外国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型式语法话语

苏杭 张钰卿

(1.四川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文研究中心,重庆 400031;2. 四川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重庆 400031 )

0 引言

局部语法(local grammar)指采用功能术语聚焦描写特定意义的语言研究路径(Hunston et al., 2000; Bednarek, 2008; Cheng et al., 2018; Hunston et al., 2019)。苏杭等(2020:44)概括指出:“局部语法涵盖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层面的分析,融形式、意义、功能于一体,是语料库语言学的新发展,为短语学、语言描写和话语分析等研究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由此推知,局部语法当可应用于学术话语研究。然而,综观国内外研究,采用局部语法路径考察学术话语的研究还尚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将局部语法应用于学术话语分析,以期丰富局部语法的研究话题,并为学术话语研究,尤其是探讨话语行为(discourse act)和学科文化的关系,提供新的研究路径。具体而言,本文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局部语法研究路径,以“例举”(exemplification)话语行为为例,考察其局部语法型式在纯理型硬学科、纯理型软学科、应用型硬学科和应用型软学科学术论文中的实现型式及其差异,进而探讨语言使用与学科文化的潜在关联。

1 语言使用与学科文化

语言使用的学科差异是学术话语研究的焦点话题之一(Hyland, 1998; Cortes, 2004; Kuteeva, 2013; Hu et al., 2015; Jiang, 2017; 王冰昕 等,2019;杨越森 等,2019)。前期研究表明,不同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认识论或学科文化,涉及研究范式、知识检验标准等方面,这些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在不同学科的语言使用上(Becher, 1987/1989; Becher et al., 2001; Neumann et al., 2002; Hyland, 2008; Kuteeva et al., 2014; Jiang, 2017; 姜峰,2016/2019)。Becher(1987:261)更是明确指出:“学科文化差异反映在语言形式上,而语言形式的差异也可以预示学科文化的差异”。换言之,对不同学科话语的语言学分析有助于揭示学科文化。例如,Hyland(1998/2004/2007/2011等)通过探索软、硬学科中元话语、词块、引用等来揭示语言使用与学科文化的联系;其研究表明,相较于硬学科,软学科领域因其辩证性的学科思维更依赖于修辞构建,频繁使用元话语进行阐释。Hu 等(2015)则借助学科特有的知识知者结构对互动元话语在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等学科中的使用差异进行了诠释。

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视角对学科语言差异进行了探讨,极大地推进和深化了我们对于学科话语的理解(Charles, 2003/2006a; Hyland, 2008/2013; Jiang, 2017; 姜峰,2016;高霞,2017;王冰昕 等,2019;杨越森 等,2019)。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前期学科话语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语言使用的形式特征上,如不同学科的词块使用(如Cortes, 2004; Hyland, 2008)、型式结构(如Hyland et al., 2005; Charles, 2006a/2006b)以及元话语(如Cao et al., 2014; Jiang et al., 2015/2016)等,侧重于词汇语法或者语言形式层面,对话语行为或者话语功能的跨学科考察相对较少。不过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学术话语研究有逐渐从形式向功能分析转向的趋势,即研究重心逐渐从词汇语法转到功能或者语篇语义分析(如Cortes, 2013; Moreno et al., 2018; Whiteside et al., 2019),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话语形式所实现的修辞功能(如Le et al., 2015; Moreno et al., 2018; Lu et al., 2020; Su et al., 2020; Lu et al., 2021)。Lu等(2020)指出,对实现特定交际功能的语言形式进行系统分析能够加深我们对于学科文化的理解,更有助于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因此,本文呼应这一研究趋势,聚焦分析学术文本中的“例举”话语功能。

“例举”是学术语篇中极为高频的话语行为,对理解学术文本至关重要(Biber et al., 2000; Hyland, 2007; Paquot, 2008)。例如,Paquot(2010)发现,与其他体裁相比,“例举”话语标记语在学术语篇中使用频率更高;Hyland(2007: 270)强调“例举”有助于增强学术论点的说服力。具体而言,“例举”话语行为在学术语篇中的修辞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例举”话语行为能够通过从普遍到具体的话语组织流程,陈述一般命题的具体实例,起到解释抽象概念或者支撑论点的作用(Hinkel, 2004);其次,“例举”话语行为通过呈现与被例举对象具有相似意义的实例进行解释和信息交换(Hyland, 2007);最后,简单易懂的实例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学术文本中的抽象概念和论点,从而增强文本的可读性(Hinkel, 2004; Su et al., 2020)。

综上所述,前期研究表明语言使用与学科文化联系紧密,学科文化制约语言使用,语言使用折射学科文化。同时,学术话语研究重心逐渐由词汇语法转向语篇语义或者话语功能分析。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局部语法路径,考察“例举”话语功能在不同学科中的词汇语法实现型式及其差异,以期为探讨语言使用和学科文化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 局部语法

局部语法是一种功能语法,指用与特定话语功能直接相关的术语分析话语形式成分的语言研究路径(Hunston et al., 2000; Hunston, 2002)。国内研究已详尽论述过局部语法的概念和理论渊源(如卫乃兴,2017;苏杭 等,2017/2020;张磊 等,2018;刘运锋,2018等),本文不再赘述。概括言之,局部语法的概念特征可归纳为两点:“(1)每个局部语法仅描写一个特定的意义或功能;(2)局部语法用功能成分取代传统的语法成分来分析和描写给定意义/功能及其词汇语法实现形式。”(苏杭 等,2020:40)。换言之,相较于传统语法关注各类语境下的语言使用,采用诸如主语、谓语、宾语等术语进行语言分析,局部语法聚焦特定话语意义或功能,其分析术语能够直观反映句子各成分在特定语境中体现的话语功能(如表1的评价局部语法),进而能够更加系统且全面地描写话语行为实现形式(详见Hunston et al., 2000; Su, 2017; Su et al., 2018; 卫乃兴,2017;苏杭 等,2020)。

表1 评价局部语法(Hunston et al., 2019: 583)

国内外研究已对局部语法在话语行为或功能分析中的应用做了有益尝试,建构了如评价局部语法(Hunston et al., 2000; Hunston et al., 2019; 苏杭 等,2017)、免责声明局部语法(Cheng et al., 2018)、致歉局部语法(Su et al.,2018)等。此类研究展现了局部语法在聚焦描写特定话语功能时的重要作用,其描写具有“系统性、直观性和精密性”(苏杭 等,2020:42)等优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期研究表明局部语法有助于量化特定话语功能的实现型式,进而为对比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Hunston, 2002; Bednarek, 2007;苏杭 等,2020)。正如沈家煊(2012)所言,对比研究不能流于表面,而应关注语言形式上的证据,且重视证据的系统性,这样的对比研究才经得起推敲,才具有说服力。因此,局部语法研究的优势在对比研究中更为突出。例如,张磊等(2017)从局部语法视角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法律学者学术论文中的评价局部语法型式,探讨了中西学者评价语言使用的特征及异同。刘国兵(2019)等探讨了中外学者在商学文本中所实现的两个评价局部语法型式,进而对比中西方学者的评价取向。Su(2020a)采用局部语法路径考察了COHA语料库中致歉言语行为的历时发展。这些研究表明,局部语法系统详尽地描写特定话语功能,其分析兼顾形式和功能,可以有效量化特定话语功能的实现型式,为对比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基于局部语法在量化话语功能实现型式方面的潜势,我们认为,局部语法同样可以应用于考察学术文本中的话语行为实现型式,进而揭示学科文化。因此,在Su (2020)等的基础上,本文从局部语法视角聚焦分析“例举”话语行为在不同学科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实现型式,尝试为学术话语研究,尤其是探索学科文化及学科差异,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3 研究设计

3.1研究对象和问题

本研究参照Becher等人(Becher, 1989/1994; Becher et al., 2001)提出的学科分类框架,选取语言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分别代表纯理型软学科、应用型软学科、应用型硬学科和纯理型硬学科(见图1),聚焦考察“例举”话语行为在这四个学科英语学术语篇中的实现型式。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

图1 学科分析框架及各领域代表学科(杨越森 等,2019)

(1)“例举”话语行为的实现型式在所选取的四个学科学术论文中的频率分布如何?

(2)各个学科中“例举”局部语法型式的使用在何种程度受到该学科文化的制约?

(3)局部语法在揭示学科文化及学科差异中的作用如何?

3.2 语料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语料均来自Beijing Collec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Essays(Beijing CARE)中的英语本族语学者子库,各子库分别收录2000—2014年发表于各学科权威期刊的研究论文(卫乃兴 等,2020)。四个学科语料库的基本信息见表2。

表2 语料库元信息

本文采用Sketch Engine(Kilgarriff et al., 2004)处理语料,具体做法为:(1)参照前期相关研究(Hyland, 2007; Paquot, 2008, 2010; Su et al., 2020),我们确定了八个“例举”标记词,即, such as、for example、for instance、illustrate、exemplify、an example of、an instance of,并在各子语料库中进行检索,以提取所有包含这些标记词的实例(表3);(2)对所有提取的语言实例进行局部语法分析。

表3 “例举”标记词在各子语料库中的频数

4 语料分析及讨论

本研究借用Su(2020)等提出的“例举”局部语法分析术语(表4),对四个学科语料库中提取的“例举”实例进行人工分析。

表4 “举例”局部语法成分标注(Su et al., 2020: 5)

限于篇幅以及鉴于Su(2020)等已详尽讨论了“例举”的局部语法分析,本文不再赘述具体分析过程,但我们在归纳“例举”局部语法型式时为各型式提供了一个具体实例,以帮助读者理解(表5)。

表5 “例举”局部语法型式

我们进一步归纳了“例举”局部语法型式在四个学科中的分布情况(表6)。

表6 “例举”局部语法型式在四个子语料库中的分布

四个学科学术论文中实现“例举”话语行为的局部语法型式频数如图2所示。总体而言,本研究部分验证了North(2005)和Hyland(2007)的研究结论,即软学科(语言学和教育学)较于硬学科(物理学)更倾向于通过“例举”对抽象的事物进行说明。然而,图2显示,计算机科学作为硬学科却高频使用“例举”话语行为,甚至超越了两个软学科,这与Hyland (2004)等对元话语在不同学科中使用的考察结论大体一致。他们发现,应用型硬学科(如计算机科学)在元话语的使用上与其他硬学科存在明显差异,其研究目的性强,重视实用性,在元话语的使用上趋同于软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计算机科学为何高频使用“例举”话语行为,即计算机科学在“例举”话语行为的使用上也趋同于软学科。

图2 四个学科文章中实现“例举”话语行为的局部语法型式

此外,PA1“Exemplified-Indicator-Exemplification”是四个学科中实现频率最高也是最为典型的“例举”局部语法型式。这说明,在举例阐释时,学术论文作者通常会先提出他们的观点或被例举对象(Exemplified),继而呈现具体例子进行例证说明。同时,图2显示,PA1在计算机科学文章中实现的频数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学科,而在物理学中却极低(见图3)。究其缘由,除了两个学科体现“例举”功能的语言实例总数悬殊较大以外,学科文化也与之密切相关。简言之,物理学作为纯理型硬学科,知识结构紧密、理论方法明确并且论证模式简洁(Becher, 1987),因此频繁通过“例举”话语行为阐释文章内容并非必要;相反,计算机科学作为应用型硬学科,其研究成果多为技术或者软件产品,因此需要对消费者和使用者提供充分的解释说明(Becher, 1989; 王冰昕 等,2019)。

图3 PA1在四个子库中的分布情况

在纯理型(语言学和物理学)和应用型(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学科中,“例举”话语行为的实现型式差异不大,仅体现在PA4“Exemplified-Hinge-Indicator-Exemplification”这一型式上。与PA1“Exemplified-Indicator-Exemplification”相比,该型式中的具体例子大多是引用相关研究(详见Su et al., 2020),提请读者查阅所引用文献中的相似观点。相较于应用型学科,PA4更频繁实现于纯理型学科学术话语中(见图4),这一差异表明纯理型学科更倾向于引用现有文献以佐证个人观点。此外,纯理型学科与应用型学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前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后者则更关注知识理论的实际应用(Neumann et al., 2002; 王冰昕 等,2019)。因此,纯理型学科趋于通过现有文献的呈现,为读者构建一个高说服力、高可信度的知识框架,这“反映了纯理型学科研究的证据性思维和严密科学推理、依赖新的研究发现进行知识建构的学科文化观”(杨越森 等,2019:517)。

图4 PA4在应用型学科与纯理性学科文章中的分布

“例举”话语行为在软、硬学科文章中的差异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PA6、7在软学科(语言学和教育学)文章中的频数明显高于硬学科(图5),而PA8、11、15则相对更频繁地出现在硬学科文章中(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图6)。具体而言,PA6、7型式相似,皆是含括“Relevant Study”的双层局部语法型式(详见Su et al., 2020)。二者区别甚微,仅存在于术语序列,因此合并讨论。PA6、7高频出现于语言学和教育学文章中彰显了软、硬学科文章知识构建方式的差异性。从学科认识论上看,软学科的知识构建方式呈现出批判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对同一研究问题得出的结论或观点不尽相同(Becher, 1987; Hyland, 2011/2013),因此软学科更多依赖于个人的阐释,倾向于引用相关文献或评述前人研究为个人观点提供研究论据,从而构建一个更为合理且可信度更高的理论框架(Charles, 2007; Hyland, 2013; Hu et al., 2014; 杨越森 等,2019)。相较于软学科,硬学科有明确的知识认定标准,知识构建过程呈现线性、累积的特点(Becher, 1989),因此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文章甚少通过例举相关文献进行解释说明。

图5 PA6、7在软、硬学科文章中的分布情况

反观硬学科中的高频型式,PA8、11、15皆由施为性动词(exemplify,illustrate)体现,区别在于主语类型不同。PA11“Researcher-Exemplifying-Exemplified”的主语为有灵主语,通常由人称代词I、We指代研究者本人,与“介入策略”(engagement strategy)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Hyland, 2005;卫乃兴,2016:273)。一般来说,作者介入的目的在于“明确作者对所传递命题信息承担责任,间或也显示研究者的贡献”(杨越森 等,2019:517)。前期研究表明(如Hyland, 2005;卫乃兴,2016),硬学科作者在文章中的的介入程度通常低于软学科作者,其原因是“通过降低个人显现度,硬学科作者能够凸显研究的客观性和可复制性”(王冰昕 等,2019:15-16)。然而表6数据显示,PA11更多地出现在硬学科(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文章中,说明硬学科作者在使用“例举”话语行为时介入的程度更强。这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当今学科研究存在交叉的趋势,思想相互借鉴,学科语言使用可能出现变异(杨越森 等,2019),如软学科呈现从思辨性研究转向至实证类研究的趋势,因此逐渐淡化作者的个人角色以凸显观点和研究结论的客观性;而硬学科也改变以往的“数据报告模式”,增强文章的互动性和可读性(姜峰 等, 2020: 25)。第二,如今职业考核或学科评估愈发强调作者的贡献和学科影响力,因此硬学科文章中I、We等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率大幅上升,以突出个人研究成果的创新价值(Jiang et al., 2020;姜峰,2020;姜峰 等, 2020)。第三,造成研究发现差异的原因可能还在于研究切入点,即前期研究多是探讨元话语等词汇语法特征,而本文关注的则是话语行为。这也说明聚焦话语行为考察学科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PA8“Exemplified-Hinge-Exemplifying- Exemplification”与PA15“Exemplification-Hinge-Exemplifying-Exemplified”的主语皆为无灵主语,例子多为证据、图表等(如figure、data、evidence等),呈现为被动语态。硬学科学术论文中高频出现这两个型式间接印证了Hyland(2008)的发现,即硬学科作者高频使用被动语态的词块(如is illustrated in figure…),且倾向基于客观可见的证据对个人观点进行解释说明(也见Charles, 2007)。从学科文化的角度来看,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作为硬学科,通常会使用较为专业的术语、研究方法和程序(Kuteeva et al., 2014),需要频繁对其实验操作或数据进行阐释以帮助读者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PA8和PA15高频呈现于硬学科文章的现象。

图6 PA8、11、15在软、硬学科文章中的分布情况

上述讨论揭示了“例举”话语行为在四个学科中的差异,验证了Becher等人(Becher, 1987/1989/1994; Becher et al., 2001)及其他研究人员对四类学科文化特征的概述。简单而言,计算机科学作为应用型硬学科,面向市场和客户,知识构建侧重于实用性和科普性(Becher et al., 2001;杨越森 等,2019)。因此,该学科作者需通过浅显易懂的例子对研究过程及产品进行明确说明,以保证读者理解文章中所提出的观点、产品及其用途等,从而达到应用目的,这就解释了为何该学科高频使用“例举”话语行为。相反,物理学作为纯理型硬学科,知识建构呈累积式层层递进,论证过程强调简明扼要,较少使用“例举”功能辅助个人阐释。从学科维度来看,教育学和语言学作为软学科,知识建构过程呈现批判性和重复性的特征,均高频例举相关文献并加以评述以佐证个人观点。此外,相较于软、硬学科维度,“例举”局部语法型式在纯理型和应用型学科上的区分并不十分明显,大概可归因于两类学科具备大致相通的知识构建过程。具体而言,虽然应用型学科更加重视实用性、功能性,关注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其理论知识仍然源自纯理型学科(Biglan, 1973; Becher, 1989)。此外,本研究也揭示了学科的动态变化,即硬学科在文章中的作者介入程度高于软学科,表明“学科认识论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学科语言,但不能直接‘生成’特定的语言特征”(王冰昕 等,2019:17)。由此可见,特定话语行为的局部语法实现型式不仅可以直观反映语言使用的表层规律,也能深入句法、语义、语用层面进行对比,有效揭示学科特性和学科的动态变化,对学科文化研究有极大助益。

5 结语

本文采用局部语法路径探讨“例举”话语行为在不同学科学术论文中的实现型式,尝试揭示语言使用与学科文化的潜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局部语法分析能有效量化话语行为的实现型式,从语篇语义视角揭示学科语言使用的特性和异同,为学术话语研究,尤其是探讨话语行为和学科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此类研究在二语教学和学术英语写作教材编写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局部语法在关注词汇语法形式的同时,也兼顾其语篇语义型式,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学术语篇意义构建过程的理解;(2)局部语法侧重特定语境实现的交际功能,为语言使用者在特定语境下通过动态语言的选择而实现意义产生提供了详尽的描写,有助于提升二语学习者的语义理解、语用能力,并丰富其话语行为的表达资源库(Hinkel, 2004; Su et al., 2020);(3)局部语法详尽且系统地描写特定话语行为高频复现的型式,为学术英语教材编撰提供了相应的启示(Hunston et al., 2019; Su, 2020b; Su et al., 2020)。概言之,局部语法为学术话语研究,尤其是为探讨话语行为和学科文化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路径,值得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型式语法话语
幕墙型式对高层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影响的模拟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现代中小河流常用有坝壅水建筑物型式探讨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军持的型式分析与年代分期
不同动力型式的巡飞弹总体参数对比分析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