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2021-07-07 01:03袁文静任优梅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延迟时间神经功能程度

袁文静,任优梅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院前急救是急性脑卒中救治规范的主要环节之一,行急救护理时护士需尽快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体征等情况,以协助医生进行抢救,为后续治疗提供支持[1]。由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骤然发病,场所不固定,患者表现出意识不清、语言障碍、头痛等症状,医护人员难以获得患者相关资料,延长急救时间,增大救治难度[2]。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提前完善急救准备,有效安排护理环节,确保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快速有序开展,以缩短院前等待时间,为尽早实施救治提供保障。本研究对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间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2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将2018 年1月—2018 年12 月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41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期间收治的4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中男19 例,女22 例;年龄50~79 岁,平均年龄(62.40±4.16)岁;合并疾病:高血压14 例,冠心病7 例,高血脂9例,高血糖11 例。 对照组中男20 例, 女21 例; 年龄47~75 岁,平均年龄(61.85±4.37)岁;合并疾病:高血压15 例,冠心病7 例,高血脂10 例,高血糖9 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规范共识2018》诊断标准[3];符合溶栓治疗指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近3 个月内存在颅脑手术史者;脑外伤、癫痫、血糖异常等引起的脑部病变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接诊后医院按照轮值顺序出诊,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做好心电监护;收集患者病史,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分诊安排,与院内保持联系,电话告知急诊科患者情况,尽快将其转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1)成立小组。成立院前急救护理小组,成员包括经验丰富急诊科高年资护理人员、医生、影像科、检验科人员等,成员均有5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根据相关指南文献、急救经验规范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定期对成员进行院前急救培训,内容包括急性脑卒中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技能、理论知识等,确保成员具备现场快速、准确处理患者病情能力。(2)流程优化。成员接诊120 电话后于5 min 完成出诊,期间迅速备好急救用品,确保院内有空余床位,通知其他科室人员做好接诊准备;途中与拨打电话人员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病史、年龄、体重等基础资料。到达现场后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病情,从患者运动能力、睁眼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评价,评分越低,昏迷程度越轻,GCS 高于或等于8 分,立即转运至医院救治,GCS 低于8 分,立即展开现场急救,使用甘露醇降颅内压,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运至医院。(3)搬运。现场搬运时1 人固定患者头部,3 人固定患者胸部、臀部及下肢,平行搬运至担架,上下楼梯使斜度不可过大。(4)转运。快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接受专科治疗,其头部置于车头方向,位置不可过高,确保脑部血液灌注;固定担架,使用保护带保护患者。(5)可视化信息技术运用。在救护车上装置监护设备,转运途中采集患者体征指数,然后发送至医院急救中心;在院内急诊台值班人员、当班医生手机、抢救屏幕上显示患者资料;出诊人员与院内保持联系,做好院内衔接工作,确保患者入院即可接受CT、实验室指标等相关检查。(6)优化急诊绿色通道。为患者开辟先抢救、后挂号就医流程,开通缴费绿色通道;院内急救人员与院前急救人员做好交接工作,然后陪同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和准备下一步救治工作。

1.3 观察指标

(1)急救效率:记录两组院前延迟时间、转至住院时间。(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程度:于两组患者住院7 d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意识水平、凝视、上肢运动等15 项,满分4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使用GCS评估两组昏迷程度,包括运动能力、睁眼能力、语言能力3项,总分15分,分数越高,昏迷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比较

观察组院前延迟时间、转至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比较(±s)h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比较(±s)h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P院前延迟时间2.33±0.51 3.42±0.87 6.921 0.000转至住院时间3.47±1.17 4.66±1.28 4.394 0.000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昏迷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住院7 d 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昏迷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昏迷程度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昏迷程度评分比较(±s) 分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P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0.13±3.77 14.04±3.55 4.835 0.000昏迷程度10.96±2.14 8.20±2.45 5.433 0.000

3讨论

高血压血管破裂、血管畸形等是引发急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当患者脑出血面积增大时可影响其神经功能,导致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4]。急性脑卒中作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且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预后较差。因而在最佳时间窗内予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是其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所在。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院外延伸,从医院接到呼救电话、启动急救系统、奔赴现场、救治、转运等每一步环节都起到关键作用,正确、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为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提供重要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前延迟时间、转至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昏迷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能够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时间,提升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相关研究指出[5],急性脑卒中发病早期脑组织神经元仍为存活状态,越短时间内为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轻,因此缩短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显得尤为重要。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组建包含多个科室成员的专业小组,遵循抢救、诊断、治疗同时实施原则,增强急救人员操作技能,节约出诊、检查、诊断等环节时间,缩短院前延迟时间,为患者入院后接受相关检查、治疗提供先利条件[6-7]。通过对小组成员培训,提高病情处理能力,强化抢救技能,对延迟患者院前抢救因素进行分析,在出诊至施救过程中避免相关因素,利于缩短院前抢救时间。同时,院前急救出诊途中保持与报警人联系,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便于医生到达现场时快速判断患者病情,及时控制患者病情,减少转运危险[8]。此外,转运途中提前将患者信息传入医院,使院内医生、护士提前知晓患者病情,做好抢救相关准备工作,由被动接诊转为主动接诊,联合急诊绿色通道的使用,利于节约诊断、检查等时间,使患者在最佳时间窗内接受检查及治疗,最大程度上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及昏迷程度,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有利于缩短院前延迟时间、转至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并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减轻昏迷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延迟时间神经功能程度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考虑错误检测两阶依赖性以及错误校正延迟效应的软件可靠性模型
DRAM中一种延迟时间稳定的时钟树驱动电路
输电线路容量的混沌特性及预测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