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复机器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步行、运动功能及肌力的影响

2021-07-07 01:03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肌力步行脑出血

梁 蕊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内二科,河南 漯河 4620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患者情绪激动、过度劳动等行为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男性发病率较高[1]。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减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但患者脑出血后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在恢复期具有致残风险,其中步行障碍是发生率较高的功能障碍[2]。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后,可改善平衡、运动功能,但步行时易发生迈步不平稳、负重困难等现象,导致步态异常[3]。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康复医疗设备,可辅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恢复[4]。因此,本研究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步行、运动功能及肌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1例;年龄49~76 岁,平均年龄(61.89±6.77)岁;偏瘫部位:左下肢17 例,右下肢19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0例;年龄51~75 岁,平均年龄(62.23±6.49)岁;偏瘫部位:左下肢16 例,右下肢20 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5]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CT 检查确诊;②患者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0 mmHg;③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性疾病;②有既往严重下肢关节疾病;③重要脏器功能减退;④哺乳、妊娠期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活动、坐立位平衡、步行等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耐力程度调节运动量和肢体活动范围,1 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采用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A3 下肢康复机器人,该设备包括训练和评估系统,可调节运动阻力,模拟训练模式,具体干预步骤如下:(1)护理人员均进行系统的培训考核,学习相关康复护理知识和操作技巧,学会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经考核成功后方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2)训练前,责任护士测量患者下肢长度,评估患者心肺功能,作为调整机器参数参考。将患者下肢与机器绑定,固定好大腿驱动杠、脚踏板面及减重绑带,前3 天,设置引导力100%,速度1.0~1.2 km/h,使患者适应机器步行模式;再根据患者下肢肌力设置引导力,每次下调10%,根据患者运动能力逐渐增加步行速度,直至适合患者步行训练,30~45 min/次,1次/d;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步行的协调性,若出现偏离位置情况,可增大或缩减髋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过程中患者若出现不适及不良反应,立即关闭训练模式,向主治医生寻求帮助。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8 周后步行、运动功能及肌力。(1)步行功能。采用Holden 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评分范围0~Ⅴ级,0 级:不能行走或需2 人以上帮助;Ⅰ级:需有1 人持续扶持转移重量;Ⅱ级:需1 人间断帮助保持平衡;Ⅲ级:需1 人伴行或口头管理;Ⅳ级:可在平地上独立行走;Ⅴ级:可在任何地方独立行走,Ⅲ级以上表示步行功能良好。(2)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等级0~2 分,评分范围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佳。(3)肌力。采用MMT 肌力评级Kendall 百分比法评定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评分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步行功能

观察组干预后步行功能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步行功能分级对比例(%)

2.2 运动功能

干预前,两组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FMA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36)观察组(n=36)t P干预前14.79±8.35 14.32±8.66 0.234 0.815干预后29.48±8.17 37.51±7.26 4.408 0.000 7.545 12.313 0.000 0.000 tP

2.3 肌力

干预前,两组肌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肌力水平对比(±s)分

表3 两组肌力水平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36)观察组(n=36)tP股四头肌干预前46.55±11.85 45.82±12.07 0.259 0.796干预后63.24±10.65 78.38±8.26 6.740 0.000腘绳肌干预前43.73±11.98 43.60±11.64 0.047 0.963干预后61.87±11.21 74.37±9.04 5.208 0.000

3 讨论

长期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脑动脉玻璃样变性,患者在日常活动、情绪激动时血压骤然升高,易引发脑出血[6]。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突然,易损害患者神经功能,进而引起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大脑具有可塑性、可代偿性,因而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十分重要[7]。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下肢康复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康复机器人在临床康复训练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不仅促进康复护理的进步,同时带动相关领域新理念的发展[8]。本研究中,观察组步行功能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股四头肌、腘绳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下肢康复机器人能够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步行、运动功能,提高下肢肌力。传统康复训练给护理人员带来的劳动负荷量大,且患者运动训练不稳定,无法协调下肢关节活动度,不利于患者稳定康复。而下肢康复机器人符合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人机合作原理,通过AI智能控制下肢关节矫正器带动患者步行训练,无需护理人员体力劳动,有效避免常规康复训练对护士造成的过度劳动,既满足患者康复运动需求,同时便于护士观察、评估康复训练效果[9]。下肢康复机器人早期采用引导力100%进行下肢步行训练,对患者下肢功能要求较低,适合不同步行功能分级的患者。护士根据患者运动能力调节参数,使患者以接近正常步态进行训练,在骨盆和躯体稳定情况下刺激下肢肌肉感觉神经,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本体感觉,进而改善步行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中智能反馈系统能够探测患者腿部肌肉痉挛,防止发生不良情况,自动调整并适应患者身体情况,通过渐进式的康复训练实现运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康复机器人持续性的步行训练充分发挥痉挛肌肉的牵拉作用,减轻运动时下肢肌肉肌群的收缩负荷,增大各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调解肌张力,进而提高下肢肌力和运动功能[10]。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采用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利于提高步行、运动功能及肌力,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肌力步行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魔方小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步行回家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