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1-07-07 01:03张彩丽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负性心衰依从性

张彩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慢性心衰是由于心室因长期压力、容量负荷过重,造成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肌损伤,使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无法维持心排血量所导致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体潴留[1-2]。临床治疗对于慢性心衰多以治疗疾病本身为主,忽略患者心理问题及用药依从性问题,由于心理问题没有得到重视,用药依从性问题未能及时改善,导致患者病情复发,增大病情控制难度。双心护理模式是在治疗疾病本身的基础上,对患者结合心理护理,综合各种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案,逐渐的向生理-心理-医学模式发展,不再是仅仅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要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3-4]。本研究以98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双心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间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 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 例,年龄45~79 岁,平均年龄(55.32±5.44)岁,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5.30±3.43)年。观察组男22 例,女27 例,年龄44~78 岁,平均年龄(54.31±5.53)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5.62±3.2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 年)》诊断标准[5]者;②语言表达无障碍、能自主沟通清楚表达自己意愿者;③按自己意愿加入本项研究中,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问题者;②伴有其他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心内科护理:(1)要注意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以及血压、呼吸、心跳、脉搏氧饱和度、患者体重变化;(2)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焦虑及激动;(3)注意休息,适当活动,保证睡眠充足;(4)摄入低盐、低脂、低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5)准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组在常规心内科护理基础上使用双心护理模式:(1)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负性情绪量表检查,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症状较轻者,使用音乐或者聊天转移患者注意力,症状较为严重者,给予药物治疗缓解;(2)健康教育解读,通过宣传手册、教育讲座等模式,向患者讲解慢性心衰的各方面知识,让患者更加了解慢性心衰,从根本解决患者对疾病的恐惧,避免病发时因对病情的恐惧而产生的负性情绪;(3)行为护理,指导患者要控制液体、总热量的摄入,限制钠盐脂的摄入,鼓励患者多食低盐、低脂食物;(4)电话随访,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了解患者用药遵医行为,待病情得到一定稳定后,指导患者适量运动,可使心脏得到锻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5)社会支持,通过教育讲座,让患者家属加入其中,更多地了解患者需求,通过家属的陪伴缓解患者孤独感从而降低患者抑郁或焦虑症状,积极鼓励患者配合治疗;(6)病情追踪,发放病情追踪卡,记录服药、休息、每日活动量等情况。

1.4 观察指标

(1)用药依从性,采用医院自制的用药依从调查表评定,完全依从:完全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基本依从:基本按照医嘱说明用药;不依从:常不按照医嘱说明用药。(2)负性情绪,患者在入组前与入组3个月后分别接受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测量表(SAS)的调查,SDS含有20个项目,分10个正向评分,10个反向评分,采用4级评分法,评定每个项目症状出现的频度,SDS 标准分界值为53 分;SAS 采用4 级评分法,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低说明抑郁和焦虑症状越低;(3)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 个月后的生活质量,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功能(SF:Social Functioning)、情感职能(RE:Role-Emotional)和精神健康(MH:Mental Health)三方面,每项总分均是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依从性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例(%)

2.2 负性情绪

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DS、SA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SDS、S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P SDS干预前67.32±4.21 65.89±4.35 1.654 0.102干预3个月49.33±3.64 43.58±3.26 8.237 0.000 SAS干预前58.45±4.16 56.89±4.56 1.769 0.080干预3个月45.61±3.56 40.26±3.13 7.900 0.000

2.3 生活质量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P社会功能干预前75.89±6.68 76.39±6.54 0.374 0.708干预3个月83.54±7.35 89.36±7.63 3.846 0.000情绪控制干预前73.99±6.52 75.86±6.35 1.438 0.154干预3个月82.25±7.86 88.37±7.58 3.923 0.000精神健康干预前63.76±5.42 65.67±5.38 1.751 0.083干预3个月75.35±6.24 79.52±6.58 3.219 0.002

3 讨论

慢性心衰可影响患者呼吸、消化系统功能,严重者还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慢性心衰患者因病情复杂、疾病折磨、经济压力、治疗时长、病情反复综合因素的影响,使患者的心理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6]。上述诸多问题给慢性心衰的治疗带来相应的阻碍,不利于慢性心衰的恢复。在探索完善的操作、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和具体的干预措施过程中,双心护理被更多地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双心护理中的两心其中一“心”指的是“心脏”,另一“心”指的是“心理”,意图从心血管疾病和心理两方面双管齐下的进行管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说明双心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分析其优势在于通过患者入院时参与焦虑或抑郁自评测量表,了解患者患有疾病同时所伴随的心理问题,在后续治疗中时刻关注患者心理问题,对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可以及时有效的做出处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在患者出院后,根据自制用药依从性调查表或者病情追踪卡的用药记录,提醒患者及时用药,更好的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使患者在医院的护理得以延续;通过定期的教育讲座,让患者从根本了解疾病本身,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认知行为,改善患者因疾病发生时的焦虑和抑郁,当疾病再次来临时可以做到沉着冷静;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问的方式,把护理措施从医院延伸至患者家中,纠正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有效减少慢性心衰发作的诱因;对患者行为护理,提醒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鼓励患者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待病情得到相应控制后,指导患者正确适当的运动。除此之外心理护理干预还能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减少患者孤独感,提高生活质量。在定期举办的教育讲座中,特别强调家属陪伴和鼓励对患者的重要性,家属应积极鼓励患者参与治疗[7]。

综上所述,双心护理通过对患者全面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促使患者身心愉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用药依从性,最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负性心衰依从性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