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化延续护理理念下的家庭式照护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

2021-07-07 01:03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口病家属患儿

沈 静

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南 周口 466700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发婴幼儿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患儿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形式的刺激性疼痛,进而对其日常饮食及活动造成严重影响[1]。EV71 感染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等特点,除对症治疗外,良好的家庭健康管理也是降低患儿再获得感染疾病风险、改善其预后的关键[2],但手足口病主要发病群体为5 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大多无法积极配合治护操作,且患儿家属多缺乏疾病相关防护知识,不利于家庭照护工作的展开[3]。实施合理有效延续性护理干预,提高患儿家属防护知识及护理工作配合度已成为目前护理学科所需探讨的重点课题。本研究选取医院EV71 感染手足口病患儿66 例,分组研究全面化延续护理理念下的家庭式照护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2019 年12 月间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EV71 感染手足口病患儿66 例,按入院时间分组,2019年4 月—2019 年7 月31 例为对照组,2019 年8 月—2019 年12 月35 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94±0.88)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2.72±0.82)d;家属文化程度:初中10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7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3 例;年龄1~5 岁,平均年龄(3.11±0.83)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2.90±0.84)d;家属文化程度:初中8 例,高中17 例,大专及以上6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家属文化程度等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4],且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均为EV71 感染;患儿家属沟通、读写、精神正常,可有效配合治护操作;患儿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受损或先天发育不全;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畸形;合并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血液、免疫系统疾病;运动、精神发育迟缓。

1.3 方法

1.3.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入院后建立患儿档案,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治疗方案、用药剂量等,同时登记患儿家属(主要照顾者)联系方式;发放《手足口病防治护理要点手册》,由当班护士根据手册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手足口病基本知识、主要症状、常见并发症、治疗原则、照护技巧等;出院后每周进行1 次电话回访,了解患儿精神状态、饮食、睡眠、体温等基本情况,及时回答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予以相关指导性意见,强调通风、消毒、隔离、服药等家庭护理要点。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全面化延续护理理念下的家庭式照护干预:(1)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挑选5名高年资且业务、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对小组各成员进行统一、规范化手足口病家庭照护干预强化培训;创建“维护孩子健康指导群”,为每个患儿分配责任护士,离院时由责任护士指导患儿家属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加入微信群,并做好备注。(2)家庭访视:由责任护士通过微信或电话与患儿家属取得联系,确认家庭访视时间,责任护士到达患儿家中后,对患儿饮食、睡眠、排便、家庭通风、采光情况等实施综合评估,拟定个体化家庭照护方案,并对患儿家属进行现场演示及答疑。(3)个体化家庭照护方案:①消毒隔离:指导家属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接触患儿前后均需洗手,对患儿的餐具、玩具等进行煮沸消毒处理,在日光下暴晒衣被,家中有其他儿童时,将患儿与健康儿实施隔离;②体温测量:教会患儿家属规划化体温测量方法,并实时记录体温,告知其在患儿发生轻微发热时,可及时予以温水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 ℃时遵医嘱使用退热剂或及时就医;③皮疹护理:指导患儿家属定期修剪患儿指甲,避免其抓破皮疹,穿着柔软、宽松衣物,保持皮疹处清洁、干燥。④口腔保健:嘱患儿家属在患儿进食前协助其采用温开水漱口,年龄较小患儿可以无菌棉棒蘸取生理盐水后轻轻擦拭患儿口腔,口腔内疱疹溃烂时可局部涂抹鱼肝油或予以口腔内用药。⑤饮食指导:嘱家属对患儿喂食无刺激性、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口腔疼痛拒食者使用吸管喂食汤类、牛奶等,保证营养均衡,注意多饮温开水;⑥并发症预防:指导患儿家属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精神状态等变化,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到医院就诊;⑦家属心理疏导:向患儿家属耐心讲解手足口病发病原因、疾病演变及传播阻断方式等,使其科学认识手足口病,解答其内心疑惑,缓解其盲目紧张情绪。(4)微信群指导与交流:每周在微信群中发送1 次家庭健康管理指导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方式强化健康教育,并@全员提醒患儿家属学习,鼓励其在群组中提出疑问,由护理人员进行及时解答。

1.4 观察指标

(1)统计比较两组患儿院外再获得感染疾病发生率。(2)采用自制手足口病疾病知识调查问卷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1 个月后家属家庭健康管理知识掌握度,总分0~100 分,评分越高知识掌握度越好。(3)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家属护理干预满意度,包括满意(76~95分)、一般满意(57~75分)、不满意(19~56 分)3 个等级;家属护理干预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再获得感染疾病发生率

观察组患儿再获得感染疾病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再获得感染疾病发生率比较例(%)

2.2 家属家庭健康管理知识掌握度

干预前两组家属家庭健康管理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属家庭健康管理知识掌握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家属家庭健康管理知识掌握度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1)t P干预前57.81±5.14 58.75±4.96 0.754 0.454干预1个月后89.44±4.26 78.15±5.81 9.071<0.001 28.030 14.140<0.001<0.001 tP

2.3 家属护理干预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18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1例,家属护理干预满意度为97.14%(34/35);对照组满意9例,一般满意15 例,不满意7 例,家属护理干预满意度为77.42%(24/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4.295,P=0.038)。

3 讨论

EV71 感染手足口病的发生与个人卫生习惯、机体免疫功能、所处环境等因素均相关,可形成局部爆发,及时就医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是避免病情恶化,抑制疾病传播的关键;此外,随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护理工作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良好的护理干预对患儿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5-6]。

EV71 感染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期间机体免疫功能普遍较低,病情得到控制后仍需回归家庭实施后期调养,且患儿多缺乏抵御病原菌侵袭的能力,易在出院后发生多种再获得感染疾病[7]。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实施有效延续护理与指导,提高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水平及照护技巧,促进患儿良好康复。常规护理多借助指导手册对患儿家属实施统一化健康教育,并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儿情况并进行适当补充性指导,忽略了不同家庭间的个体性及差异性,导致部分照护工作无法有效展开,护理效果欠佳[8]。全面化延续护理理念下的家庭式照护可通过开展家庭访视全面了解患儿及其家庭相关情况,进而制定个体化家庭照护方案,可提高护理针对性,同时采用现场演示及指导方式帮助患儿家属全面掌握照护知识与技巧,便与其高质量完成患儿照护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全面化延续护理理念下的家庭式照护可降低EV71 感染手足口病患儿院外再获得感染疾病风险,提高家属疾病知识掌握度。全面化延续护理理念下的家庭式照护对患儿家属进行居家式消毒隔离、发热、口腔、皮疹、饮食等方全面化、细致化家庭照护指导,并通过微信强化教育、答疑等方式提升患儿家属对疾病健康管理知识的掌握度,进而对提升其对患儿的保护意识及能力,降低再获得感染疾病风险。此外,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家属护理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患儿家属对该护理模式认可度较高。全面化延续护理理念下的家庭式照护通过家庭访视、微信答疑与患儿家属加强沟通与交流,并对其实施心理支持与指导,实现互动教育与指导,增进护患关系,进而使护理干预满意度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全面化延续护理理念下的家庭式照护在降低EV71 感染手足口病患儿院外再获得感染疾病风险、提高家属疾病知识掌握度与护理干预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可作为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实践。

猜你喜欢
口病家属患儿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峨山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