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考镜 详加诠释

2021-07-06 04:59田广林
关键词:陵寝

中华国家、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称誉。一脉相袭的礼文化传统,构成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本特征。在庞大的中华古礼体系中,存在着一个高于一切、贯穿始终的总则,这个总则有三大核心内容:一曰祀天,二曰祭祖,三曰尊王。这就是《大戴礼记》中所说的“礼三本”。其中,祀天、祭祖为手段,尊王为目的。通过祭祀天地、尊崇祖先来神化现实王权,保障王权的顺畅运行,从而实现社会控制,是为中国传统礼仪制度之于社会管理的深层内在机制。从国家祭祀角度观察,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崇祖中心,夏商周三代时期,是在都城里的宗庙,秦汉以降,则移到了城外的陵寝。

辽朝是以耶律阿保机为代表的古代契丹民族上层社会在唐朝灭亡的前夕,移植中原传统的皇帝制度而创建的草原帝国。辽朝初年的统治者在以中原传统的皇帝制度取代契丹传统的可汗制度创建辽朝的同时,还全面移植了中原地区秦汉以来的国家祭祀制度,创建了唐风与辽韵并存的陵寝制度。据今本《辽史》,辽朝九帝,除了亡国之君天祚帝之外(天祚于辽保大五年二月为金人所获,同年八月被移送金朝腹地,降封海滨王。金皇统元年二月,改封豫王。于皇统五年客死他乡,遂以王礼归葬乾陵旁,不予设祀,无复陵寝可言),其余八帝从开國之君辽太祖到第八位皇帝辽道宗,加上让国皇帝东丹王耶律倍,连同其后妃,死后都曾由辽朝政府为之建陵置寝,岁时奉祀。

由于受到契丹固有的归葬祖茔族葬之风及中原汉制的双重影响,终辽一代(这里不包括辽亡之际耶律淳所建北辽和耶律大石所建西辽),辽朝诸帝先后辟有祖陵、怀陵、显陵、乾陵和庆陵五处陵寝。其中,辽太祖、辽太宗的祖陵和怀陵为早期陵寝,让国皇帝东丹王与辽世宗的显陵、辽景宗的乾陵为中期陵寝,辽圣宗、兴宗与道宗的庆陵为中晚期陵寝。《辽史·天祚帝纪》载,天庆五年(1115年)九月,在女真反辽之兵攻陷黄龙府,迫近辽朝腹地的情况下,天祚帝举兵亲征,辽将耶律章奴即军中倒戈,回“奔上京,……率麾下掠庆、饶、怀、祖等州,结渤海群盗,众至数万,趋广平淀犯行宫”。这种情况表明,早在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的当年,辽朝建在西楼故地的陵寝就以内乱而遭到破坏。及至天庆九年(1119年),在辽东京和上京地区接连沦陷的情况下,辽朝陵寝始遭全面破坏。《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政宣上帙二十一》引史愿《亡辽录》:“天庆九年夏,金人攻陷上京路,祖州则太祖阿保机之天膳堂,怀州则太宗德光之崇元殿,庆州则望圣、望仙、神仪三殿,乾州则凝神、宜福殿,显州则安元、安圣殿,木叶山之世祖诸殿、陵寝并皇妃子弟影堂,焚烧略尽,发掘金银珠玉器物。”天庆九年辽陵遭到金人全面破坏这件事,在《契丹国志》中也留有记载,相形之下,文字更觉准确,记事更形完整。该书卷一一《天祚皇帝中》载,天庆九年夏,“金人攻陷上京路,祖州则太祖之天膳堂,怀州则太宗德光之崇元殿,庆州则望仙、望圣、神仪三殿,并先破乾、显等州如凝神殿、安元圣母殿,木叶山之世祖殿、诸陵并皇妃子弟影堂,焚烧掠尽,发掘金银珠玉。所司即以闻,萧奉先皆抑而不奏。后天祚虽知,问及陵寝事,奉先对以初虽侵犯元宫,劫掠诸物,尚惧列圣威灵,不敢毁坏灵柩,已经指挥有司,修葺巡护。奉先迎合诞谩,类皆如此”。又据《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引赵良嗣《燕云奉使录》,北宋宣和二年(辽天庆十年,金天辅四年,公元一一二○年),赵良嗣泛海使金,议约夹攻契丹收取燕蓟云朔之事。谈判期间,金朝宗室粘罕、兀室曾经提道:“我皇帝从上京到了,必不与契丹讲和。昨来再过上京,把契丹坟墓、宫室、庙像一齐烧了,图教契丹断了通和底公事。”

礼制文明语境下的古代中国,凡敌国相争,获胜方对战败国必先实施“倾国绝祀”,以尽去其国家影响。所谓倾国,就是毁其都城宫室;所谓绝祀,则是坏其宗庙陵寝。金兵破辽之际,与纵兵在辽朝陵寝“发掘金银珠玉”“劫掠诸物”的同时,还把诸陵的地面庙寝建筑“一齐烧了”,正是出于这样的用意。值得注意的是,据萧奉先所谓金人“初虽侵犯元宫,劫掠诸物,尚惧列圣威灵,不敢毁坏灵柩,已经指挥有司,修葺巡护”之语分析,辽亡之际,尽管诸陵陈列的金银珠玉遭到劫掠,地面的庙寝建筑焚烧略尽,但地下墓室结构与壁画、棺椁、尸床、哀册等并未完全毁坏。

清朝灭亡前后之际,辽朝全盛时期建造的圣宗、兴宗、道宗三座陵寝再次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所谓国家蒙难,文化遭劫。大约从一八九○年前后到一九三○年,庆陵园寝内的三座陵墓先后多次蒙受严重破坏。先是当地贪财刁民与无良官绅以“挖宝”为目的疯狂而野蛮盗掘,不仅随葬的金银珠玉、乘舆车仗等一应值钱宝物惨遭洗劫,墓中棺椁、壁画,以及身着衣甲袍服、罩裹铜丝网络金属殡具的从葬尸骸也横遭盗扰,传闻所出木构建材多达百车。接下来是具有现代科学意识与素养的外国文化人士的非法调查与发掘,虽然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赖以收集保留,但其破坏作用同样令人扼腕心疼。最后是军警勾结,利用手中公权将三座陵墓的椁室、护板、棺榇、石质哀册及残存各类遗物野蛮盗出,载以牛车和骆驼,辇运承德。后几经辗转,仅辽陵石刻得以保存。

一九三五年,日满文化学会在鸟居龙藏、江上波夫、田村实造、关野贞等日本学者对惨遭破坏的庆陵进行前期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关野贞等启动了针对庆东陵壁画的调查与保护计划。不久,由于关野贞的突然去世,该计划转由京都大学的羽田亨继续组织实施。一九三九年七月,羽田亨委派田村实造、小林行雄一行组成庆陵调查团,于同年八月二十四日至九月六日,对庆陵实施了调查发掘。其间,在重点对庆东陵墓室、室内壁画进行系统发掘、拍照与实测基础上,还同时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完成了对三座陵墓为中心的庆云山一带的地形测量;二是完成了和三座陵墓分别对应的享殿遗址、陵门遗址的实侧;三是对庆中陵、庆西陵的墓室进行了粗略测量。这次调查发掘,尽管有日伪合作这种使国人不好接受的背景,但毕竟不同于此前的无序盗掘与劫掠,所得大量珍贵一手信息与实测数据,载于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三年公开出版的题名为《庆陵:内蒙古辽代帝王陵及其壁画的考古学调查报告(第一册、第二册)》中。这是目前为止,有关辽朝全盛时期圣宗、兴宗、道宗三座陵墓的最为完整、最为翔实的学术研究资料。此书之于深入探讨辽朝国家祭祀制度的内涵特征,客观解析中华礼制文明在融通契汉,凝聚南北方面的深层机制,均具重要学术价值。

不过,由于《庆陵》一书的总体发行数量有限,加之缺乏中文译本等其他原因,致使国内鲜少流传,查找、使用均有诸多不便。多年以来,一直成为国内辽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缺憾。李俊义、李彦朴父子主持的《庆陵》中文翻译校注本的付梓,不仅圆满地弥补了这项学术缺失,同时也成就了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可喜可贺!

我与俊义结识有年,算是同乡故旧。久知其人忠厚纯朴,恂恂然有古之儒者之风。去年冬季,我回家乡赤峰参加学术活动期间,蒙俊义以《庆陵》中文译注本付印稿见示,且同时获赐其近年新作《元代追封蓟国公张应瑞墓碑研究》《草原金枝:元朝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研究》《贡桑诺尔布史料拾遗》《民国林西县地方文献汇编》及其主持校注的日人岛田正郎著《祖州城》、日人三宅俊成著《林东辽代遗迹踏查记》等书,凡一大箱笼。惊羡感慨之余,对《庆陵》《祖州城》《林东辽代遗迹踏查记》披览尤详,深为其用功之勤勉、考订之精审而感佩折服。特别是《庆陵》中文译注本,书中以“译者案”“校注者案”等形式,对相关学术史问题、一应地名、掌故,系统考镜,详加诠释。并广泛征引收罗中外百余年来历史学、考古学相关研究成果,对原作中存在的缺漏错讹之处,补阙拾遗,辨章订正,从而极大地方便了阅读,免除了烦冗的翻检之劳。仅凭这一点,便足以看出此书的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所在。

是为序。

二○二○年四月十八日,謹识于大连

附识:本文作者田广林,男,汉族,一九五五年十二月生于内蒙古林西县。历史学博士,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荣誉博士。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辽宁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辽海文明史、中国古代玉器和中国古代北方岩画。近年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一般项目二项,重大项目子课题三项,国家“十三五”图书出版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二项,内蒙古和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规划项目各一项,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在《光明日报》《考古》《国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在中华书局等单位出版《中国东北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契丹礼俗考论》等专著七部,主讲的“中国古代玉器”先后评为全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第六批全国精品课程。先后荣获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三项,辽宁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

猜你喜欢
陵寝
中国陵寝制度的起源与确立
近40年清朝陵寝研究述评
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慈湖蒋陵首次清明不开放
台作家建议为蒋介石移灵
我校文学与传播学院袁方教授《诗意皇陵:关中古代陵寝及其文化文学特征述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民进党“立委”提案取消“遥祭国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