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国家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建设亟待发展

2021-07-07 07:36祁娟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李磊世界遗产遗产

文/本刊记者 祁娟

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中心李磊博士(摄影:李继刚)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文化多样,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其中,交通文化遗产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情感、经济、生态等多种价值特点于一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该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从文化路线角度讲,目前除了获得世界遗产登录,明确了范围及资源点外,这条‘线路’的社会价值还没有系统性地充分利用起来。无论是从建设意义还是示范效果,仅就世界文化遗产这一身份,我们觉得将其作为一个试点项目,从国家或国际等层面上必将产生非常大的综合效益。”在3月23日举办的“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工程”研讨会上,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中心李磊博士提出了“国家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建设工程思路以及试点项目建议。

谈背景:8条文化线路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我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项,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在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上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1994年12月在马德里举行的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专家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遗产线路概念,可以说是文化线路概念的雏形。”李磊指出。

此后,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辖下的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成立了“文化线路国际委员会”;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了《文化线路宪章》,“文化线路”作为一种新的大型遗产类被正式纳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范畴。至今,世界范围已有8个具有文化线路特征的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其中包含2014年被收录的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的路网。

李磊介绍说,《文化线路宪章》中对文化线路的定义是“任何交通线路,无论是陆路、水路、还是其他类型,拥有清晰的物理界限和自身所具有的特定活力和历史功能为特征,以服务于一个特定的明确界定的目的”。

由此,李磊认为,“国家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建设正是从交通角度对中华文化发展的理解和诠释,是对我国“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资源的系统性调查研究、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工程。

谈思路:“国家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如何建设

2017年,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精神价值等意义的铁路、公路交通遗产资源的保护开发研究,鼓励挖掘“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川盐入黔线路”“京杭大运河”等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交通遗迹遗存,做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完善旅游线路与展示平台;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出台,再次强调“推进优秀交通文化传承创新,加强重要交通遗迹遗存、现代交通重大工程的保护利用和精神挖掘,讲好中国交通故事”。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李磊提出了“国家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建设的初步思路,即调查研究-平台建设-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还应包括管理机构与制度、遗产登录与保护、线路认定与开发、品牌建设与宣传等重点任务。”李磊说。

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古代遗址(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供图)

谈选取原则:试点建设的入口与推进

在试点建设上,李磊认为可选择综合性示范价值突出、可操作性强、社会效益大的项目开展工作,并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区域试点、文化线路项目试点、交通遗产项目试点和基础性建设项目试点。

“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我们主要考虑,第一这个项目要意义重大,第二要具有综合示范效果,第三要有一定的工作基础,第四是社会效益突出。”李磊表示。

连续转弯的独库公路盘山道(摄影:江文耀,图片来源:新华社)

对于试点工作如何推进,他认为,第一是从基础性建设项目做试点,比如资源现状普查、网络数据平台的建设、博物馆研究中心等单体建筑项目的一些试点。第二是从交通遗产项目试点做试点,选择具体的交通遗产的类型来可以先行做一些评价标准工作。第三是从文化线路项目做试点,从一些文化价值大、空间体系明确、综合社会效益比较突出的文化线路开展试点。第四是从区域试点的角度选择试点区域,可选择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的省市开展区域交通地产和文化线路的普查登录和考务工作,推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以及发展规划等工作的试点示范。

谈试点:“双结合”展示重大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2017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说到,“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在李磊看来,这段话无疑是目前“国家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建设开展试点项目的一个纲领性指导。

李磊还从传统文化角度和红色文化角度,分别提出了“丝绸之路”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建设试点和“成昆铁路”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建设试点建议。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古代贸易的一个代名词,也是中国与欧亚大陆各国文化交流的一个符号。打通贯通亚欧的文化线路,是加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共荣共建和共享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李磊表示。

同时,他还提出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开展沿线省市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工程区域试点;以文化线路保护和利用为核心,打造“丝绸之路”国家文化旅游风景道建设试点;开展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驿站(即文化中心、博物馆)等基础性项目试点等建议。

对于成昆铁路试点,李磊认为,其具有无可比拟的几大优势:兼具国家精神与世界遗产的文化高度;兼具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的空间形态;兼具交通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基因精髓;兼具区域纽带和廊道轴心的发展格局;兼具交通干线和风景道的服务功能。

“时代推动交通服务模式的转变,成昆铁路作为交通运输干线的职能进一步拓展,其本身的文化内核和沿线自然人文资源融合为一个新的交通服务形态和体系——文化旅游风景道。成昆铁路与复线快、慢兼具,同时具有公路、水运,甚至低空飞行交通体验方式,形成综合立体旅游交通体验廊道,资源特色和交通服务的优势极为显著。”李磊说。

有专家指出,从“国家交通遗产与文化线路”建设本身看,交通遗产体现的是行业的文化价值,而文化线路体现的则是产业价值,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够重新焕发出新的光芒。

对此,李磊深表赞同。他表示,通过两个试点项目的建设建议分享,进一步展示交通遗产和文化线路建设工程的重大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并希望把“丝绸之路”和“成昆铁路”试点打造成中国交通文化的标志性项目。

猜你喜欢
李磊世界遗产遗产
MAPS PRESERVING THE NORM OF THE POSITIVE SUM IN Lp SPACES*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遗产怎么分
Desig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triplecathode cascade plasma torch for spheroidization of metallic powders
千万遗产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High-resolution boosted reconstruction of γ-ray spectra∗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