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图书馆的选址和建设标准谈公共图书馆建设

2021-07-07 14:15张文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座席建筑面积用地

张文勇

(湖南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12)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标准化、均等化,并得到均衡发展。意见中还提出要建立专门的服务标准体系,使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人民群众获取知识、查找信息和满足文化需求的重要公共文化设施。2018年1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做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投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那么,在建设过程中如何确定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和建设选址,如何使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是相关政府部门和广大图书馆建设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笔者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标准、选址原则和建设规模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进行探讨。

1 关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标准

目前,我国关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行业标准,主要有以下3个:《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2015)、《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74号)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50号)。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2015)(以下简称《设计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5年8月28日发布,并从2016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范是对原《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进行的修订,是国家强制性行业标准。新修订的设计规范对不适用的规定进行了删除,增加了无障碍设计的有关内容,补充了图书馆部分新的功能空间,补充修改了防火的相关内容,增加了室内环境、智能化和节能等有关内容及规定,并对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设计规范》具体包括图书馆的基地和总平面图布置、建筑设计、文献资料防护、防火设计、室内环境、建筑设备等内容规定。《设计规范》是新建、扩建和改建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依据和基本遵循。

《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74号)(以下简称《用地指标》)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及自然资源部于2008年4月发布,并于同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用地指标》对公共图书馆分类及用地构成、设置与选址原则、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50号)(以下简称《建设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改委及文化和旅游部于2008年8月发布,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建设标准》对公共图书馆的项目构成与选址、规模分级、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建设要求和总体布局、建筑设备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用地指标》和《建设标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首个政府规范性文件,是新建、改建和扩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建设依据。

2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选址和设置原则

公共图书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选址直接关系着建馆的成功与否,是建馆前期不容忽视的工作。关于选址原则,《用地指标》中规定:公共图书馆应选址在人口密集、公交便利、环境良好、相对安静的地区,同时满足各类公共图书馆合理服务半径的要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应选址建设在人口密集区,交通要便利,并远离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强电磁波干扰等各种污染源场所。

公共图书馆可以划分为小型馆、中型馆和大型馆3个类型,主要是依据其服务人口数量进行划分。小型馆的服务人口数量为20万人以下,中型馆的服务人口数量为20万人~150万人,大型馆的服务人口数量为150万人以上。关于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原则,《用地指标》中规定,服务人口规模在5万~20万,设置小型馆1处;服务人口在20万~150万,设置中型馆1处,同时每20万人口设置1处小型馆;服务人口数量在150万以上,设置1~2处大型馆,且不得超过2处,服务人口规模达到400万时,大型馆比较适宜分2处进行设置,同时每50万人口还需设置中型馆1处,每20万人口需设置小型馆1处。大型馆服务半径一般在9km内,中型馆服务半径一般在6.5km内,小型馆服务半径一般在2.5km内(见表1)。

表1 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原则

3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口、藏书量及阅览座席规划等指标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建设规模主要包括用地规模和建筑面积规模。

3.1 用地规模

公共图书馆的用地规模一般应遵循《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规定。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总面积主要由建筑用地面积、绿化用地面积、集散场地面积和停车场地用地面积等组成。建筑用地面积根据小型馆、中型馆和大型馆的服务人口规模来确定;绿化用地面积一般不宜小于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0%;停车场地用地面积按需求设置,包括机动车停车车库或停车场地以及非机动车停放场地,停车场地应以地下空间为主,地面停车场一般不超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

《用地指标》中对小型馆、中型馆和大型馆建设用地控制规模进行了规定,每个类型的公共图书馆都分为若干档,主要以该类型图书馆所在服务片区或所在城镇的规划总人口(即服务人口)为分档依据。

小型馆建设用地面积控制指标主要分为4档(见表2)。服务人口范围在5万人~20万人,藏书规模为5万册(件)~25万册(件),建筑面积规模为1 200m2~4 500m2,单馆用地面积为1 200m2~5 000m2,建筑密度为25%~40%,容积率需大于等于0.8。

表2 小型馆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中型馆建设用地面积控制指标主要分为9档(见表3)。服务人口范围在30万人~120万人,藏书规模为30万册(件)~100万册(件),建筑面积规模为5 500m2~16 000m2,单馆用地面积为4 500m2~13 000m2,建筑密度为25%~40%,容积率需大于等于1.0,当建筑面积大于12 500m2时,容积率需不低于1.2。

表3 中型馆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大型馆建设用地面积控制指标主要分为7档(见表4)。服务人口在150万人~1 000万人,藏书规模为130万册/件~1 000万册/件,建筑面积规模为20 000m2~120 000m2,用地面积为11 000m2~80 500m2,建筑密度为30%~40%,容积率需≥1.2,当建筑面积大于70 000m2时,容积率需不低于1.5。当服务人口超过1 000万人,藏书规模超过1 000万册时,可按照每增加100万册藏书增补5 000m2用地面积的原则进行适当增加用地面积。当大型馆服务人口规模达到400万人时,大型馆的设置宜分2处建设(以上用地面积包括分2处建设时的总用地面积)。

表4 大型馆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3.2 建筑面积规模

根据1972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制定的图书馆建设标准中规定,10万人以上的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为28m2/千人。

《建设标准》中提出,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可以服务人口指标为主要依据,确定其建筑面积、藏书量、阅览座席等指标。再综合考虑与行政级别的衔接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实际服务功能、文献资源的设计藏量等因素,在一定的幅度内加以适当调整。一般调整幅度应控制在±20%以内。

小型馆的总建筑面积、藏书量、阅览座席控制指标主要分为2档。服务人口在3万人~10万人的,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27m2/千人~23m2/千人,总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为800m2~2 300m2,人均藏书量指标为1.5册(件)/人~1.2册(件)/人,总藏书量控制指标为4.5万册(件)~12万册(件),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2.0座/千人~1.3座/千人,总阅览座席控制指标为60座~130座;服务人口在10万人~20万人的,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23m2/千人~22.5m2/千人,总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为2 300m2~4 500m2,人均藏书量指标为1.2册(件)/人,总藏书量控制指标为12万册(件)~24万册(件),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1.3座/千人~1.2座/千人,总阅览座席控制指标为130座~240座。

中型馆的总建筑面积、藏书量、阅览座席控制指标主要分为3档。服务人口在20万人~50万人的,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22.5m2/千人~15m2/千人,总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为4 500m2~7 500m2,人均藏书量指标为1.2册(件)/人~0.9册(件)/人,总藏书量控制指标为24万册(件)~45万册(件),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1.2座/千人~0.9座/千人,总阅览座席控制指标为240座~450座;服务人口在50万人~100万人的,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15m2/千人~13.5m2/千人,总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为7 500m2~13 500m2,人均藏书量指标为0.9册(件)/人,总藏书量控制指标为45万册(件)~90万册(件),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0.9座/千人,总阅览座席控制指标为450座~900座;服务人口在100万人~150万人的,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13.5m2/千人~13.3m2/千人,总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为13 500m2~20 000m2,人均藏书量指标为0.9册(件)/人,总藏书量控制指标为90万册(件)~135万册(件),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0.9座/千人~0.8座/千人,总阅览座席控制指标为900座~1 200座。

大型馆的总建筑面积、藏书量、阅览座席控制指标主要分为2档。服务人口在150万人~400万人的,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13.3m2/千人~9.5m2/千人,总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为20 000m2~38 000m2,人均藏书量指标为0.9册(件)/人~0.8册(件)/人,总藏书量控制指标为135万册(件)~320万册(件),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0.8座/千人~0.6座/千人,总阅览座席控制指标为1 200座~2 400座;服务人口在400万人~1 000万人的,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9.5m2/千人~6m2/千人,总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为38 000m2~60 000m2,人均藏书量指标为0.8册(件)/人~0.6册(件)/人,总藏书量控制指标为320万册(件)~600万册(件),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0.6座/千人~0.3座/千人,总阅览座席控制指标为2 400座~3 000座。

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当地的中心图书馆,其建筑面积规模可根据服务功能需求进行适当增加。增加的服务用房面积主要包括网络管理和维护用房、中心机房、文献消毒中心、图书配送中心、协调辅导用房等。

根据文献资源的设计藏量调整总建筑面积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根据藏书量调整;②根据阅览座席调整。第一种调整方法的计算公式为:(设计藏书量-藏书量指标)÷每平方米藏书量标准÷使用面积系数,第二种调整方法的计算公式为:(设计藏书量-藏书量指标)÷1 000册/座席×每个阅览座席所占面积指标÷使用面积系数。

3.3 藏书量与建筑面积之间的关系

《用地指标》中提出,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与其建筑面积规模具有较大的联系,可以从每千册图书所需的建筑面积找出较强的规律性,一般集中在10m2/千册~25m2/千册之间。根据大、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不同功能,充分参考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可按照12m2/千册~24m2/千册的建筑面积标准进行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指标的换算。一般来说,公共图书馆的规模越小,它的借阅服务功能就越强,开放空间的面积占整体建筑面积的比例越高,因此,每千册书所用建筑面积就越大,可达最大24m2/千册;相反,如果公共图书馆的规模越大,它的藏书功能就越强,开放空间面积占整体建筑面积的比例就相对越小,因此,每千册书所用建筑面积就越小,一般可提至12m2/千册。

下面以长沙市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长沙市常住人口为839.45万人)为例,进行长沙市大型馆建设规模测算。假定设计藏书量为800万册。

3.3.1 建设用地规模。根据《用地指标》,建筑面积应为104 000m2,建设用地面积应为46 000m2~69 000m2,即4.6hm2~6.9hm2。

3.3.2 建筑面积规模。根据《建设标准》,其建筑面积控制指标、藏书量控制指标、千人阅览座席控制指标及根据文献资源的设计藏量调整建筑面积指标分别如下:

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为:

839.45*{9.5-[(839.45-400)*(9.5-6)/(1 000-400)]}*10=58 257.83m2

藏书量指标为:

839.45*{0.8-[(839.45-400)*(0.8-0.6)/(1 000-400)]}=548.6万册

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

839.45*{0.6-[(839.45-400)*(0.6-0.3)/(1 000-400)]}*10=3 192座

根据文献资源的设计藏量调整建筑面积指标为:

①根据藏书量调整建筑面积:

(800-548.6)*10 000/280/0.7=12 826.53m2

(取每平方米藏书量标准为开架书库280册/m2)

②根据阅览座席数量调整建筑面积:

[(800-548.6)*10 000/1 000]*2/0.7=7 182.86m2

(取每个阅览座席所占面积指标为2m2/座)

因此,根据文献资源的设计藏量调整后的建筑面积为:

58 257.83+12 826.53+7 182.86=78 267.22m2

由以上测算数据可以看出,《用地指标》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的标准比较宽松,而《建设标准》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的标准则偏紧。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本地区服务人口,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坚持功能优先、经济适用原则,合理确定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选址和规模。

猜你喜欢
座席建筑面积用地
考虑顾客耐心和实时座席转移的联络中心运营指标优化研究
房屋建筑面积测量研究
小小座席卡作用大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为什么飞机座位编号没有I,动车座位没有E
刍议合理确定“三旧”改造项目容积率
为什么飞机座位编号没有I,动车座位没有E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
浅析如何提高房产测绘质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