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选道路再谈“超车”
——浅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之路系列评论之一

2021-07-08 06:32刘梦飞
中国有色金属 2021年11期
关键词:碳达峰化石道路

刘梦飞|文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引起广泛关注。方向已明确,道路要选好,走起来、走稳健,才能谈及下一步的加速,甚至“超车”。

中国是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碳排放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为高碳排放添加了注解。虽然从2013年开始,受益于零碳技术的推广,我国碳排放量的上升速度有所放缓,但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快、用能需求高,仍然导致碳排放居高不下。而近年来,发达国家都已经实现“碳达峰”,这无疑给当前中国既要保持发展质量、又要实现快速减排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更何况,10年内实现“碳达峰”后,还需要毫无缓冲地在随后30年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时间紧张。也正是因此,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实现“加速跑”、甚至“弯道超车”,成了很多行业减碳工作的目标。

国家有号召、行业和地方有行动,固然是好事,但此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能源或技术先退什么后退什么、项目上什么不上什么……要实现目标,总归要有策略、顺序和章法,齐头并进不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行,都不抓更不行。目前,我国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超过80%,每年碳排放近百亿吨,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近90%。实现减排的治本之法,就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加快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提高能源的利用效能。在此过程中,严格压降煤电的终端用煤和控制油气的消费增速是改变能源格局的首要前提——通过能源的清洁化、高效化发展,推动能源系统全面脱碳、促进产业体系和生产生活方式有效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这当中,电力领域需迅速控制新建常规化石能源项目,识别并关停一批高污染项目,增加新能源项目占比,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及碳交易市场建设。对于市政建筑和交通领域来说,前者要在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增加新能源技术和智能技术应用,以可用再生能源代替煤炭,改善需求侧碳排放情况;后者要通过应用绿色出行系统和交通工具、发展智能交通、提升清洁技术水平。工业领域要控制过剩产能、优化工业结构、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和能源技术评价相关制度和标准,为限制高能耗工业投资提供指导;控制产品产量、降低总能源需求;优先部署节能、智能技术,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作为工业领域的重要组成,有色金属行业也是力争率先达到“碳达峰”原材料工业之一,近期也制定了实施方案,对于优化产业布局、改善能源结构、加强基础研究提出了要求,这无疑为加速实现减碳目标指引了方向。

选好道路,再谈“超车”。“碳中和”,重在平衡、实现零排放,实现一系列行业和场景的根本转变,这是道路。而所谓“超车”,更多的是通过相关措施的逐步落实,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新崛起,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使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竞争中向高端进发。

猜你喜欢
碳达峰化石道路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9次会议: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新部署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