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三变:创意班级实践的视点

2021-07-07 07:16夏谦孔霞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9期
关键词:寄语

夏谦?孔霞

[摘要] 寄语是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推行创意班级实践的有效方法。优化寄语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变教师推送寄语为学生推送寄語;变教师展示为学生展示;变偶有作用为长期有效。同时,对寄语进行提炼、解读,让学生留言互动,更能发挥寄语的作用,推进班集体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寄语;教师寄语;创意班级

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推进班集体共同发展,寄语是一种可供操作的形式,一般以教师寄语的面貌出现。教师寄语指教师每天推送给学生的一句话,或鼓励或开导或启发,言简意赅,意蕴丰富。教师一般选取名人名言,摘抄在黑板的一侧并做简单解读。整个流程只需几分钟,几乎不占用上课时间,其余时间供学生学习、积累与反思。

学生喜欢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教师寄语每天更新,相当于在平静的教育过程中增添些许波澜。教师寄语初被采用,学生精力集中,认真参与,起到了提振士气、引发思考的作用,个别同学还会有醍醐灌顶似的顿悟。通过课前的活动,教师寄语创造了一种具体生动的教育情境,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最终浸润孩子心灵,实现预定的教育目的。

教师寄语也有其弊端,时间一长,形式缺乏新意,学生被动参与,逐渐变得不太关注。黑板留痕,没人看没人聊,自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寄语的育人功能,使它与时俱进,我慢慢探索尝试,试着对寄语进行了三方面的改变。

一、变教师推送寄语为学生推送寄语

教师选择寄语,囿于自身的实际,选题太过狭小集中,往往集中于励志和学习,毕竟一个人的眼界是有限的。老师觉得好的、迫切的、有价值的,周而复始,学生倦怠心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老师选无可选的时候,往往取经网上,虽然选择的数量多了,又会出现脱离学生实际、不接地气的现象,学生不一定买账。同时存在解读套用网上范本、质量不高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熟悉了老师的套路,对此兴趣缺乏,最终难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学生提供寄语,寄语从何处来?初三最后一个学期,又碰到全国抗疫的大形势,针对学生特殊的阶段和学情,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提出一些共性话题。比如,复学后,如何防疫?如何顺利融入学校生活、共建学习环境?如何与家长交流?如何选择与成长?如何冲刺中考?加上班集体出现的偶发事件等随机话题,这些都是学生特别关注的。我们每周提出一个选题,学生围绕话题选材,这样就解决了学生不知从何提炼的问题。同时,我班有每日随笔写作栏目,要求学生关注内心状态,关注群体变化,及时提炼想法。第二天批改时,老师帮助遴选有价值的想法和观点,学生再进一步充实完善内容。这样有话题、有时间、有自己的生活支撑,也有老师的反馈,学生提炼寄语就成了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学生自行提炼,前提是自己有感触,是自己的心里话。寄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来,从学生的每日随笔中来。结合自身实际,学生有话可说,也能说到同学们心坎上。

二、变教师展示为学生展示

教师展示寄语只是板书上墙,教师简单解读。虽然做了准备,但是随意性太强,只能依赖教师一人的理解,未必全面准确。教师解读的过程,是信息的单方面输出,教师讲学生听,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反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收获,最终能取得什么样的作用,也只有老师闭门去想了,缺乏必要的保障。

现在变成了学生展示,学生板书名言,板书时注明名言所有权是自己。先解读专属名言的特点和内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然后结合自身实际和班集体的真实状况,举出确凿可信的事例来证实自己的观点。翔实的例子来源于自己,来源于班级,宣讲更接地气,更符合实际。同学们听起来感同身受,更有共鸣,更容易深入人心。提炼寄语的过程需要先把想法写出来,这个过程是对思想进行梳理并加深自我认识的过程。解读的过程也是对解读者励志、强化、宣传的过程。通过学生宣讲,对别人有启发,对自己的影响更深远。

三、变偶有作用为长期有效

教师寄语有什么功效?乐观估计有,具体效果却很难讲。选择内容是否有价值,为学生所需要,值得商榷。分析得是否到位,有没有指导作用,只能靠猜测。如果恰巧触及某人心灵,影响了他的言行与思想,这就算是达到了预想当中的最好效果,起到了对个别人、个别现象的偶发影响。

学生主导寄语除了对自己有深刻影响外,同时能更好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发掘,不断深化学生寄语的作用,搭建更好的成长平台。学生除在班级内部展示之外,文字版本同步发表在班级群和家长群中。寄语展示给家长,由班级延伸到家庭,调动起自己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调动起周围家长们了解、参与、支持的热情。看到孩子的表现,听到孩子的寄语,家长感慨万分,纷纷点赞,对孩子们进行热情洋溢的鼓励。家长的点赞留言无形当中对孩子、对班级是一种促进,既能够激励孩子,又能够烘托起班级浓郁的中考氛围,同时还委婉地提醒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孩子成长和班集体建设中来。

另外,学生寄语A4纸打印,分三块内容:寄语、解读、留言区,张贴在班级文化墙上,每个同学都在留言区回复评论。这么做的目的是增强讲与听双方的互动性,引导所有学生加深对于寄语的思考,并做出积极的回应。留言平台的建立,为展示者和其他同学做进一步沟通交流奠定了基础。

以上三项改变实施后的效果好于起初,总结收获如下:

这次体验性的教育活动,教师主导变成了学生主导,解放了老师,唤起了学生。老师不用每天做琐碎的准备,只需精心做好学生的指导就好。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关键看学生的参与度,往往学生参与得越多越到位,效果越好。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教育效果如水过地皮湿,没有保障。

寄语提炼,逼着学生审视自我、精心设计。这是学生坚定信念、不断强化信心的过程。自己的专属励志名言,对自己是莫大的肯定、促进和鼓励。自己作为自己的榜样,把自己推出来,向大家进行宣传,既是对自己的高要求,是自己发展的方向;同时给别人指明了榜样的样子,深挖了榜样的内涵,找到了示范的能量,无形当中对自己和他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寄语解读,引发学生关注自身行为和班级现象。因为它紧密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来,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及时性、情境性。生动的教育寓于平时的活动当中,寓于情境体验当中,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乐于参与,学生能够体会其中的乐趣。逼着学生走上讲台,既展示了自己,又锻炼了胆量、增加了才干。

寄语留言,同学留言敞开了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家长留言打通了家庭交流的瓶颈。所有回应都将成为孩子和班集体上进的源泉,无形中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除此之外,学生把有启发和收获的同学寄语收集整理至笔记本上,当遇到想不通的问题或者是有共鸣的想法时,有针对性地去寻找支持的力量,常看常新,屡有收获。

夏 谦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实验中学教师。

孔 霞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实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寄语
画家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除夜太原寒甚
邬沧萍先生寄语读者
名家寄语
乘着西瓜小屋去旅行
“逃命”记
时代宠物创刊十周年寄语
民生寄语
专家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