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智慧图书共享模式研究

2021-07-07 14:15魏祥丽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页面程序图书

魏祥丽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图书馆,河北 廊坊 065000)

高校师生手中有闲置图书,图书馆经费有限尤其对一些小馆来说,引导促进师生贡献个人闲置图书参与共享,能够一定程度扩充馆藏资源。高校每一个师生读者都可以看作一个个小型图书馆,目前,这些图书馆是一个个孤岛,各自为营,没有交流沟通,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从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规律来看,只有打开大门与外界互通有无,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图书共享,每个人都打开自己图书馆的大门,能够有效促进阅读推广,提高阅读激情,因此,建设一个图书共享平台是非常有意义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使用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对国内用户来说,微信是普及度最广的一款产品,微信之后又衍生出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小程序等产品,微信小程序因其即用即走,不用下载的优势迅速发展开来,所以本文图书共享平台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以纸质资源为核心的第一代图书馆,到逐步侧重数字资源的第二代图书馆,再到数据驱动服务的第三代图书馆,图书馆在顺应潮流、顺应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变革。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智能,需要从智慧图书馆的角度考虑问题。此外平台的易操作性、界面的美观,对平台的持久生存有很大影响。一个好的图书共享平台是共享图书持久发展下去的必要条件。

1 图书共享平台研究现状

1.1 图书共享平台文献调研

利用文献调研法对图书共享相关文献进行充分调研。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为了兼容查全率和查准率,使用主题检索字段,检索词为“图书共享”OR“共享图书”,进行精确检索,共找到文献981篇,筛选掉外文期刊文献还有426篇,其中硕博论文26篇,期刊论文394篇,核心期刊论文72篇,占期刊论文总篇数的18.27%,这说明图书共享方面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研究层次普遍较低,缺乏高水平研究成果。从近五年文献产出情况可以看出(见表1),从2016年开始图书共享方面的论文呈大幅增长趋势,2018年较2017年有所减少,2018年之后又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图书共享这一课题具有研究价值,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表1 近五年“图书共享”相关文献产出情况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分析发现图书共享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图书共享模式研究;②图书共享平台建设。

图书共享模式主要包括3种,分别是图书漂流、馆际互借、互联网+图书共享平台。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1],目前,最早的图书漂流网站是由美国的R. Hornbaker夫妇和其同伴于2001年4月21日创立的“图书漂流网”,实现了图书漂流从线下到线上的突破,能够对每一本在漂的图书进行追踪。截至2020年10月,官方网站公布已经有190万余人、一千多万本书、132个国家参与其中[2],数据还在持续增加中,为图书共享开启了大门。我国的“图书漂流”活动从2004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并受到高校的青睐,图书漂流现在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常规活动。国内高校图书漂流也有很多研究成果,魏黎[1]等人提出大学“图书漂流”的可持续共享机制,通过加强管理、共享行为激励等措施保证图书漂流的可持续运作;赵琰等人[3]分析研究了互联网思维下图书共享模式,指出图书共享从21世纪初图书漂流的1.0时代,到互联网+背景下的2.0时代,发展到了现在共享经济环境下的图书共享3.0时代,这期间涌现出大量图书共享模式,比较有特色的是“图书漂流网站”“123图书馆”和“共享书店”三种模式。针对以上三种模式存在管理弱化、成本较高等问题,作者提出FULink 图书漂流新模式,实现图书漂流线上线下联合,并创建阅读交流圈,促进阅读推广。受到经费和馆藏的限制,每个图书馆的馆藏量都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临近高校、省市间开启了馆际互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馆际互借也出现了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4~6]。康思本[7]提出“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图书”模式,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整合各类共享图书平台和公共图书馆的共享图书大平台,统一调配全社会的闲置图书资源。

图书共享模式的研究产生很多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此类研究偏向理论研究,而图书共享平台建设的研究为实践性研究,尹明章等人[8]借助微信小程序的优势开发了一个图书共享平台,利用微信、QQ可以实现小群间的图书共享,能够发挥社交网络的优势,但是该小程序页面体验一般,比如图书搜索只提供书名搜索,页面首页看不到图书信息等。米高峰等人[9]基于互联网开发了一个资源整合和共享App,通过该App可以借书、买书、卖书,但是该App已经停止运营,主要原因可能有:①需要支付押金,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这种模式不容易接受,难以推广;②需要下载安装App,小程序的出现使得人们更喜欢这种即用即走的模式,导致需要下载才能使用的App体验变差。

1.2 现有图书共享平台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发现,图书共享平台出现过很多个,但是现在很多已经停止运营,或者很多功能关闭,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准平台建设的必备要素。图书共享平台的建设中读者占据核心地位。图书共享平台的图书主要来自读者,取之于读者的最终目的是用之于读者,所以图书共享平台的建设要始终围绕读者展开,必须符合读者的使用习惯、逻辑思维。目前的图书共享平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开发模式不符合读者的使用习惯。现有的图书共享平台基本上都是App或互联网+网站模式,随着微信小程序的出现,这两种模式逐渐不受欢迎。②不具备“以读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现有的图书共享平台侧重图书借阅功能,读者个性化服务方面没有考虑或者较少考虑。③用户友好性差。现有的图书共享平台页面设计不友好,有些功能需要用户花费一定时间进行研究才能正常使用。

要想图书共享持续下去,图书共享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保证平台易使用、易推广。共享平台的建设要统筹平台功能、页面展示、页面交互等各方面,这是图书共享平台持续运行的必要条件,只考虑图书的借还功能远远不能达到用户的使用需求。

2 图书共享平台设计要素

2.1 完善的功能体验

刘静等人[10]认为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有很多,跟用户经验、使用场景等都有关系,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可用性、美感和情感三方面。其中,可用性就要求产品功能完善,提供一个完整的用户体验。从美感方面考虑,要求产品页面简洁美观,从感官上让用户感到舒服。情感方面跟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心情有很大关系,主观性较强,好的设计能够让用户产生愉悦的感受。综上,产品功能要完善、设计要美观。

2.2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图书共享平台的设计要围绕用户的需求和用户行为习惯来展开。首先要确定图书共享平台的开发模式。经调研发现,现有的图书共享平台的开发模式有3种:基于互联网+网站的模式、App模式和微信小程序模式,微信小程序因其无须下载、即用即走的轻量型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再加上微信的普及,使得微信小程序具备特有的优势,所以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图书共享平台是趋势使然。

2.3 融入智慧图书馆理念

图书馆从以纸质资源为主体的一代图书馆,发展到数字资源占比高的第二代图书馆,又到了数据驱动服务的第三代图书馆,也称为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五六年的发展趋势。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就是数据驱动服务,即根据读者使用数据,主动、精准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图书共享要想持久地开展下去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融入智慧图书馆理念。

3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智慧图书共享平台设计

共享平台的图书来源于读者自愿共享和捐赠图书,秉持“取之于读者,用之于读者”和“读者至上”的理念,设计了一个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智慧图书共享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图书共享平台模型

3.1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图书共享平台功能设计

图书共享平台必须要具备完善的功能,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功能设计,保证完整、友好的用户体验。经过调研分析现有的图书共享平台功能设计情况,设计出的图书共享平台具备以下功能:图书上传与下架、多途径图书检索、图书的预约和借还、借还书提醒、图书评论、借阅历史查看、意见和投诉通道,以及图书和读者之间的双向链接,即通过图书可以看到与这本书相关的所有用户信息,包括图书的共享者、图书的借阅者和图书评论者;通过某个读者可以看到与其相关的图书信息,包括该读者共享的所有图书和该读者评论的图书等。

3.2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图书共享平台页面设计

目前,各类微信小程序涌现出来,有运营好的,也有停止运营的,所以微信小程序的页面和功能设计至关重要,必须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邬锦雯等人[11]经过实验发现,手风琴折叠式表单设计对需要提交大量信息的微信小程序页面更加试用,所以需要对共享平台的每个页面进行详细分析,选择合适的样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保证用户不需要学习或者只需要经过简单学习就能掌握平台的核心功能并能顺利执行各项操作,如果用户打开一个新的小程序,不能一眼掌握操作要点,不明白小程序的使用方法,用户有很大可能会放弃使用。

根据微信小程序设计指南[12],充分尊重用户知情权与操作权,建立友好、高效、一致的用户体验。利用wxml、wxss、jquery、scrollview等技术和控件进行页面设计,达到页面友好礼貌、重点突出、避免干扰元素、导航明确、来去自如的设计目标。

3.3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图书共享平台智慧服务

完善的功能和友好的页面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读者的使用需求,还要收集、分析读者使用共享平台的日志数据,建立读者画像和资源画像,为读者提供智慧服务提供支持。①建立用户画像。对读者检索、浏览、借阅等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读者个人画像,为读者进行个性化推荐。 ②建立资源画像。根据图书被检索、浏览和借阅等情况,为每本图书建立画像,分析图书受众群体,为相似读者推荐图书。

4 结束语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13]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所下降,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而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通过数据可以发现,一方面人们有图书的阅读需求,包括纸质和电子;另一方面,人们的阅读量有所降低,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提高人民的阅读激情。在高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师生读者主动参与进来,所以急需搭建一个平台,传递读者之间的阅读热情。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智慧图书共享平台,即符合读者的使用习惯,又能提高图书价值,实现读者互动交流,还能根据读者使用数据提供智慧服务。

猜你喜欢
页面程序图书
刷新生活的页面
答案
图书推荐
让Word同时拥有横向页和纵向页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